联邦高考结束后的最初几天,娱乐榜单的战场完全符合了绝大多数业内人士的预测——一片由五大娱乐公司旗下巨星和新秀主导的血海。
“星海流音”总榜和新歌榜的前十,乃至前二十,几乎被“璀璨文化”“光影互娱”“巅峰娱乐”“星煌传媒”“银河印象”的作品牢牢霸占。这些歌曲凭借其演唱者数以万亿计的庞大粉丝基础、精良的制作以及公司不遗余力的资源倾斜,在上线瞬间便创造了惊人的数据,评论区也被粉丝们整齐划一的控评和打榜口号淹没。
五大公司的高层们看着光屏上稳如泰山的排名,嘴角露出了不出所料的笑意。资本的壁垒,岂是那么容易突破的?那个靠撒钱搞宣传的“启明文娱”,不过是又一个不懂行规、妄想用钱砸开市场的暴发户罢了。他们的公司和歌手毫无粉丝基础,能掀起什么风浪?
然而,数据的细微变化,往往隐藏在宏观的洪流之下。
启明文娱的六颗“子弹”,在经历了最初被巨头浪潮淹没的短暂沉寂后,开始凭借其本身过硬的质量,展现出惊人的后劲和穿透力。
首先是在“星海流音”平台为毕业季特设的【盛夏告别季】专属分榜上。这个榜单汇集了所有带有“毕业”、“青春”、“告别”标签的新歌,是观察此类歌曲表现的晴雨表。
秦清的《起风了》 作为启明阵营中唯一有微弱粉丝基础的歌手,承担起了冲击主战场的重任。它同时出现在了【盛夏告别季】分榜和含金量最高的总榜上。
在分榜上,它上线首日排在一百名开外,虽然有大量的宣传,但仍然被五大以及稍逊于五大,但是在启明文娱面前仍然是庞然大物的娱乐公司压在下面。但从第二天开始,它的排名就开始以极快的速度向上攀升。第100…第78…第60…第35…
评论区不再是粉丝刷屏,而是出现了大量真实用户的走心评论:
“听完洛辰的《星轨》来的,巨星不愧是巨星,但不知道为什么,这首《起风了》我循环了十遍……”
“歌词写得太戳心了,‘逆着光行走,任风吹雨打’,这就是我高考完的心情啊!”
“秦清的声音有种魔力,听着这首歌,好像真的能看到三年前的自己,又哭又笑。”
“从《夜空中最亮的星》过来的,本以为会是类似的风格,没想到直接被这首击穿了!‘我曾难自拔于世界之大,也沉溺于其中梦话’……这写的不就是刚高考完的我吗?迷茫又期待!”
“秦清的声音太有感染力了!那种回首过往的释然和向前看的勇气,听得我眼泪止不住。已单曲循环两天,根本停不下来。”
“这首歌的质量绝对不输洛辰的《星轨》!甚至我觉得意境更深刻!”
“好歌不会被埋没,你看排名不是一直在涨吗?”
在总榜上,《起风了》的爬升更为艰难,但同样飞快。从最初的500名开外,一步步挤入前300…前200…朝着前50顽强迈进。每一次排名的提升,都意味着它从那些巨头的手中,硬生生抢下了一小块阵地。
而另外五首歌,则在新人榜上掀起了惊涛骇浪。这个榜单竞争同样激烈,五大公司也有不少潜力新人在此布局。
叶哲的《那些年》 凭借其清新懵懂的少年感和对纯真情感的精准捕捉,率先杀出重围。它像一股清流,迅速冲到了新人榜前50,然后势头不减地闯入前20!评论区充满了“青春感拉满”、“想起初恋了”、“这声音太干净了”之类的赞叹。
李微微的《记念》 则以其细腻温柔的唱腔和极其生活化的歌词,牢牢抓住了众多毕业生的心。“课桌上的刻线”、“来不及捡的纸片”这些细节让无数人直呼“这就是我的高中生活!”。它的排名紧跟在《那些年》之后,也冲入了新人榜前20。
谭峰的《同桌的你》 是最大的惊喜。他那略带沙哑、充满故事感的嗓音,将这首歌唱出了岁月的厚度和深深的遗憾,打动了许多早已毕业多年的听众。口碑迅速发酵,排名从籍籍无名一路火箭般蹿升,直接杀入了新人榜前15!评论区全是“听哭了”、“这声音里有故事”。
棱镜乐队的《首都东路的日子》 以其活力四射、充满校园烟火气的演绎,成为了许多学生党集体分享的热门曲目。赵宇的《不说再见》 则以其温暖的声线和充满祝福的歌词,成为了治愈系的代表。这两首的播放量和社会化媒体分享数极高,排名也都杀进新人榜前20的位置。
随着试听量和下载量的疯狂增长,口碑持续发酵,一个让所有人再次震惊的事实被发现——启明文娱这六首歌曲,作词、作曲一栏,赫然都写着同一个名字:苏白!
星网再次炸锅!
#苏白 毕业季#
#苏白 词曲#
#天才文学家还是天才音乐人?#
等话题如同坐上了火箭,直冲热搜榜前列!
“我的天!竟然是苏白写的?!六首!全是她写的?!”
“我以为她只会写战诗和《小王子》那样的童话……这音乐创作能力也太离谱了吧!”
“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还能说是灵感爆发,这连续六首首首精品……这已经不是天才了,这是妖孽啊!”
“难怪启明文娱宣传这么狠,这是憋了个大招啊!”
“K-73一战成名,写书震动文学圈,现在又来血洗音乐榜……还有什么是她不会的吗?”
“再一次感慨,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星兽的差距都大……”
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在那个不满十八岁的少女身上。她仿佛拥有无穷的创造力,每一次出现,都以一种颠覆性的方式震撼整个联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