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司农寺衙署
署衙后方的试验田里,新育成的土豆秧苗郁郁葱葱,红薯藤蔓匍匐满地,一旁的玉米也已抽出了饱满的穗子。
几位司农寺的官员围着盛长梧,脸上皆是丰收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憧憬。
“盛大人,下官真是佩服!这土豆、红薯,亩产惊人,易于栽种,饱腹感强,这玉米亦是不凡。照此推广,明年全国百姓的饭碗便能更踏实了!”
一位官员捻着胡须,兴奋地说道,“下官有一惑,既此等新粮如此高产优胜,为何不逐步淘汰那产量相对较低的水稻、小麦,广植新粮,岂不更能解天下饥馑?”
盛长梧正弯腰检查一株土豆的根部,闻言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阳光落在他年轻却沉稳的面庞上,目光深邃。
“李大人此言差矣。”他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水稻、小麦,乃我华夏子民吃了上千年的主粮,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与它们打交道了数十代人,熟悉它们的脾性,知晓如何应对它们的病虫害,积累了无数应对天时变化的经验。”
他指向那片长势喜人的新作物,语气转为凝重:“而这些新粮,虽好,却是客。我们对它们的了解,还太浅。它们怕什么病,招什么虫,遇到何种气候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我们都还未曾完全经历。若因一时之利,便贸然尽弃千年之主粮,一旦这些新粮遭遇我们尚不知晓的灭顶之灾,届时,天下仓廪空空,旧粮已废,新粮无收,将是何等局面?”
那提问的李官员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他躬身一礼,心悦诚服:“盛大人思虑深远,下官愚钝!确是如此,确是如此!新旧并举,方是万全之策。是下官急于求成了。”
盛长梧微微颔首:“推广新粮是为增裕,保住旧粮是为固本,民以食为天,这天,不能只赌在一根还未历经风雨的梁柱上。”
司农寺的上下官员对盛长梧越发佩服,跟着这样做事实的上司,升官是早晚的事!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八月。
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奏报,打破了汴京的平静。
荆州连日暴雨,江河决堤,水患肆虐,淹毁田舍无数,灾民流离失所,损失惨重,地方官府无力支撑,紧急向朝廷求援。
紫宸殿内,气氛凝重,赵祯看着案头的灾情奏报,眉头紧锁,赈灾人选,至关重要,需得是能臣干吏,既要清廉能干,又要懂得变通,能镇得住场子,还要真心为灾民着想。
他的目光在朝臣中扫过,最终落在了队列中那位比身旁的官员矮一截的年轻官员身上。
“盛少卿。”赵祯开口,“荆州水患,民生艰难,朕欲派你为钦差,全权负责赈灾事宜,你可愿往?”
盛长梧出列,躬身行礼,声音清朗而坚定:“臣,愿往!臣定当竭尽全力,安抚灾民,恢复生产,不负陛下所托!”
“好!”赵祯欣慰点头,“朕拨你银两五十万,粮食十万石,由你调度。望你早日解荆州之困。”
“臣,领旨!”
退朝后,盛长梧立刻回府准备,林噙霜和已成为福安公主、但依旧每周归家的墨兰闻讯,皆是担忧不已。
“梧儿,荆州水患凶险,你此去定要万事小心!”林噙霜拉着儿子的手,眼圈微红,如今的她,已是尊贵的四品诰命,心态平和,唯一的牵挂便是这一双儿女。
“哥哥,我听说水患之后易生疫病,你……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墨兰眼中满是关切,她知道哥哥身负重任,也明白此行艰难。
盛长梧看着母亲和妹妹,心中暖流涌动,他温和一笑,安抚道:“母亲,墨儿,放心。我自有分寸,你们在京城照顾∴好自己,等我回来。”
他没有多做耽搁,迅速点齐随行人员与护卫,押运着朝廷拨付的银两和粮食,离开了繁华安宁的汴京城,一路快马加鞭,向着正被洪水肆虐的荆州方向疾驰而去。
当盛长梧一行人真正抵达荆州地界时,目之所及,一片死气,曾经的田野被淹没,浑浊的洪水尚未完全退去,水面漂浮着断木、破碎的家什,以及肿胀的人畜尸体。
烈日曝晒下,腐臭的气味与洪水的腥臊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作呕的窒息感,蚊蝇如同乌云般盘旋嗡鸣,落在那些已无生息的躯体上。
道路早已被淤泥和杂物彻底堵塞,车马根本无法通行。
“大人,这……进不去啊!”随行的护卫看着前方泥泞不堪、堆积如山的障碍,面露难色。
盛长梧面沉如水,眼中是一片凝重,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胃液,声音斩钉截铁:“进不去,就清理出一条路!传令,所有人,包括本官,动手清理障碍!务必在天黑前,打通前往州府的道路!”
命令下达,钦差卫队乃至随行的文员,无人敢怠慢,盛长梧率先挽起官袍袖子,拿起工具,与兵士们一同踏入及膝的泥泞之中。
搬运断木、铲除淤泥、拖开碍事的杂物……汗水迅速浸透了衣衫,混着泥浆,每个人都狼狈不堪,但看着身先士卒的年轻钦差,无人抱怨,只有埋头苦干。
一路清理,一路艰难前行。
直到夜幕降临,星月无光,他们才终于抵达了已是断壁残垣的荆州州府,曾经的官衙威严荡然无存,只剩下洪水肆虐后的狼藉。
一些侥幸存活、聚集在此处的百姓,如同惊弓之鸟,看到这支突然出现的、虽浑身泥泞却纪律严明的队伍,先是恐惧,待看清旗帜和官服,人群中顿时爆发出哭喊与哀求。
“是朝廷的人!朝廷来救我们了!”
“青天大老爷!救命啊!”
“大人,给口吃的吧,孩子快不行了……”
人们跪倒一片,哭声撕心裂肺。
盛长梧心中酸楚,快步上前,扶起面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扬声道:“乡亲们,快请起!本官盛长梧,奉皇命前来赈灾!朝廷没有忘记你们!粮食和药材都在后面,我们一定会救大家!”
他首先做的就是稳定人心。他立刻下令,就在州府外的空地上,利用尚完好的几口大锅,架起炉灶,开始熬制稠粥。
当第一缕米粥的香气在充满腐臭的空气里弥漫开来时,绝望的人群终于看到了一丝生机。
在组织施粥的间隙,盛长梧向百姓打听荆州官员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