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缉周小波的命令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1983年云城市的公安系统内激起层层涟漪。照片是依据老周头和周为民相貌合成的,略显模糊,但那双阴郁的眼睛和嘴角紧绷的线条,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郁。特征描述重点强调了其可能具备的化学知识背景,以及右手虎口处可能存在的月牙状胎记。
各派出所、车站、码头、交通要道的检查站都收到了协查通报。一张无形的网悄然撒开。
林震坐镇刑侦科,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不断有各方信息汇总而来,又不断有新的指令发出。烟灰缸里的烟头迅速堆积起来。
陈默站在一旁,快速梳理着已知的线索,试图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捕捉到周小波的踪迹。编组站火灾、传感器、实验笔记、龙口镇矿渣、省化工研究院…这些点必须有一条线能串起来。
“林科长,”一个侦查员拿着刚收到的报告快步走进来,“省化工研究院那边回复了。确认那批失窃的传感器是他们订购的,用于一套进口的精密化工中间体合成实验装置。他们还提供了一个情况…”
侦查员顿了顿,表情有些奇怪:“大概半个月前,他们研究院下属的一个实验车间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泄漏事故,一种中间体样品挥发,导致几名工人轻微不适。事故发生后,他们对所有样品进行了清点和封存,但…事后核对时,发现少了几毫升某种高活性的催化剂前体溶液。当时以为是事故中挥发或沾染损耗了,没有深究。”
催化剂前体溶液!高活性!
陈默和林震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锐光。
周小波或者周为民,盗窃传感器的目的,或许就是为了配套使用这种偷来的催化剂前体溶液?他们在尝试合成某种东西?
“研究院的事故报告和丢失样品的记录,立刻调过来!”林震下令。
很快,记录送到了。丢失的催化剂前体溶液,代号“cR-7”,性质不稳定,需要在特定条件下保存,是合成某种特殊高分子材料的关键成分,该材料具有极佳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据笔记记载可用于…“特殊密封和隔绝”。
特殊密封和隔绝?
陈默的思维飞速回溯到未来的“毒饵”案。李伟使用的荧光细菌,需要抵抗消毒剂,长时间存活…王珂得到的错误配方,也是为了追求某种“稳定性”…
难道1983年周小波兄弟试图合成的东西,与近四十年后李伟想要实现的效果,在技术上一脉相承?
“报告!”又一名侦查员冲了进来,脸上带着兴奋,“有群众反映!大概一周前,在城北老阀门厂废弃的家属区附近,见过一个符合通缉令描述特征的年轻人,背着个帆布包,行色匆匆地进出过一个废弃的防空洞!”
老阀门厂!防空洞!
那里位置偏僻,结构复杂,确实是非常理想的隐蔽实验场所!
“立刻出发!”林震猛地站起身,抓起外套。
几辆偏三轮摩托车和吉普车呼啸着冲出市公安局,直奔城北。
老阀门厂早已停产,家属区也大多搬空,残破的楼房和生锈的设备在秋风中显得格外萧瑟。那个防空洞的入口隐藏在一片荒草和废墟之后,锈蚀的铁门虚掩着,上面挂着陈旧的“禁止入内”牌子,锁链早已被剪断。
技术民警先用长杆探头伸入洞内检测空气成分。
“空气成分复杂,有微量刺激性气体,疑似酸性挥发物…浓度不高,但需佩戴防护装备。”
林震一挥手,几名戴着防毒面具和橡胶手套的侦查员率先推开铁门,强光手电的光柱刺入黑暗之中。陈默和林震跟在后面。
洞内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气味:霉味、尘土味、还有隐约的化学品酸味以及…某种类似金属烧熔后的焦糊味。
手电光扫过,可以看到洞壁上有明显新近的刮擦和烟熏痕迹。地面散落着一些废弃的玻璃瓶、电线、以及烧黑的坩埚碎片。
深处,用砖头垒砌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台,上面摆放着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东西:一个小型的、显然是自己绕制的电加热炉,连接着汽车电瓶;几个扭曲变形的石英玻璃反应器;散落在地上的笔记和图纸,上面画满了复杂的化学式和装置图,与周为民仓库里发现的如出一辙;角落里还堆放着几个印有“省化工研究院”字样的废弃包装箱。
这里就是他们的实验室!
“搜!仔细搜!任何纸片、样品都不能放过!”林震下令,声音在防空洞里回荡。
侦查员们立刻展开仔细搜查。
陈默的目光落在那个小型加热炉上。炉膛内还有少量未完全冷却的、颜色奇怪的烧结物残留。旁边放着一个用石棉包裹着的钳子。
他小心翼翼地用钳子夹起一点烧结物,凑近手电光观察。颜色暗沉,质地不均匀,夹杂着一些未能完全熔融的晶体颗粒。
失败的产物。
笔记上那句“样品纯度不足,反应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得到了印证。他们偷来的矿渣样品或者催化剂,纯度远远达不到要求。
“林科长!这里有发现!”一个侦查员在角落一堆废弃物里喊道。
他手里拿着一个半烧毁的笔记本,封皮已经焦黑,但内页还残留部分。上面用娟秀(不同于周为民工整刻板)的字迹记录着一些实验参数和观测记录,语气更像是在进行分析和指导。
“7月15日,样品dt-37反应活性低于预期,杂质含量过高,建议尝试梯度升温,注意观察是否有副产物c析出…”
“8月2日,纯化步骤第三阶段产率依旧不理想,怀疑是原料问题。下次需获取更高纯度批次,或尝试龙口镇新矿脉样本…”
“9月10日,警告!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提高反应炉功率!稳定性无法保证!——波”
最后的落款,是一个清晰的“波”字!
是周小波的笔记!他不仅提供原料和思路,还亲自参与和指导实验!
“源料问题…龙口镇新矿脉样本…”林震念着这几行字,眼神锐利如刀,“他们果然还在打龙口镇的主意!”
就在这时,另一个侦查员从一个隐蔽的裂缝里,掏出了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铁盒。打开后,里面不是实验样品,而是几张照片和一封信。
照片是黑白和彩色的混合。几张是龙口镇矿区的远景照;一张是一个地质勘探队的合影,其中一个人的脸部被红笔圈了出来;还有一张…是省化工研究院大门外的抓拍照,一个穿着中山装、拎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正低头走路。
信的内容更让人心惊:
「…样本已收到,纯度仍不足,无法满足‘屏障’材料的合成要求。‘那边’催得很紧,必须尽快拿出合格样品。龙口镇三号矿坑深层样本是关键,务必想办法在下个月勘探队撤离前获取。必要时,可动用‘备用方案’清除障碍。…阅后即焚。」
信没有署名,字迹是标准的仿宋体,显然经过刻意伪装。
“那边”?“屏障”材料?“备用方案”?清除障碍?
这封信透露出的信息,远超一起简单的盗窃或投机倒把案件!背后牵扯的势力、目的,都显得深不可测!
周小波和周为民,恐怕也只是这个庞大网络外围的、被利用的马前卒!
“立刻比对照片上被圈出的人的身份!查清那个‘备用方案’是什么!”林震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他知道,案子查到这一步,已经捅破天了。
陈默拿起那张省化工研究院门口的照片,仔细看着那个被偷拍的中年男人。男人的脸看不太清,但他拎着的公文包侧面,别着一枚很小的、不起眼的蓝色徽章。
陈默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枚徽章…他在未来,调查“毒饵”案时,在调查那个药学博士高鸿磊的档案照片里见过!高鸿磊曾就职的药企,其Logo就是一枚类似的蓝色徽章!
虽然细微处略有不同,但整体设计风格和颜色搭配,极其相似!
跨越四十年的关联,在这一刻,通过一枚小小的徽章,惊悚地连接了起来!
幕后黑手的影子,似乎终于清晰了一角——一个可能与跨国药企或化工巨头存在悠久历史关联的、深不见底的利益集团!
“林科长!”陈默将照片递给林震,指向那枚徽章。
林震接过照片,只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阴沉。他显然也认出了这枚徽章背后可能代表的力量。
他沉默了几秒钟,然后缓缓抬起头,看向防空洞外那片灰蒙蒙的天空,仿佛在与一个看不见的庞大对手对视。
“收队。”他的声音沙哑而坚定,“把所有证物封存,直接移交‘老班长’那边。这个洞,彻底封死。”
他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不再局限于云城,甚至不再局限于刑侦的范畴。
回去的路上,无人说话。摩托车颠簸在崎岖的路上。
陈默知道,他在这个时空的时间所剩无几。他揭开了冰山的一角,看到了水下那巨大阴影的轮廓,但已无法继续深挖。
剩下的,只能交给这个时代的林震,以及…未来的自己。
沙漏的倒计时,仿佛发出了最后的警告。
【剩余回溯时间:11小时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