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东厂暗涌,绣衣遭围攻
夜色如墨,京城的风裹挟着寒意,吹得绣衣司门前的旗幡猎猎作响。
沈清棠立在窗前,手中攥着一封密信,指尖微凉。
她刚从雁门关回来不久,原以为绣医军之事能暂时平息,却未曾料到朝中风向竟转变得如此迅猛。
东厂提督魏九公亲自率人将绣衣司团团围住,以“越权干预军务”为由,要求交出绣医军指挥权。
“绣医军?不过是绣花枕头罢了。”魏九公站在台阶下,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笑,语气轻蔑,“一群娘子军也敢插手边关军务,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白芷冷眼看着他,毫不退让:“魏公公此言差矣,绣医军自成立以来,救人无数,百姓皆称其为‘活菩萨’。若说干预军务,也是为救兵士性命,与战局无涉。”
魏九公眯了眯眼,阴恻恻道:“妇人之见!我劝你乖乖交出指挥权,否则——”
话未说完,一声马蹄急响,顾景珩策马而来,披风翻飞,目光冷峻如霜。
“否则怎样?”他声音不疾不徐,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压。
魏九公脸色一沉:“顾神医,你虽有几分医术,但朝廷规矩,岂容你一人擅专?绣医军既属军务,便当归兵部统辖,尔等私自设立,实属逾制。”
顾景珩微微一笑:“那魏公公可知,绣医军乃是圣上亲口允准,并赐印信为凭?”
魏九公一滞,
白芷趁机喝道:“东厂擅闯绣衣司,意图夺权,莫非是要造反不成?”
局势剑拔弩张,双方对峙不下。
就在此时,一道身影悄然跃上屋檐,袖中金线闪动,竟是准备动手。
沈清棠眸光一冷,低声对身旁侍卫道:“传令下去,关闭前后大门,调集绣衣卫护院队,以防不测。”
顾景珩也低声道:“先稳住局势,我们不能打第一拳。”
魏九公冷笑道:“你们这是打算拒捕?”
顾景珩上前一步,语气淡然:“魏公公误会了。我只是想请诸位稍安勿躁,待我与沈姑娘商议一番,再给公公一个交代。”
魏九公冷哼一声:“好得很。”
绣衣司议事厅内,烛火摇曳,众人神色凝重。
沈清棠将一份账册放在桌上,缓缓打开:“这份账册是从雁门关带回的副本,记录了东厂与敌商私下交易的明细,涉及军械、药材,甚至还有兵力布防图。”
众人哗然。
白芷皱眉:“你是说……东厂早已暗中通敌?”
“至少是与敌商勾结无疑。”沈清棠冷静分析,“他们此次突袭绣衣司,不是偶然,而是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了太多不利于他们的证据。”
顾景珩点头赞同:“所以他们要赶在我们上报之前,将绣医军彻底瓦解。”
白芷咬牙:“那就让他们知道,绣医军不是软柿子。”
“不可冲动。”顾景珩抬手制止,“现在不是正面冲突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让百姓看清真相。”
沈清棠补充道:“绣医军在雁门关救了多少将士,有多少人家因他们得以保全?把这些事迹整理成文,送入民间传颂。”
“百姓的声音,才是最有力的反击。”顾景珩微笑,“一旦民意鼎沸,便是裴侍郎也不敢轻易动手。”
白芷当即下令:“立刻派人去办。”
数日后,京城街头巷尾流传起一则则关于绣医军的传说:一位小兵重伤昏迷三日,被顾神医一剂汤药唤醒;一位老将军旧伤复发,经沈小姐亲手施针,竟奇迹般康复;更有无数边关士兵家属跪地叩首,感恩绣医军救命之恩。
“绣医所至,生机必现。”这句话成了百姓口中最流行的赞誉。
而礼部尚书裴侍郎书房内,纸张纷飞,怒火滔天。
“竟让一帮娘子军搅了局!”他摔案大骂,“谁放任这些流言散布的?给我查!统统抓起来!”
可越是压制,民间声浪反而越高,绣医军的形象愈发深入人心。
夜深,绣衣司后院。
沈清棠站在庭院中,望着满天星斗,轻轻握紧手中一方锦帕——那是她在雁门关收到的一封感谢信,来自一名曾被她救治的士兵。
“明日,我要亲自前往宫门外,请愿陈情。”她淡淡开口。
顾景珩站在她身后,目光温柔:“我陪你去。”
她侧过脸看他一眼,唇角微微扬起:“你以为我会让你不去吗?”
月光洒落,映照出她清冷面容上少有的笑意。
而在京城另一端,乌云再次聚集,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第421章 宫门请愿,绣帕传声
翌日清晨,金銮殿前的朱红宫门前早已人头攒动。
百姓闻讯而来,纷纷聚集在午门外,只为亲眼见证那位曾于雁门关救死扶伤的侯府嫡女——沈清棠,请愿陈情。
她身着素白锦袍,发挽高髻,手持一方绣有“边关将士万谢”字样的锦帕,立于台阶之上,目光冷冽而坚定。
“诸位父老乡亲,今日我来此,并非为己,而是为那些浴血奋战、却不得善终的将士们。”她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如清泉入耳,“绣医军自成立以来,未曾干预战事,只求多救一人,多保一家。”
人群中响起低声议论,有人认出那锦帕上的针脚细腻,正是沈清棠亲手所绣。
“这帕子,是我在雁门关时,一位重伤士兵的母亲连夜赶制送来的。”她缓缓展开锦帕,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感谢之言,“他们说,‘绣医所至,生机必现’。可如今,东厂却要夺去这支救命之军的权柄!”
话音未落,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喝彩。
有人高喊:“不能让东厂欺负好人!”“绣医军救了我家孩子,谁敢动她们,就是与天下人为敌!”
东厂派来的数名暗探见状,面色微变,不敢轻举妄动。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从宫中快步而出,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绣医军暂归兵部协管,然其过往功绩,朕已悉知。即日起,特许绣衣司继续保留指挥权,待朝议再定。”
圣旨一出,众人哗然。
沈清棠微微一笑,躬身谢恩,心中却清楚——这场胜利,不过是风暴来临前的短暂平静。
夜幕降临,绣衣司后院密室
烛火摇曳,沈清棠刚踏入屋内,便察觉到一丝异样。
她不动声色地扫视四周,指尖悄然按在袖中银针上。
忽然,窗外一道黑影掠过,紧接着,一道低沉沙哑的声音从角落传来:“沈姑娘,别来无恙。”
她转身,只见一名戴斗笠的神秘人站在阴影中,手中捧着一卷密函。
“你是谁?”她语气冷静。
那人缓缓摘下斗笠,露出一张瘦削而阴鸷的脸庞:“我是东厂密探,代号灰鸦。”
顾景珩不知何时已悄然现身门口,眸光深沉。
灰鸦将密函递上:“这是东厂收买的官员名单,包括礼部尚书裴侍郎、户部侍郎赵大人……还有,一个你意想不到的人。”
沈清棠接过密函,打开一看,神色微变。
顾景珩凝眉:“你为何要将这份东西交给我们?”
灰鸦低声道:“因为我知道你们才是真正想救这个国家的人。我不信朝廷,也不信魏九公……我只信你。”
说完,他退后一步,身影一闪,消失在夜色中。
沈清棠望着手中的名单,良久未语。
“小心绣衣司内部,有人已叛。”灰鸦的最后一句话,在她耳边回响不止。
她抬头看向顾景珩,眼神坚定:“我们,得重新布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