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泼洒在遵化与清军大营之间的荒野上。清军大营内,篝火点点,巡逻士兵的脚步声与远处的犬吠交织在一起,看似戒备森严,却不知一道黑影正如同鬼魅般穿梭在营帐之间。
这是红袖阁潜伏在清军大营的情报人员,代号“飞燕”。她身着清军士兵的服饰,脸上抹着锅底灰,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潜入了多尔衮的中军大帐附近。中军大帐外,守卫森严,四名精锐士兵手持长刀,警惕地注视着四周,丝毫不敢懈怠。
“飞燕”屏住呼吸,藏身于一顶不起眼的偏帐后方,目光紧盯着中军大帐的入口。她知道,多尔衮每晚都会在中军大帐内处理军务,直到深夜才会休息,这是获取情报的最佳时机。等到巡逻士兵走过,她身形一闪,如同狸猫般窜至中军大帐的窗下,用特制的细针轻轻挑开窗户的缝隙,凝神倾听帐内的动静。
帐内,多尔衮正对着地图,与几名心腹将领商议军情。“遵化城久攻不下,粮草告急,再这样拖延下去,我军必将陷入绝境。”多尔衮的声音带着几分焦躁,“本王决定,三日后黎明,集中全部兵力猛攻遵化东门,同时派三万骑兵绕道北门,趁吴军主力被牵制在东门之际,一举攻破城池,两面夹击,定能成功!”
“王爷英明!”几名将领齐声附和。
“传我密令,立刻通知各营将领,做好攻城准备,严守秘密,不得走漏半点风声!”多尔衮厉声下令。
“遵旨!”
“飞燕”心中一凛,立刻将多尔衮的部署牢记于心。她知道,这情报关系到遵化的安危,必须立刻传递出去。待帐内将领离开,她悄悄退下,避开巡逻士兵,一路疾驰,从清军大营后方的一处缺口钻了出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次日清晨,一封密封的密信被送到了遵化吴军帅府。苏凝香亲自将密信呈给吴三桂,神色凝重:“将军,‘飞燕’传来紧急情报,多尔衮已定下计策,三日后黎明,将集中全部兵力猛攻东门,同时派三万骑兵绕道北门,企图两面夹击遵化!”
吴三桂接过密信,迅速看完,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立刻召集沈落雁、穆青岚、慕容雪等人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将情报告知众人。
“多尔衮这是孤注一掷了!”沈落雁眉头紧锁,分析道,“清军粮草告急,已无力再拖延,此次两面夹击,必然是倾尽全力,想要一举攻克遵化。东门地势相对平坦,易攻难守,是清军的主攻方向;北门靠近山地,便于骑兵隐蔽迂回,是他们的奇兵。”
“既然知道了他们的计策,我们正好可以将计就计,设下埋伏,给多尔衮一个迎头痛击!”穆青岚眼中闪过一丝战意,高声说道。
慕容雪也附和道:“没错!蒙古铁骑最善山地伏击,那三万清军骑兵,交给我们来对付,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吴三桂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好!就依你们所言,将计就计!沈先生,你留守城头,继续指挥防御,尤其是加强东门的防御部署,佯装我军主力全在东门,迷惑清军;穆将军、慕容统领,你们率骑兵主力一万五千人,今日深夜悄悄出城,潜伏在北门附近的鹰嘴崖山谷中,那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是伏击清军骑兵的绝佳地点;我则亲率五千精锐,加强东门防御,待清军攻城疲惫之际,再率军出城反击,与北门的伏兵形成夹击之势,一举击溃清军!”
“遵旨!”众人齐声领命,立刻下去准备。
当日深夜,遵化北门悄悄打开一道缝隙,穆青岚与慕容雪率领一万五千骑兵,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出了城。骑兵们个个下马步行,马蹄上裹着厚厚的棉布,避免发出声响,在夜色的掩护下,沿着山间小路,向鹰嘴崖山谷疾驰而去。
鹰嘴崖山谷两侧是陡峭的悬崖,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是清军骑兵绕道北门的必经之路。穆青岚与慕容雪抵达山谷后,立刻下令士兵们隐蔽起来:蒙古骑兵埋伏在左侧悬崖上,明军骑兵埋伏在右侧悬崖上,每个人都张弓搭箭,手持兵器,静静地等待着清军的到来。同时,他们还在通道两侧的草丛中埋下了绊马索和陷阱,确保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遵化城内,吴三桂也在加紧部署。他将城中最精锐的五千士兵调到东门,加固城防,架设更多的火炮和防御工事,同时让士兵们故意在城头来回穿梭,营造出主力尽在东门的假象。沈落雁则坐镇中军,协调各方防御,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三日后黎明,天色微亮,东方泛起一丝鱼肚白。清军大营内,战鼓轰然响起,二十万清军如同潮水般涌向遵化东门。红衣大炮再次轰鸣,炮弹密集地砸向东门城墙,城墙砖石飞溅,烟尘弥漫。数万步兵扛着云梯,在盾牌手的掩护下,疯狂地冲向城墙,喊杀声震天动地。
吴三桂亲自坐镇东门城头,指挥士兵们防御。他下令火炮部队猛烈还击,同时让步兵们依托城垛,用滚石、火油、箭矢顽强抵抗。清军的攻势异常猛烈,一波波的冲锋如同潮水般袭来,城头上的吴军士兵奋力抵抗,伤亡不断增加,但始终牢牢守住了阵地。
与此同时,三万清军骑兵在一名将领的率领下,悄悄地绕到了遵化北门,向着鹰嘴崖山谷疾驰而来。他们以为自己的行动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早已踏入了吴军布下的陷阱。
当清军骑兵全部进入鹰嘴崖山谷后,穆青岚一声令下:“放箭!”
刹那间,两侧悬崖上的吴军骑兵同时起身,箭矢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清军骑兵猝不及防,纷纷中箭落马,惨叫声此起彼伏。后续的骑兵想要后退,却被前方的尸体和马匹堵住了去路,通道内瞬间混乱不堪。
“冲锋!”穆青岚拔出长刀,率先冲下悬崖,明军骑兵紧随其后,如同猛虎下山般杀入清军阵中。慕容雪也率领蒙古铁骑冲了下来,蒙古骑兵擅长马术,在狭窄的通道内依旧灵活自如,手中的弯刀挥舞着,不断收割着清军的生命。
清军骑兵大乱,人人自危,只顾着逃窜,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不少骑兵被绊马索绊倒,摔落马下,瞬间被乱刀砍死;还有些骑兵慌不择路,掉进了吴军埋下的陷阱中,死伤惨重。
山谷中的激战持续了一个时辰,三万清军骑兵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人侥幸逃脱。穆青岚与慕容雪收拾好战利品,立刻率领骑兵,向着遵化东门疾驰而去,支援吴三桂。
此时,东门的激战也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清军连续攻城三个时辰,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却始终无法攻克东门。多尔衮站在阵前,看着城下堆积如山的尸体,心中焦躁不安。他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北门的骑兵迟迟没有传来消息,难道出了什么意外?
就在多尔衮犹豫不决之际,远处传来了震天的马蹄声。他回头一看,只见一支骑兵部队正疾驰而来,旗帜上绣着“吴”字和蒙古部落的图腾,正是穆青岚与慕容雪率领的吴军骑兵!
“不好!北门的骑兵出事了!”多尔衮大惊失色,立刻下令:“全军撤退!”
然而,为时已晚。吴三桂见清军阵脚大乱,立刻下令:“打开城门,全军反击!”
东门城门大开,吴三桂亲率五千精锐士兵,如同猛虎般冲出城门,向着清军发起了猛烈的反击。穆青岚与慕容雪的骑兵也从侧面杀来,与吴三桂的部队形成了夹击之势。
清军腹背受敌,军心大乱,士兵们纷纷溃逃。吴军士兵士气大振,奋勇追击,斩杀清军无数。战场上,到处都是清军士兵的尸体和丢弃的兵器、旗帜,哭声、喊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混乱不堪。
多尔衮在亲兵的掩护下,拼命突围,才侥幸逃脱。此役,吴军大获全胜,斩杀清军五万余人,缴获战马三万余匹,军械无数。清军元气大伤,多尔衮被迫率领残部,后撤三十里,扎下营寨,再也不敢轻易进攻。
遵化城头,吴三桂看着远处狼狈逃窜的清军,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不仅守住了遵化,更沉重地打击了清军的嚣张气焰。沈落雁、穆青岚、慕容雪等人纷纷来到吴三桂身边,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将军英明!”众人齐声说道。
吴三桂摆了摆手,语气凝重:“此战虽胜,但多尔衮并未彻底溃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传令下去,全军休整,修复城防,补充粮草军械,做好迎接清军再次进攻的准备!”
“遵旨!”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遵化城头上,映照在吴军士兵们疲惫却坚毅的脸庞上。这场胜利,如同黑暗中的一缕曙光,为吴军带来了希望,也为幽燕根据地的稳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