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晖阁内,空气仿佛凝固后又骤然沸腾!萧景珩行云流水般连破两关,其才思之敏捷,应对之从容,方法之精妙,已将在场所有人震撼得无以复加!大胤群臣,个个扬眉吐气,看向殿中那青衫身影时,已带上了近乎崇拜的色彩。
反观匈奴使团,则是一片死寂,士气低落。正使兀术尔脸色铁青,额头冷汗涔涔。他强自镇定,霍然起身,声音带着最后一搏的急切与沙哑:
“萧修撰…… 前两题,算是热身!这第三题,赋诗‘草原雄鹰’,方显真章!”他努力挺直腰板:“需有搏击长空之勇,俯瞰大地之傲,孤高无畏之魂! 要让我草原儿女闻之,血脉贲张!请——!”
所有目光再次聚焦。殿内重归寂静,充满了期待胜利的紧张与兴奋。
萧景珩面色依旧平静如水。他并未立刻开口,而是缓步再次走至轩窗之前,负手而立,眺望着远方天际流云,目光仿佛穿透宫墙,看到了那无边草海与苍茫天际。他心中明了,此题关键在于不仅描绘鹰之形,更要刻画出其神,其魂,并赋予其足以震慑对手的磅礴气势与文化深度。
兀术尔见状,心中那丝侥幸的期待又燃起片刻。
然而,萧景珩缓缓转过身,目光沉静而深邃,朗声开口,声音清越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使者欲闻雄鹰之志,草原之魂。然鹰之精神,岂独草原所有?其困顿时的隐忍,挣脱时的决绝,翱翔时的睥睨,方是真正的不朽气魄!” 他先以一番话,将“雄鹰”主题提升到普遍的生命力与精神层面,巧妙地避开了自身缺乏草原体验的短板,并设下伏笔。
随即,他声调扬起,如同积蓄已久的风暴骤然释放: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开篇两句,石破天惊!“凄风淅沥”、“严霜” 勾勒出严峻的生存环境,而“苍鹰上击翻曙光”则如一幅壮丽画卷,雄鹰在黎明中逆风搏击,划破黑暗,其勇猛无畏、势不可挡的姿态扑面而来!气势磅礴而出!
满殿之人,呼吸为之一窒!此等起笔,已远超寻常咏物诗的格局!
“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力量感倍增!雄鹰穿云破雾,其势如虹霓断裂,快如霹雳闪电!将鹰击长空的迅捷与力量夸张到极致,充满浪漫主义的瑰丽想象,令人心神摇曳!
“砉然劲翮剪荆棘,独脱傲骨邀君王!”
由动转静,由外转内!“剪荆棘” 喻指冲破重重阻碍,“独脱傲骨”则刻画出雄鹰孤高绝俗的内在品格!“邀君王”一词更添一份不容忽视的尊严与气度!
萧景珩语速加快,情感层层递进,诗句如惊涛骇浪,席卷殿宇:
“爪毛吻血百鸟藏,独立四顾时激昂!”
凛冽的杀气与绝对的权威!鹰之勇猛,令百鸟藏匿,而它独立四顾,意气昂扬,霸主形象跃然纸上!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笔锋陡转!描绘雄鹰遭遇换羽期困境,羽翼脱落,暂时隐藏。这短暂的沉寂,恰恰是为了烘托接下来的爆发!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困境中的警惕与隐忍!连草中狸鼠都足以构成威胁,雄鹰不得不谨慎再三。这并非怯懦,而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智慧!
最终,萧景珩声调达到顶峰,汇聚了全部的情感与气魄,吟出那力挽狂澜、震撼人心的结尾: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冲天之志,喷薄而出!只待秋风再起,便要挣脱一切羁绊,直上云霄,自由翱翔!这是何等的渴望与自信!何等的豪迈与磅礴!
诗毕!
整个清晖阁,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旋即,爆发出远比之前更加热烈、更加持久的惊叹与喝彩!
“好!好一个‘拔去万累云间翔’!此等气魄,才是真正的雄鹰精神!”
“不仅写出了鹰的威猛,更写出了其困境中的隐忍与最终冲破枷锁的壮怀!意境深远,远超单纯咏物!”
“柳河东此诗,竟被萧修撰用得如此贴切!化用典故,契合主题,更升华其意!真乃神来之笔!”
群情激动,许多官员拍案叫绝!这首诗,完美契合了“草原雄鹰”的题目,其描绘的鹰之形象、之精神、之气魄,与匈奴使臣要求的“磅礴气概”严丝合缝,甚至因其包含了困境与奋起的全过程,显得更为厚重和富有张力!而且,萧景珩借用的乃是唐人柳宗元的名篇,更显其学识渊博,信手拈来皆成文章!
匈奴正使兀术尔,在诗句诵出之初,还试图挑刺,但随着诗歌展开,他的脸色越来越白。当最后一句落下,他彻底僵在原地,眼神中充满了巨大的震惊、绝望与彻底的无力感!对方所咏之鹰,既有他们熟悉的勇猛,更有一种他们未曾深思的坚韧、智慧与超越困境的宏大向往!这精神层面的高度,是他那草原赞歌根本无法企及的!
他嘴唇哆嗦着,最终,颓然垂首,用干涩沙哑的嗓音,艰难地承认:“外臣……输了。心服……口服。”
胜负已分!
元景帝龙颜大悦,抚掌笑道:“好!借古喻今,切题应景,气魄雄浑!萧爱卿今日,扬我国威,壮朕心神!当为头功!”
满殿文武,齐声山呼,萧景珩躬身谢恩,神色谦逊而平静。
一场关乎国体的文斗,以一场主题契合、气势磅礴的诗歌碾压告终。萧景珩之名,必将因此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