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夏去秋来。三角淀工赈试行区内,景象已然大变。昔日溃决的堤岸,如今坚固如磐,新土夯实,草皮覆绿,宛如一道坚实的臂膀,将汹涌的河水牢牢锁在河道之中。疏浚后的河道水流畅通,波光粼粼。被洪水肆虐过的土地上,新建的简易屋舍整齐排列,虽不华丽,却足以遮风避雨;修复的官道上,偶有车马通行,重现几分生机。最令人欣慰的是,曾经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灾民,如今脸上有了血色,眼中有了光彩。他们凭借自己的劳作,不仅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更领取了足以支撑到明年春耕的工钱和口粮,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整个区域,一扫颓败之气,呈现出灾后重建、秩序井然的蓬勃气象。
工程进入最后的验收核算阶段。工部官员、都察院御史与地方县丞等人,连日来奔波于各工段,仔细丈量堤坝,核对土方,清点物料,核算钱粮账目。结果令所有人,包括最初心存疑虑的工部郎中,都感到震惊与叹服。
核算显示:此次工赈试行,共计修复加固溃堤十一处,总长三十余里;疏浚重要淤塞河道八段;新建灾民安置点三处,屋舍五百余间;整修官道二十里。而所耗费的钱粮总额,经御史严格审计,竟比原先户部预估的、若单纯进行无偿赈济直至灾民返乡所需的款项,节省了近三成! 这还未计算这些水利、道路工程本身所带来的长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数据确凿,成效卓着,“以工代赈”之策,在此次试点中获得了无可辩驳的成功!
工部郎中手捧厚厚的结算文书,感慨万千,对萧景珩的态度早已从最初的疏离审视转变为由衷的敬佩:“萧侍讲,真乃实干之才!此策之妙,非躬行实践者不能深悟!老夫…… 佩服!”
都察院御史亦面色肃然,在给朝廷的奏报中,如实陈述了工程成效与钱粮节省情况,并特别注明:“……所有钱粮出入,账目清晰,发放及时,臣全程监理,未见贪墨克扣之事。民夫皆按工取酬,秩序井然,民心悦服。” 这无疑是对萧景珩管理能力与清廉操守的极大肯定。
萧景珩并未居功自傲,他深知此乃众人合力之功。他亲自撰写了详细的《三角淀工赈试行事毕总结陈情疏》,客观汇报了工程始末、各项数据、得失经验,并将主要功劳归于皇帝圣明、各部协作及一线官吏民众的辛勤付出,措辞谦逊,条理清晰。
两份沉甸甸的奏疏,连同地方官的联名禀帖,由六百里加急,直送京师。
紫禁城,养心殿。
元景帝正批阅着各地报来的秋收情况奏章,眉宇间带着一丝惯常的凝重。当内侍将来自三角淀的加急奏报呈上御案时,他初时并未特别在意,只以为是例行公事。
然而,当他展开周秉正御史附上的奏报,仔细阅读那一条条清晰的数据、一项项具体的成效时,平静的脸色渐渐发生了变化。他的目光越来越亮,指尖在“节省三成钱粮”字样上轻轻敲击,嘴角不自觉微微上扬。
待他再展开萧景珩那份文风朴实、内容详实的总结陈情疏,看到其中对工程细节的描述、对利弊的分析、对后续推广的建议时,终于忍不住抚掌轻叹:“好!好一个萧景珩!”
他霍然起身,手持奏疏,在殿内踱步数圈,心潮澎湃。作为一国之君,他深知国库艰难,深知赈济之弊。萧景珩此举,非但成功安抚了灾民,稳定了地方,更创造了实实在在的财富,节省了巨额开支,其展现出的统筹规划能力、务实作风和清廉操守,远超他的预期!这已非简单的“才子”所能概括,而是难得的经世致用之干才!
“传旨!”元景帝停下脚步,声音洪亮而带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即刻召内阁、户部、工部、都察院主要官员,至乾清宫议事!”
片刻之后,乾清宫东暖阁内,重臣云集。元景帝难掩兴奋之色,将三角淀的奏报传阅诸臣,朗声道:“诸卿都看看!萧景珩此番在三角淀,可是给朕,给朝廷,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奏报在众臣手中传递,惊叹声、赞扬声此起彼伏。周秉正激动得老泪纵横,连声道:“陛下!老臣早就说过,萧景珩乃国之栋梁!此策之效,可谓利国利民,功在当代!”
就连一向持重的首辅赵崇明,细阅奏报后,眼中也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微微颔首道:“确乎…… 成效显着,出乎意料。此子…… 确有实务之能。” 孙知远等人,面色铁青,虽心有不甘,然铁证如山,也无从反驳,只得默然不语。
元景帝龙颜大悦,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那份详实的奏疏上,斩钉截铁地说道:
“萧景珩此次督办工赈,成效斐然,远超预期!其人所献之策,切实可行,利国利民!此等实干之才,忠心为国之举,朕心甚慰!” 他略作停顿,声音愈发威严:“着内阁即刻拟旨,对萧景珩及其有功人员,予以重重褒奖!对其所陈经验,着户部、工部详议推广之策!务必使此番心血,惠及天下!”
旨意虽未明言具体赏赐,然“重重褒奖”四字,已显殊恩!
旨意传出,朝野震动!
萧景珩以实干政绩,赢得圣心,简在帝心,已是不争之事实!这标志着,他在皇帝心中,已从一个“文学侍从之臣”,开始向“实干能臣”转变!圣眷之隆,前景之广,令人侧目!
当嘉奖的旨意,由快马送至尚未返京的萧景珩手中时,他正站在已然固若金汤的三角淀大堤上,眺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和远处重建家园的袅袅炊烟。
接过旨意,他神色平静,并无太多狂喜。他深深一揖,谢过皇恩。心中所感,非为可能到来的赏赐,而是亲眼所见,这万家灯火,因众人努力而得以重燃。
“大人,恭喜!”身旁的僚属和乡绅纷纷道贺。
萧景珩微微一笑,目光依旧清澈而坚定:“此非一人之功,乃陛下圣明,众志成城之果。我等使命,尚未完成。”
他深知,京师的波诡云谲,绝不会因一次成功而平息。但此刻,手握实绩,心怀民生,而皇帝的明确嘉许,无疑是一道坚实的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