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大捷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岭南,并通过各种渠道向清廷控制的区域和海外扩散。太平天国不仅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美英联合舰队,还俘获了包括美国准将马修·佩里在内的大量人员及舰船残骸,这一战果石破天惊,彻底改变了各方对太平军实力的认知。
在广州两广总督衙门,叶名琛接到密报后,惊得手中的茶盏跌落在地,摔得粉碎。他既为洋人受挫感到一丝隐秘的快意,又为太平军展现出的恐怖实力而深感恐惧。
“这……这发匪竟已强悍至此?连洋人的坚船利炮都……”
他不敢再想下去,只觉得大清江山风雨飘摇。
而在香港和澳门的英美殖民当局,则是一片愁云惨淡。舰队惨败、指挥官被俘、军舰损失,这是他们在远东从未遭受过的奇耻大辱。尤其是美国,佩里准将肩负着打开日本国门的重大使命,却折戟在珠江口,这让美国政府感到极度难堪和焦虑。英国远东舰队司令也暴跳如雷,但面对虎门那恐怖的火力,一时间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林阳并没有急于处决或虐待俘虏,反而下令给予基本的医疗和人道待遇,尤其是对那位身份特殊的佩里准将。他知道,对这群信奉强权的殖民者,若要让他们服气,就要让他们付出足够的代价。
在初步清点完战果后,林阳召集了罗大纲、曾晚妹以及匆匆从广州赶来的左宗棠、冯云山等人商议。
“东王,此战大捷,扬我国威!这些洋虏,该如何处置?”
曾晚妹兴奋的问道。
罗大纲大手一挥:
“要我说,把这些红毛鬼和花旗鬼统统砍了,首级送到京城,让咸丰老儿看看,他怕的洋鬼子在咱们面前屁都不是!”
林阳却很冷静:
“杀了固然解气,但不如留着有用。我们可以用他们换东西。”
就在外界纷纷猜测太平天国将如何处置这批烫手山芋的俘虏和战利品时,林阳的应对策略已经出炉,他决定充分利用这次胜利,获取最大化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数日后,几名被俘的英美海军中级军官,在经过一番“思想教育”后,被释放返回香港和澳门,他们带去了一封以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名义发出的正式照会。
照会的内容如下:
第一,严正声明太平天国为中华正统,虎门乃至所有中国水域均为天国领水,任何外国舰船未经许可不得擅入,否则必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第二,此次冲突系美英舰队无视警告、首先开火挑衅所致,一切后果由美英方面承担。
第三,所有被俘人员,包括佩里准将及打捞获得的舰船、武器、文件等,均属太平天国战利品。
第四,赎还条件,人员赎金:准将级军官,赎金白银五十万两;校官,十万两;尉官,五万两;普通水兵,五千两。人员赎金总计三百万两。若美英方面希望赎回被击沉舰只的残骸,需另行支付等价于舰船造价百分之八十的打捞补偿费。
第五,战争赔款,美英两国需为此次侵略行为向太平天国支付战争赔款,总额五百万两白银,用于补偿天国军费开支及抚恤伤亡将士。
第六,美英两国政府需正式致函太平天国,为此次侵略行为道歉,并保证尊重太平天国主权及领土完整。
第七,限令三十日内给予明确答复并开始支付首批款项,逾期则将视作拒绝,太平天国将有权自行处置所有战利品。
这份照会条款之苛刻,索价之高昂,态度之强硬,令所有收到消息的外交官和商人目瞪口呆。这简直是赤裸裸的“狮子大开口”!尤其是那高达八百万两白银的直接索款,这还不算舰船赎买费,几乎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一小半!
英美当局气得七窍生烟,暴跳如雷,斥责太平天国是“野蛮的敲诈勒索”。然而,面对虎门炮台那令人绝望的巨炮,以及国内舆论,特别是被俘水兵家属的压力,他们又不得不坐下来认真考虑应对之策。强硬派主张再次组织更大规模的远征军进行报复,但理智派则指出,在没有弄清楚对方火炮秘密并找到有效对抗方法之前,再次进攻无异于自杀,且可能导致所有被俘人员遇害。
一时间,珠江口外的政治博弈波谲云诡。而林阳则稳坐钓鱼台,他知道这笔“赎金”一定能稳稳当当拿到手,不仅能为太平天国带来巨额资金,更能极大地打击西方列强的气焰,为天国争取宝贵的发展时间和国际空间。
……
林阳那措辞强硬、索价惊人的照会,如同在英美殖民当局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愤怒、屈辱、难以置信的情绪在香港总督府内弥漫。然而,没等他们从最初的震惊和暴怒中缓过神来,太平天国方面又传来了新的、更令人窒息的消息。
由于照会没得到及时回应,惹怒了林阳。他通过特殊渠道,向英美方面发出了最后通牒:
“鉴于贵国拖延时日,徒耗我粮饷,特此严正声明:原定三十日考虑期,缩短为十日!十日之内,若未收到贵国应允条款之明确答复及首批赎金,每逾一日,本王将下令处决一名被俘军官,从校级开始!勿谓言之不预也!而至于普通水手将被送到煤矿等地用劳动来偿还债务!”
这条消息如同一道冰冷的绞索,瞬间勒紧了英美当局的喉咙。每日处决一名军官!这已不再是外交讹诈,而是赤裸裸的血腥威胁!尤其是那些被俘军官的家人和同僚,更是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要求政府无论如何也要保住他们的性命。
压力如山般倾泻到香港总督文翰和美国驻远东代表身上。军事冒险的代价他们已经尝过,再次进攻虎门无异于让更多士兵送死。可答应如此屈辱的条件,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且在国内必然引发政治风暴。
就在英美方面焦头烂额、进退维谷之际,林阳放出了第二个消息,这一次,却像是一根诱人的“胡萝卜”。
太平天国的使者在与英美方面非正式接触时,“不经意”地透露:
“东王殿下虽对贵国此次侵略行为极为愤慨,但我太平天国并非不通情理、闭关自守之辈。殿下常言,‘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若贵国能迷途知返,应允条件,展现诚意,则此前种种不愉快便可翻篇。我天国愿与遵守规矩、平等相待之泰西各国进行正常贸易。我中国地大物博,生丝、茶叶、瓷器,乃至日后之矿产、物产,皆可为商贾之资。届时,珠江口将为合法商船敞开,税率公平,保障安全。岂不远胜于兵戎相见,两败俱伤?”
这番说辞,巧妙地将苛刻的赎金条件与未来的贸易前景捆绑在一起。一方面,用每日处决军官的“大棒”施加极度压力;另一方面,又用“正常贸易”这个巨大的胡萝卜诱饵,给英美方面,特别是两国国内那些渴望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巨额商业利益的资本家和大商人,描绘了一幅充满诱惑的图景。
与一个拥有四亿人口市场的政权进行贸易,这个前景足以让任何商人疯狂。很快,英美两国国内的利益集团开始发声,向政府施压,要求尽快解决人质危机,并设法与这个强大的政权建立贸易关系,不能因为一时的面子而错失巨大的商业机会。
时间一天天过去,第十天的期限日益临近。香港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最终,在巨大的军事失败现实、人质性命攸关的压力以及国内商业利益的强力驱动下,英美方面不得不做出了极其艰难且屈辱的决定。
在第十天的日落时分,英美两国的代表联袂抵达虎门炮台控制区边缘,打着白旗,递交了正式复照。照会中,英美方面基本接受了太平天国提出的赎金和赔款条款,并就侵略行为表示了道歉,同时承诺尊重太平天国的水域主权。
他们唯一坚持的,是要求太平天国必须书面保证被俘人员的安全,并立即停止处决威胁,以及在款项支付过程中允许第三方法国进行监督。
林阳接到复照,仔细审阅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尽管经过一番艰苦的讨价还价,赔款总额略有降低,但这一次,太平军不仅在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气焰,更在政治和经济上为太平天国赢得了前所未有的主动。
“告诉他们,条件本王准了。让他们尽快筹款换人。”
林阳对使者吩咐道,随即又补充了一句,
“另外,可以着手准备《太平天国与英美通商章程》的草案了。”
虎门之战的硝烟告一段落,林阳已经在着手准备一个更大的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