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疆血火与南海微光
登州水师主力如同幽灵舰队,借着海雾与夜色的掩护,悄然北上,直扑高句丽西海岸。与此同时,北疆的战报如同雪片般飞入长安,字字染血。
营州攻防战已进入最惨烈的阶段。高句丽大军昼夜不停地猛攻,巨大的抛石机将裹挟着瘟疫尸体的石块投入城中,云梯如林,箭矢如雨。营州都督身先士卒,血染征袍,城墙数次易手,又数次被唐军以血肉之躯夺回。城内粮草渐罄,伤兵满营,形势岌岌可危。
辽西走廊的战斗同样残酷。高句丽登陆部队凭借兵力优势,疯狂冲击着幽州军匆忙构筑的防线,试图打通与正面战场的联系。狭长的走廊地带,尸骸枕藉,河水为之染红。
每一次军报传来,紫宸殿内的空气就凝重一分。李瑾的脸色日益阴沉,眼中布满了血丝。林薇虽强自镇定,但紧握的掌心已被指甲掐出深痕。整个长安城都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恐慌之中,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北方战场的消息,等待着那决定帝国命运的一击。
**\\* \\* \\***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等待中,南方的消息,终于带来了一丝微弱的光亮。
历经近一个月的航行与奋战,由老太医令率领的医疗船队,终于冲破风浪,抵达了被瘟疫阴影笼罩的吕宋据点。眼前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营寨中弥漫着草药与腐败混合的怪异气味,随处可见躺在地上呻吟的士兵和土着,人人面带菜色,眼神绝望。
老太医令不顾年迈体衰,立刻投入救治。他结合《岭南瘴疠论》的记载与吕宋的实际情况,判断此次瘟疫很可能是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瘴疟”。他当即下令,焚烧驱蚊草药,清理污水洼地,命令所有人员服用以常山、草果等为主药熬制的汤剂,并将重症患者集中隔离。
或许是应对得法,或许是上天垂怜,在医疗队抵达后的第十天,疫情终于得到了控制!新增病患大幅减少,轻症者开始康复,就连几位垂危的重症士兵,也奇迹般地挺了过来。
消息传回,吕宋军民涕泪交加,欢呼雷动。吕宋都督在给长安的奏报中,以最激动的笔触描述了老太医令起死回生的功绩,并称:“此役之后,吕宋土人视我太医如神明,归附之心愈坚!”
瘟疫的阴霾,在吕宋上空开始消散。这束来自南海的微光,虽然微弱,却足以照亮一线希望。
**\\* \\* \\***
几乎与此同时,岭南的僵局,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就在“宣慰使团”对地方豪强的软抵抗一筹莫展之时,广州城内,一家与朝廷合作、获得“特许种植”资格的大商号,其名下的甘薯田再次遭到不明身份者破坏。但这一次,商号东家没有选择隐忍,而是联合了另外几家同样渴望稳定环境的获授权海商,动用私人武装,当场擒获了数名纵火者,并扭送官府!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严刑拷问下,其中一名纵火者竟招认,是受了一位致仕官员(与之前李玑郡王案有牵连)的指使,意图破坏朝廷新政,搅乱岭南!
人赃并获,铁证如山!
“宣慰使”当机立断,以此为契机,联合广州都督府,以雷霆手段逮捕了那名致仕官员及其在岭南的党羽,并顺势公布了其勾结地方、破坏新政、散布谣言的诸多罪证!
此举如同釜底抽薪,瞬间打掉了抵制势力的核心。岭南舆论为之哗然,许多原本观望甚至被裹挟的地方士绅,看清了风向,纷纷转向,主动配合宣慰使团的工作。岭南的僵局,竟以此种激烈的方式,被强行打破!
**\\* \\* \\***
南北两线的消息几乎同时传入长安,一忧一喜,一暗一明,让帝国君臣的心情如同乘坐奔马,起伏不定。
然而,所有人的心,依旧紧紧系于北方,系于那支孤军深入、执行着危险任务的登州水师。
时间一天天过去,登州水师仿佛石沉大海,音讯全无。北疆的战报依旧惨烈,营州城防已摇摇欲坠。
就在所有人都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个天崩地裂般的消息,终于从北方传来!
不是来自营州,也不是来自幽州,而是来自高句丽西海岸!
登州水师成功了!
舰队利用宝船的强大续航和火力,避开高句丽沿海巡逻队,突然出现在其防御相对薄弱的西海岸,选择了几处重要的港口和造船基地,发动了猛烈袭击!“镇海”、“靖波”两艘宝船首次在实战中展现了其恐怖威力,装备的改良型“洪武铳”和重型弩机,将高句丽的港口设施、停泊船只、以及沿岸仓廪化为一片火海!
高句丽后方震动,烽火四起!其国王惊怒交加,唯恐都城有失,不得不紧急从前线抽调数万精锐,回师救援!
围攻营州的高句丽大军,攻势骤然减弱!辽西走廊的压力也随之一轻!
围魏救赵之策,竟真的创造了奇迹!
消息传开,长安城内,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紫宸殿内,连日来紧绷的气氛瞬间松弛,许多大臣甚至喜极而泣!
李瑾重重地坐回龙椅,长长地、长长地舒出了一口憋了许久的浊气。林薇站在他身旁,看着舆图上那标志着登州水师胜利箭头的方位,眼中亦有泪光闪动。
**\\* \\* \\***
北疆的危局,因登州水师的奇袭而暂时缓解。南海的瘟疫,在太医的努力下得到控制。岭南的僵局,也以对手核心的覆灭而告破。
帝国的航船,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惊涛骇浪之后,似乎又一次稳住了船身。
然而,李瑾和林薇都清楚,危机远未结束。高句丽虽暂时退却,但主力未损,仇恨更深。吕宋的根基尚浅,岭南的利益纷争也绝不会就此平息。更重要的是,经过此番南北同时告急的考验,帝国战略重心分散、资源调配紧张的弱点,已暴露无遗。
“经此一役,”李瑾看着殿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也带着一丝决然,“朕越发觉得,皇后当年所言‘向海图强’,乃是正途。唯有真正掌控海洋,帝国方能避免东西北三面受敌,进退失据。”
林薇默默点头。她知道,经过这场血的洗礼,帝国向海洋迈进的步伐,只会更加坚定。只是,下一次挑战来临时,他们是否还能如此幸运?
她的目光,不由得再次投向那幅巨大的寰宇图。在那片广阔的蓝色之上,帝国的旗帜,才刚刚插上寥寥几点。未来的航程,依旧漫长而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