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文华殿,步入冰冷漫长的宫墙夹道,凛冽寒风扑面而来,周廷玉的心情异常沉重,然而思绪却在此刻变得异样清晰。太子的推心置腹,非但未让他感到轻松,反而感受到了千钧重压,但也让他更加明确了自己所处的位置与即将面对的险恶环境。随驾北巡,看似是臣子无上的荣耀,实则无疑是一场步步惊心的死亡之旅,吉凶难料。他下意识地抚摸腰间玉佩,那温润的搏动感似乎较往日更加强烈有力,仿佛在回应他坚定决绝的心志。然而,恰在此心神激荡之际,一丝极其诡异莫名的感觉倏忽掠过心头,并非图像,亦非声音,而是一种跨越了无尽时空阻隔、深沉浩渺难以言喻的悲悯与苍凉之感,仿佛冥冥中有古老意识在叹息,诉说着命运轮回与宿命的无奈与苍茫。这感觉一闪而逝,迅捷如电,令他几疑是自身错觉,然心底终究被留下一丝难以言喻的涟漪,悄然荡漾开来。
时序推移,连日笼罩北平的阴霾终于散去,天空呈现出一片澄澈湛蓝。明媚阳光洒落,照在街巷屋檐开始消融的积雪之上,反射出耀眼光芒,一扫往日沉郁之气。周廷玉依例前往国子监(北监)巡查学务,亦算是暂离波谲云诡的朝堂,于书香翰墨间寻求片刻宁静。北监设在旧元国子监基址之上,经朝廷拨款修缮扩建,虽不及南京国子监历史悠远、底蕴深厚,然亦规模宏大,殿宇巍峨壮丽,自有一番新朝学府的庄严气象。
祭酒与司业等学官早已得报,恭敬候于大门之外迎接。如今的周廷玉,已非初入京师之新科状元,他既得皇帝垂询于前,又受太子倚重于后,更于日前朝会上展现锋芒,其地位声望悄然攀升,无人再敢以寻常新进视之,礼数自是格外周全。
穿过那道镌刻着“圜桥教泽”的古老棂星门,但见泮池之上覆盖着一层薄冰,在冬日暖阳映照下晶莹剔透,宛如琉璃。巍峨大成殿静静矗立于汉白玉台基之上,飞檐翘角直指苍穹,默然见证着华夏文脉在此北地新都的传承与延续。绕过主体殿堂,便是监生们平日学习起居的号舍与讲堂区域。此时正值课业时分,朗朗读书声或激昂或沉静,自各处轩窗流淌而出,交织成一曲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乐章,暂时驱散了周廷玉连日来积郁于心的阴霾与思虑。
在博士厅中,他见到了以周棋武、周廷岳为首的周家子弟,以及那五位从黔西南青阳书院精心选拔而来的寒门学子。少年们见到他,脸上皆洋溢着兴奋与敬仰之情,规规矩矩排成一列,躬身行礼问安,声音整齐划一:“学生拜见修撰大人!”
周廷玉脸上露出温和笑容,他缓步上前,目光扫过每一位年轻面孔,逐一细细垂询, 不仅关切各人课业进展,读了哪些经典,有何心得体悟或困惑难解之处;更细细问起他们的日常饮食起居,于北地严寒是否已然适应,冬日炭火供给可充足,御寒衣物是否暖厚。问得极为细致周到,使这些远离家乡、负笈求学的少年们倍感温暖与关怀。
周棋武果然不负家族厚望,不仅于四书五经根基扎实,言谈举止间已能对漕运利弊、屯田安民等时务政策提出自家见解,虽略显稚嫩,然思路清晰,见解不俗,显是平日刻苦用功且善于思考之辈。周廷岳则比上次见面时更显壮硕,眉宇间英气勃勃,对《孙子兵法》、《武经总要》等典籍流露出浓厚兴趣,谈及边防形势与古代着名战例,眼神灼灼发亮,充满向往之情。那几位寒门学子,虽衣着依旧朴素,浆洗发白的儒衫与周家子弟的锦衣形成对比,然个个目光清澈坚定,谈吐从容有物,引经据典亦颇见功底,显是心志坚韧、刻苦异常、前途不可限量之材。
“甚好,”周廷玉目光扫过这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与求知欲的面孔,心中感到由衷欣慰,语气亦更加温和而充满力量,“陛下破除南北地域之见,特设北监,实乃为国取材、唯才是举之旷古大典。尔等能有幸于此进学,既是旷世机遇,亦肩负沉重责任。需时刻谨记,读书明理,首要在于修身养德,明辨是非忠奸;其次在于博通经史,汲取古圣先贤之智慧;更须留心时务,知晓民生之疾苦,通晓经济之之道。将来,无论尔等是出仕地方,为亲民之官,牧守一方,还是效力朝堂,参赞机要,辅佐君王,皆要牢记今日之刻苦勤勉,为的是上报君父国家隆恩,下安黎民百姓福祉,如此方不负平生所学,不负家族厚望,不负朝廷破格栽培之恩。” 此番话语,既是对这些晚辈的勉励与指引,亦隐含着对周家未来发展方向与立足根基的深切期许与战略布局。
随后,他又特意转至典簿厅看望柳文焕。柳文焕如今官拜北监司经局洗马,掌管图籍整理校勘,职位清贵,环境亦显清幽。见到周廷玉到来,他急忙起身相迎,脸上满是感激与敬重之情。周廷玉与他叙谈片刻,问了问北监近年典籍收藏与整理情况,看似随意实则有意地叮嘱道:“柳兄如今执掌司经局,责任非轻。监中这些学子,尤其是那些自西南远道而来的年轻士子,离乡背井,求学不易,易生孤寂之感。柳兄身为学长,德行学问皆为表率,还望平日里多加照拂关切,若彼等于学业或生活上有何难处,务必及时援手,莫使这些国家未来栋梁感到孤寂无助,寒了向学之心。” 柳文焕乃是聪明剔透之人,自然明白周廷玉话中深意与托付,当即躬身应下,言辞恳切地表示定当尽心竭力,不负所托。
离开北监之时,日头已然西斜,金色余晖为冰冷殿宇楼阁镀上一层温暖光泽。望着那些在料峭寒风中依旧苦读不辍、眼神中充满对知识渴望与对未来憧憬的年轻面孔,周廷玉心中因近日接连不断的阴谋诡计而积郁的阴霾,似乎也被这蓬勃朝气驱散了不少。这些朝气蓬勃的后起之秀,不仅是周家血脉与门风的延续,更是他在这错综复杂、危机四伏的朝局之中,为家族、亦为国家未来布下的一着重要闲棋。《北监之设立,表面上乃皇帝为平衡南北士子、广纳天下人才,实则深层次用意,在于制衡朝堂各方势力、培养新一代忠于朝廷的臣属骨干,实为关键举措》。去岁他巧妙利用参与筹划北监事宜之机,将周家子弟与青阳书院苦心培养的寒门才俊安插进来,此步棋看似从容闲适,实则谋划深远。如今看来,这一步走得虽险,却或许是未雨绸缪之明智举措。
回到金城坊宅邸书房之时,案头已置放着几封新到的信件。一封乃父亲周必贤的家书,笔迹沉稳依旧,内容多是寻常问候与家中琐事安好的告知,然字里行间透着深切的关怀,再次叮嘱他京城局势复杂诡谲,凡事需权衡利弊,谨慎为先,末尾处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老宅井水近日颇显清冽”,周廷玉心下明了,此是暗示黔西南祖地小龙塘锁龙井一切正常,家族根基稳固,让他不必挂念远忧。另一封信则用了特殊的火漆封印,乃是来自山东“青阳济世堂”的密信。周廷玉小心拆开,信上内容依旧沿用经商往来的暗语写成,提及“一批西域来的药材价格近日波动异常,背后似有太原来的大客商深度插手,正在详查其货源与路数”,落款处是一个不易察觉的“唐”字花押。
周廷玉将密信内容仔细阅读两遍,牢记于心后,移至烛火之上,看着跳跃火苗缓缓将绢纸吞噬,最终化为一小撮灰烬。唐赛儿在山东已然开始行动了。“太原来的大客商”,此线索指向性颇为明显,太原乃晋王封地,而晋王素与赵王朱高燧关系密切,常被朝野并称。如此看来,番僧邪术、赵王势力、诡异的黑石警告、以及北平古城下可能隐藏的惊天秘密……这几条原本看似不相干的线索,此刻似乎正隐隐约约、不可避免地向着某个共同的中心交汇缠绕,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缓缓收拢。
他独自立于窗前,暮色渐浓,偌大北平城各处陆续亮起星星点点灯火,依稀勾勒出这座新都庞大而朦胧的轮廓。腰间那枚螭吻星盘玉佩贴肤之处,传来持续而温润的暖意,这一次,伴随而来的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警示或共鸣,而是一种更难以言喻、玄之又玄的感觉——仿佛自身意识的触角在无意间延伸扩展,触碰到了某种浩瀚无垠、贯穿古今时空的悲悯与沧凉意识。一些完全无法理解、光怪陆离的碎片景象不受控制地闪过脑海,带来强烈心悸与深彻骨髓的疲惫悲伤之感。他用力闭上眼睛,深吸几口冰冷空气,强行将这些荒诞不经的幻象压下。眼下危局丛生,绝非沉溺于此类虚无缥缈预感之时,当务之急,是应对好迫在眉睫的重重危机。至于那冥冥中感知到的、更为宏大而悲怆的宿命轨迹,此刻的他,无力深究,亦无法看清其全貌,只能暂且将其深埋心底,先专注于走好眼前的每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