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中文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暮春三月的北平,御沟旁垂柳抽出的鹅黄嫩丝在微风中袅娜拂动,仿佛在试探这新都的春意。周廷玉独坐于临时理事的公廨之内,窗外斜阳透过新糊的窗纸,在他身前的紫檀木书案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案头张鹤一案的尘埃虽已落定,汉王府长史周昂亦已伏法,然而此案牵扯出的丝丝缕缕,却如同这春日里无声蔓延的藤蔓,悄然缠绕上这新都的肌理,更萦绕在他敏锐的心头。

三月初五,南京紫禁城奉天殿内,一道关乎帝国未来格局的谕令,自永乐皇帝朱棣口中颁下,正式敲定了南京作为留都的规制。诏书明发,快马驰传南北:南京仍称应天府,太庙、社稷坛依循旧制,香火不绝,以示对太祖基业与江南根本之尊崇;设南京守备太监一员,以内廷之心腹,坐镇宫禁;襄城伯李隆授南京守备,统率留都兵马,卫戍南疆;六部各留堂官一员、属官半数,维系半壁江山之政务运转。这道谕令,犹如定海神针,彻底厘清了南北两京的权责经纬,宣告着一个双京并立时代的开启。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在北平,新晋的官员们弹冠相庆,视此为北都地位最终确立的标志;而在南京,故都的臣民们心情则更为复杂。有怅然若失者,担忧故都自此光华黯淡;亦有暗自庆幸者,觉朝廷并未全然抛弃这龙盘虎踞之地。便在此时,市井坊间,一些精于堪舆之学的老儒或隐逸的道人,开始以一种玄妙的言语解读这道诏书:“金陵形势,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秦淮如带,王气氤氲数百载,乃聚敛之象;燕京之地,北倚燕山,南控中原,山河拱卫,势接朔漠,乃开拓之局。陛下此策,非为削弱南京,实乃龙虎相济,阴阳调和。龙行于北,震慑朔漠;虎踞于南,安定吴楚。两京之气运,藉由漕河血脉相连,共镇我大明国祚绵长。”

这番“龙虎相济”之说,悄然流传,竟似一股无形的安抚之力,让许多原本因迁都而惶惑不安的江南士民,心中得到了某种慰藉。仿佛那虚无缥缈却又深信不疑的“气运”,真能通过这山川地理的呼应,跨越千里,依旧泽被着这片繁华故土。与此同时,一个年轻的身影开始在北平的朝堂之上悄然出现——皇太孙朱瞻基,奉旨观摩政务。这位太子的嫡长子,年未弱冠,却举止沉稳,眉宇间已具英气,聆听部院大臣奏对时目光明澈,偶尔提问,皆能切中要害。周廷玉在一次随班觐见时,曾远远望见朱瞻基侍立在朱棣身侧,那份与年龄不甚相符的沉静与偶尔流露的、对北方边务的关切,让他心中微微一动。他颈间那枚自幼佩戴的螭吻星盘玉佩,在那一刻似乎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几不可察的温热,仿佛与这年轻皇孙身上某种初生而蓬勃的“气”产生了细微的共鸣。这感觉玄之又玄,却让他隐约意识到,一股新的、充满生机的龙气,正在这北地新都中孕育、凝聚,与远在黔西南小龙塘锁龙井深处那悠远沉浑的脉动,以及南京故都那虽渐疏离却依旧深厚的王气,形成了一种微妙而复杂的三角关联。

这一日,周廷玉被内侍引至西苑暖阁。阁内暖意融融,朱棣并未如往常般伏案疾书,而是负手立于窗前,望着苑中几株玉兰树上初绽的、洁白如玉的花苞,神情难辨。“廷玉,”皇帝的声音平稳地传来,打破了室内的静谧,“这些时日,你在詹事府协理文书,在漕运司整顿河务,乃至近日在市舶司清查积弊,差遣看似繁杂,迁转不定,可知朕之深意?”

周廷玉心念电转,知此问非同小可,他躬身肃立,语调恭谨而沉稳:“陛下天心浩荡,磨砺臣下,臣虽愚钝,亦感佩于心,然圣意高远,非臣所能妄测,伏乞陛下明示。”

朱棣缓缓转过身,那双洞察世情的眼眸落在周廷玉身上,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迁都肇始,百端待举,非止宫室衙署之兴建,更在于人心之归附,制度之草创。北虏铁骑,犹在塞外窥伺;南疆诸族,亦需抚慰安定。朕需要的是能通盘考量、勇于任事、更能体会朕之苦心之才,而非只知埋首故纸或固守一隅的庸碌之辈。让你多方历练,是要你亲眼看看这新都的脉络是如何一点点打通,亲耳听听这四方的声音是如何汇聚于此!朕观你年轻,虽出身勋贵之家,却能持重务实,处置张鹤一案,迅捷而留有余地,颇懂得权衡之道,知晓何事当争,何事当缓。”

他话语微顿,暖阁内只闻铜漏滴答之声,气氛愈发凝重。“北京新立,根基未稳。山东毗邻京畿,乃漕运之咽喉,钱粮之重地,民情之复杂,犹在畿辅之上。近年来,白莲教徒借灾荒之机,暗中传播,屡扑不灭,实为心腹之患。朕意已决,”朱棣语气转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擢你为山东布政使司右参议,秩从四品,分守济南道。这是个实缺,担着一道之刑名诉讼、钱粮督催、官吏考绩,更要紧的是,给朕看住山东,确保漕运咽喉之地畅通无阻,地方靖安,无使妖言惑众,酿成大乱!”

周廷玉心头一震,如同被重槌敲击。右参议!此职虽非布、按二司正印,却是名副其实的方面大员,掌实地权柄,尤其分守济南道,控扼鲁中,地位至关重要,远非此前那些翰林清望或临时差遣可比。这不仅是越级擢升,更是将一方土地的实际治理重任,压在了他的肩上。他立刻撩袍,伏地行大礼,声音因这突如其来的重任而略带一丝紧绷:“臣,周廷玉,叩谢天恩!陛下信重若此,臣纵肝脑涂地,亦必竭尽驽钝,以保山东安宁,漕运无阻,不负陛下托付之万一!”

朱棣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满意神色:“起来吧。记住,‘执中’二字,并非模棱两可,首鼠两端,而是要在纷繁万变的时势与错综复杂的利害中,寻找到那条于国于民最为有利、亦最能稳固朝廷根基的道路。你的那些‘家学渊源’,以及……朕听闻的些许‘非凡见识’,好生运用之。”最后一句,语气平淡,却如惊雷般在周廷玉耳畔炸响。

“臣,谨记圣训,时刻不敢或忘。”周廷玉再拜,方才起身,退出暖阁时,只觉得后背官袍之内,已被一层冷汗浸湿。皇帝最后那句话,绝非泛泛而言,“家学渊源”或指周家势力与刘伯温的传承,而那“非凡见识”,分明意有所指,很可能暗指他身负的、源自星盘玉佩的推衍感知之能。这次擢升,是莫大的机遇,亦是将他更进一步地推至帝国权力与风险交织的风口浪尖。山东,白莲教,漕运……这几个词在他脑中飞速旋转,已然勾勒出一幅艰难而险峻的画卷。

周廷玉升迁山东右参议的旨意尚在中书省草拟用印,另一桩颇为棘手的事务却寻到了他的头上。三月初十,工部关于北京中央官署主体建筑宣告竣工的奏报,由六百里加急递送至南京行在。朱棣阅后,挥笔批道:“诸司衙署,着即完善内部陈设,然吏部、户部二衙,关系铨选、钱粮,最为紧要,需优先保障,限期四月杪前务必交付使用。” 旨意传回北京,本就繁忙的官署工地更是日夜赶工,人声鼎沸。

这日午后,周廷玉因交割詹事府文书,顺道受工部一位相熟郎中之邀,巡视官署区。刚近都察院工地,便听得一阵激烈的争执声,打破了施工的嘈杂。只见一名身着葵花团领衫的监工内官,面红耳赤,尖着嗓子,手指着那尚未悬挂匾额的大门方向,厉声道:“反了!反了!祖宗成法,朝廷规制,衙门朝向岂是尔等匠役可以随意更张的?南京都察院便是坐西朝东,正对皇城,取其肃杀刚直之意!此处也必须依样画葫芦,朝东!一丝一毫也错不得!”

领头的一位须发花白、脸上布满风霜刻痕的老工匠,却梗着脖子,毫不退让,声音洪亮而带着倔强:“公公息怒!非是小人等敢于变乱规制,实是此地基址、地势、风水流转,与南京迥然不同啊!小人世代吃这碗营造饭,凭祖传的经验和这双老眼观之,大门朝东固然符合旧制,然此地气场,若能将大门稍偏向东南,非但能更好地迎纳每日清晨生发之紫气,更能巧妙借助西北而来的高阜地势,起到藏风聚气之效!于都察院这等风宪衙门而言,大人请想,岂非既能保其刚正不阿之骨,又能添其明察秋毫、通达权变之智?于诸位御史老爷的官体、于衙门的威严清正,都是大有裨益的啊!”

双方各执一词,唇枪舌剑,僵持不下,引得不少工匠和路过的低级官员驻足观望。那内官眼尖,瞥见周廷玉一行人过来,如同捞到救命稻草,忙不迭地小跑过来,苦着脸诉苦,将老工匠的“妄议”狠狠数落了一番。周廷玉静立片刻,目光缓缓扫过都察院衙门的基址范围,又望向远处隐约可见的城墙轮廓,心中忆及外曾祖父刘伯温遗留手札中关于北平城“因地制宜,气随形转,不可拘泥古法”的堪舆理念,以及其对京城九门各自属性与职能的论述。他缓步上前,并未急于表态,而是先对那满面通红的老工匠温言问道:“老师傅,你坚持大门需偏向东南,所言‘藏风聚气’、‘迎纳紫气’,自是风水家的道理。然则,你可能说出,此举与咱们这北京城的整体格局,譬如这周边的城门方位,有何具体的呼应关联么?”

老工匠见这位气度雍容、身着青袍的年轻官员态度温和,并非一味呵斥,精神不由一振,抱拳躬身,言语也清晰了许多:“回大人的话,小人虽不敢说通晓高深易理,但祖辈相传,也知道咱们这北京城,乃是仿照‘三头六臂哪吒城’的格局修建。西直门,属性为水,关乎漕运民生;东直门,属性为木,主生发、文书、教化。都察院执掌风宪,纠劾百司,其性如金,肃杀刚烈。然金能生水,亦需木气来调和疏通,方能避免过于刚直而易致折损。大门略向东南,正是暗合东直门生生不息之木气,同时又能更好地承接自南方而来的文明昌盛之象。于御史言官诸位大人而言,岂非既能持身以正,凛然难犯,又能洞悉幽微,通达权变,使言路更为顺畅,监察更为得力?此乃小人一点浅见,还望大人明察。”

周廷玉听罢,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思索之色。他转而面向那内官,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公公,朝廷规制,自当遵行,此乃维系纲纪之本。然则,陛下定鼎燕京,营建新都,本身便有革故鼎新、顺应天时地利之意。昔年刘诚意伯参与规划北平城时,便曾强调‘法古而不泥古,重形更需重神’。都察院乃朝廷耳目,风宪之司,其衙门气象,关乎言路通塞,监察效力。若能藉此新都山川形胜之利,略加变通,使其更合此地风水流转,助益衙门职能,或许正合陛下设立新都、振励士风之圣意?依下官浅见,老师傅所言,并非全然妄诞,或可取其意而用之,譬如,大门主体朝向仍依东向旧制,以示尊崇祖法,然门楼构筑、影壁设置,乃至门前广场布局,略作调整,暗引东南生发之气。如此,既未全然违背规制,又得新地风水之利,岂非两全其美?”

他这番话,既抬出了刘伯温的权威,又顾及了朝廷体面和监工内官的职责,更巧妙地联系到都察院的实际职能与皇帝的施政意图,说得那内官面色渐缓,虽未立刻点头,但紧绷的神情已然松动。周廷玉又适时对老工匠道:“老师傅,你的经验之谈,颇有见地。然具体如何调整,需画出详细图样,标明尺寸方位,呈送工部诸位大人,经精通堪舆的官员共同参详论证之后,方可施行,绝不可擅作主张,坏了朝廷法度。”

一场眼看就要闹大的争执,便在周廷玉这番圆融通达的言语中悄然化解。那老工匠感激地看了周廷玉一眼,连声称是,答应即刻去绘制图样。周围众人亦觉此法稳妥,各自散去。周廷玉此举,不仅平息了现场纠纷,其“通权达变、务求实效”的名声,也悄然在工匠和底层官员中传扬开来,为他日后施政积累了几分人望。

315中文网推荐阅读:薄厚人生穿越成弥勒怎么办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修士遍地走,你管这叫红楼!大明孽子东鸦杂货店孟婆也是蛮拼哒!唐时月大梁往事千宋嫡女毒妻大唐:列强竟是我自己大明优秀青年呆王溺爱萌妃不乖无敌皇太孙绿罗也是罗马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秦草独断万古大明征服者回到明朝当王爷贞观卖纸人回到大宋做山匪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寻秦记重生:野性部落崛起一品儒商蜀汉我做主三国之乖乖田舍郎锦衣行之吕敏传我爱大明朝痴傻五皇子发配儋州父皇,我真不想当太子!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我要做皇帝高科技军阀寒门小娇妻暴君总想生三胎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三国之曹家长子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皇室店小二隋唐君子演义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三国之魏武元勋贞观楚王王八蛋,不服来战反恐大队公子文成武德
315中文网搜藏榜:铁甲轰鸣内一穿就成绝世高手爱妃,本王俯首称臣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汉末大混子穿越之边疆崛起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奋斗在激情岁月我在大明得长生我是曹子桓抗战之重生周卫国秦时之血衣侯传奇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医品狂妃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墓园崛起女帝穿今不好惹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重生之傲仕三国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北明不南渡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大唐说书人:揭秘玄武门,李二懵了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大周九皇子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华夏鼎世大乾:帝国独裁者三国之魏武元勋我欲扬唐锦绣嫡女的宅斗攻略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穷鬼的上下两千年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水浒之小孟尝抗战:龙国无敌军团明末体内寄生个修真者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袁术天下
315中文网最新小说:红头册七星大罗盘朕的北宋欢乐多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清史错位录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谋杀三国精编版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奋斗在激情岁月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六州风云季吴三桂称帝三国:戏诸侯霸娇妻我乃张角之子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边塞枭龙开局被妻妾们逼宫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汉末三国路那时的原始纪元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