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格物院旁的临时作坊里,烟火气终日不散。
窑炉里的柴火噼啪作响,映得满院工匠的脸庞通红。
从各地赶来的匠人挤在作坊内外,有的蹲在地上调试石灰与黏土的比例,有的围着窑炉记录温度。
还有的拿着磨好的粉末反复试验,整个作坊热闹得像个集市。
“张师傅,你这窑温是不是太高了?上次你烧的那批粉末,一沾水就散了!”
一名年轻工匠捧着陶碗,碗里装着灰白色粉末,对着正在添柴的老匠人喊道。
被称作张师傅的老匠人直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小李子,你懂什么!上次那是黏土没选对,这次我用的是黄河边的胶泥,再把窑温提两成,保准能成!”
不远处,几名学者围着一本泛黄的古籍争论不休。
“《考工记》里说‘土与火合,可成坚壁’,依我看,还得再增加石灰的比例!”
“不对不对,我家祖辈传下的《陶工要术》有言‘黏土需经三煅三磨,方能增其黏性’,咱们之前磨的粉末还是太粗了!”
这样的争论与试验,每天都在作坊里上演。
原本安倍山以为研制 “磐石粉” 需要耗费数月,可没想到,前来凑热闹的工匠与学者远超预期。
不仅有江南烧制砖瓦的老手艺人,还有关中世代烧石灰的世家子弟,甚至连隐居在终南山的炼丹术士都来了。
众人各展所长,你出配方,我调火候,他磨粉末,研究进度比预想中快了数倍。
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作坊里突然传来一阵欢呼。
“成了!成了!咱们成功了!”
一名老工匠捧着一块方形的硬块,激动得手都在抖,朝着刚走进作坊的安倍山跑去。
安倍山快步迎上去,接过硬块仔细查看。
这不就是后世的水泥又是什么!古人的智慧再次让安倍山开了眼界。
这硬块呈灰白色,表面光滑,用手指敲上去,发出清脆的 “砰砰” 声,丝毫没有普通泥土的松软感。
“王爷您看!”
老工匠指着旁边的水盆,“这是三天前用粉末调成浆糊做的样品,泡在水里三天,不仅没散,反而更硬了!”
安倍山将硬块放进水盆,水面平静无波,硬块在水中稳稳立着,没有丝毫溶解的迹象。
他又拿起一块晒干的样品,用力往地上一摔,样品只发出一声闷响,却完好无损。
“好!好啊!”
安倍山激动得哈哈大笑,声音里满是喜悦:“这就是咱们要找的‘磐石粉’!不,比我想象中还要好!”
周围的工匠与学者也都围了过来,看着水盆里的硬块,脸上满是自豪。
“王爷,这粉末调成浆糊后,半天就能凝结,比糯米灰浆快多了!”
“而且用它砌墙,不用再担心阴雨天延误工期了!”
“铺路更是没问题,就算暴雨冲刷,道路也不会泥泞!”
安倍山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语气郑重:“能研制出这等好物,全靠各位的齐心协力!本王之前说过,研究成功必有重赏,现在就兑现承诺!”
他对着身后的内侍吩咐道:“传本王命令,参与研究的工匠与学者,每人赏白银五十两,领头的张师傅、李学者等人,各赏白银二百两、绸缎十匹!”
“另外,将他们的名字记录在册,日后格物院和大学堂聘请老师,朝廷招募工匠,都优先录用!”
“谢王爷!”
众人齐声谢恩,声音响亮,震得作坊顶上的瓦片都微微颤动。
张师傅激动得老泪纵横,对着安倍山连连作揖:“王爷厚爱,臣等定当继续努力,为大唐效力!”
安倍山笑着点头,目光落在手中的硬块上,沉吟片刻:“之前咱们一直叫它‘磐石粉’,可现在看来,这名字还不够贴切。”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这粉末调成浆后,干了比金石还坚硬,遇水不化,遇火不裂,不如就叫它‘金刚泥’如何?”
“金刚泥?”
众人默念着这个名字,眼中纷纷露出赞同的神色。
李学者抚掌笑道:“好名字!‘金刚’二字,既显其坚硬无比,又朗朗上口,一听就知道是好物!”
“是啊!叫‘金刚泥’,比‘磐石粉’更有气势!”
“以后咱们大唐修的路、建的墙,用的都是‘金刚泥’,说出去都有面子!”
安倍山看着众人认可的模样,脸上笑容更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从今往后,这粉末就正式命名为‘金刚泥’!”
他转头看向赶来的苗晋卿,语气坚定:“苗尚书,即刻安排工部大规模生产‘金刚泥’,先烧制十万斤,运到江南与长安周边,准备启动修路工程!”
苗晋卿躬身应道:“臣遵令!臣这就去安排窑厂,扩招工匠,确保按时完成生产!”
作坊里的气氛愈发热烈,工匠们已经开始讨论如何改进生产工艺,学者们则在研究 “金刚泥” 的各种用途。
有人提议用 “金刚泥” 修建水库,解决农田灌溉问题。
有人建议用它加固边防城墙,抵御外敌入侵。
还有人想试试用它建造大船,让战船更坚固耐用(这是人脑能想到的吗?)。
安倍山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
安倍山收回远眺的目光,转而看向匆匆赶来的袁晁。
沉声道:袁大人,修路之事暂且搁置。本王另有全盘谋划,无需急于一时。
他顿了顿,指尖轻叩桌案。
你即刻返回江南,以本王名义召集江浙一带的富商巨贾,邀他们速来长安朝见本王。
话音微顿,嘴角勾起意味深长的弧度。
就说有桩能让他们富可敌国的大生意,静候诸位共商大计。
袁晁神色一凛,抱拳沉声道:王爷放心,臣定当连夜启程,半月内必携江南商界翘楚抵京!
安倍山知道,“金刚泥” 的研制成功,不仅能解决修路、筑墙的难题,更能为大唐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正如大家伙所讨论的,待道路修好,商队通行无阻,出海贸易就能更顺畅。
待城墙加固,边防就能更稳固。
待水库建成,农田就能免受旱灾之苦。
这小小的 “金刚泥”,终将成为推动大唐走向强盛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