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天的大汉威武呐喊声中,人们追随着那道白色身影,向登上城墙的张良弼部队扑去。
冲在最前面的王离其实内心充满忐忑。虽然经历过生活磨砺,但直面战场的血腥还是第一次。当看到张良弼大军攻城时,恐惧同样笼罩着他。
但特殊的身份、不甘平凡的抱负,以及骨子里的倔强,让他无法表露怯懦。就像回答小和尚时那样,即便恐惧也不愿躲藏。
这种强装的镇定不断折磨着他。在死亡威胁下,压抑的情绪最终转化为孤注一掷的决绝。带着对自身软弱的羞愧与野心的膨胀,王离挥刀冲向了敌人。
他握刀的手青筋暴起,长啸声中宣泄着所有复杂情绪。恍惚间,他仿佛看见自己英勇杀敌的身影——钢刀寒光闪过,直刺敌人胸膛。
鲜血喷溅在白衣上,如雪地红梅绽放。
第一次 的王离并未感到不适,反而涌起一股莫名的快意,仿佛骨子里的血性被彻底唤醒。
清亮的喊声响起,他毫不犹豫地挥刀斩向下一个目标。
身后是无数持刀百姓的怒吼。
城下,张良弼望着被突破的城墙缺口,看着士兵不断涌入,脸上浮现出胜利的喜悦。
他一拳砸在掌心,谷城已是囊中之物!
可转瞬间,狂喜凝固在他脸上。
只见白衣将领率领皮甲民兵杀入攻城部队,守军士气大振,竟开始反扑。张良弼的士兵接连坠下城墙,阵线节节败退。
预备队压上!必须拿下这段城墙!张良弼厉声喝令。亲卫劝阻时,他怒斥道:八百亲卫在此,怕什么!
生力军的加入让西城战况骤然激烈。缺口处双方士卒堆积如蚁,刀光血影中不断有人倒下。王离正奋力前冲,却被亲兵拉住:姚大人令我等誓死护卫将军!
王离闻言灵光乍现,故意高喊:保家卫国岂能畏缩!说罢挣脱亲兵冲入敌阵。亲兵们只得高呼紧随其后,普通士卒见状亦受鼓舞。原本畏缩的民壮们望着那道冲锋的白影,相视间羞愧难当,重新握紧了手中兵刃。
“杀!杀啊!”
震天的呐喊声中,无数将士奋勇向前。
王离心中狂喜,感受到四周士兵如潮水般涌上,热血沸腾地冲向敌军。他明白,这次豪赌赢了!以性命为注,搏出了更广阔的天地。
他奋力稳住身形,不让汹涌的人流将自己挤退。士兵们拼命为他挡开四面袭来的刀枪,后方那个小见无法靠近,情急之下摘下弓箭,接连不断地射向敌阵。
这奇特的战术配合竟产生了惊人效果!
城下的张良弼看得目瞪口呆。
谷城县西城墙。
王离机械地重复着格挡、劈砍的动作,整个人已进入忘我状态。眼中只剩对面狰狞的敌人,手中动作越来越纯熟。
他惊觉敌人竟如泥塑般不堪一击,个个脚步虚浮。虽觉蹊跷,但厮杀中的他无暇细想,只顾抓住战机不断挥刀。转眼间,他竟如战神附体,所向披靡。
城下的张良弼兄弟看得瞠目结舌——这看似文弱的少年,怎会有万夫不当之勇?
混战中,小暗自叫苦。他已 十九箭,因求速射准头欠佳,所幸敌阵密集总能命中。见中箭者皆被那位疯狂劈砍的大人斩杀,方觉没有白费力气。
由于隐蔽在人群后,不仅城下张氏兄弟,连对面官军都未察觉他的动作。官兵只见少年挥刀之处,同袍纷纷倒地,不禁胆寒。
好个!
官军士气骤降,王离部众却斗志昂扬。
大汉威武——
杀得兴起的王离突然高呼,城头立即响起震天呼应。
大事不妙!张良佐脸色阴沉。
此人究竟是谁?张良弼面如锅底。
城上那少年郎竟视千军如无物,虽血染战袍,却掩不住眉目如画的风采。乌发飞扬间,所向披靡。
少年手中钢刃翻飞,寒芒掠过之处,敌卒接连栽倒。
衣袍翻卷如旗,少年踏着血浪前行,每一步都绽开猩红的花。
在这修罗场中,他那从容的气度愈发显得惊心动魄。染血的白衫飘舞间,不像置身生死搏杀的战场,倒似踏青赏景的文人雅士......
那柄染血的钢刀在他手中不似凶器,倒像画家挥毫的玉笔;清越的长啸不似战吼,反似诗人即兴的吟咏......
这画风不对啊!匆匆赶回的小和尚望着城墙上的景象,惊得合不拢嘴。
王离何时成了万人敌?
好比执羽扇的诸葛孔明突然化作白马银枪的赵子龙,在敌阵中往来冲杀。
城下张良弼的士卒们仰着头,只见那道白影所过之处,自家同袍如割麦般倒下。更骇人的是,许多人尚未近身就莫名瘫软在地。
莫非是妖术?
不,是仙法!
听说汉王是天神转世,这少年定是随侍仙童......
恐惧如瘟疫般蔓延。这些能率先登城的本是军中翘楚,此刻却连那少年的衣角都摸不着。不是他们武艺不精——能杀上城头的岂是庸手?
可那少年分明未使全力,闲庭信步间便让数十勇士命丧黄泉。这绝非人力所能为!
随着 越堆越高,城下士卒眼中的惊惧也越来越深。那颗名为敬畏的种子,已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
“大人,末将愿登城取那小子首级!”
张良弼的亲兵统领按着刀柄 。这名虬髯大汉观察多时,作为军中第一猛将,他锐利的目光早已看穿城头少年杀敌的玄机。
张良弼同样看破端倪,厉声咒骂:“ 鼠辈!原以为是条好汉,竟靠弓箭手暗中相助!”
“末将这就去斩了这奸贼!”虬髯统领再次请战。
城头突然爆发出震天欢呼,只见原先被攻破的缺口已被守军重新堵住。白衣少年被将士们簇拥着仰天长啸,四周守军发出狂热的呐喊。刹那间,城上城下无数道目光都聚焦在这衣袂飘飘的少年身上。
谷城城堞之上,王离振臂长啸。
恰在此时,被云层遮掩多时的旭日忽然破云而出,一束金光不偏不倚笼罩在长啸的少年身上。这神异景象令观战的小和尚心神俱震。
虽然早发现王离身后有弓箭手暗中配合,但此刻天降异象却让小和尚想起汉王召唤真龙的神迹。望着金光中白衣胜雪的少年,他不由暗忖:莫非此子也是天界派来辅佐汉王的神将?
这绝非凡人能有的气运!若王离是上界仙官,那自己或许也是佛祖派来襄助真龙的使者。汉王既为天命之主,自然该有文武仙官相佐——自己代表佛门,师尊代表道门,正是天地同力之兆。
如此一来,文武佛道各路神仙都到齐了!
小和尚这番胡思乱想,反倒让朱慕天神下凡的说法更加圆满。待这传言散开,不知多少人争相投奔汉王麾下,都想混个神仙转世、星宿临凡的名头。
更有甚者,竟做起随汉王一同飞升成仙的白日梦!
闲言少叙。
却说小和尚经过这番臆想,顿觉自己投身的事业愈发神圣。他昂首阔步走入人群,高举双臂加入欢呼。
霎时间欢呼声震天动地,城楼下的张良弼部士卒却愈发惶惑,士气再挫。
张良弼长叹一声,脸色阴晴不定,最终下令:士气已泄,今日强攻无望......传令鸣金收兵,让将士们饱餐一顿,午后继续攻城。
络腮胡亲卫统领正要领命,突然身形一滞,猛地转头望去——只见地平线上骤然涌出一道黑线,正以惊人速度逼近。
不好!络腮胡失声惊呼,大人,后方有敌军来袭!
此处已是汉军地盘,来者自然非友即敌。
张良弼兄弟同时回首,俱是面色大变。
速速收兵列阵!张良佐急得声音都变了调。
可惜大军攻城时阵型早已散乱,此刻想要重整旗鼓谈何容易。
隆隆马蹄声如闷雷滚近,黑色铁骑如潮水般漫卷而来,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正是蓝玉!他并未随朱慕前往南阳,半路便悄然率骑兵折返。这些日子一直潜伏郊野,就等着此刻亮出獠牙。
汉王果然神机妙算!蓝玉兴奋得不断催马加速,面甲下的年轻脸庞因激动而扭曲,察罕这老狐狸果然留有后手!
来自后世的朱慕岂会忘记大巴山这个致命破绽?这个时代的人或许不谙山地穿插战术,可他深知曾有支铁军凭此屡建奇功!
(那支传奇军队,诸位心知肚明,不必赘言!)
今日合该我蓝玉立下不世之功!
少年将领眼中凶光毕露,死死盯着张良弼的帅旗方位。
城头的小和尚终于舒展眉头:蓝玉这小子总算到了,时机倒是掐得正好。
张良弼的军队此刻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部分被召回的士兵正混乱地整队,却难以迅速组成足够厚实的阵型来抵御汉军骑兵的冲锋。
更多士兵拥挤在城墙下,遭受二次打击后心神涣散,茫然不知所措。
局势危急之际,张良佐率领部分士兵冒着城头箭雨上前鞭打呵斥,才惊醒这些士兵,使他们杂乱地向张良弼的主帅旗帜撤退。
大帅,敌军来得太快,来不及布阵,让我率亲兵去阻挡!张良弼的络腮胡子亲兵统领急切 。
张良弼苍白的脸上突然泛起红晕,急忙下令:快去!务必抵挡半刻钟。此战过后,封你为千户侯!
这位络腮胡子出身北方汉军小世家,曾参与 红巾军,立下战功。但因汉人身份和家族势弱,遭蒙古上司欺压,功劳被夺,愤而离军归田。
他力大敏捷,武艺超群,尤其擅长箭术,在当地颇有名气。张良弼得知后重金招揽,任命为亲兵统领,虽仅半年,却厚待有加。
临行前,络腮胡子突然回头道:大帅,我在北地军中多年,从未遇见过像您这样器重下属的统帅。我愿为您效死,绝非为了千户侯爵位!说罢率领数百亲兵疾驰而去。
张良弼闻言,眼眶不禁湿润。
络腮胡子带着八百亲兵冲向蓝玉部队。双方都明白此去凶多吉少。张良弼许诺千户侯是为激励死志,而络腮胡子的回应表明他甘愿赴死,无需爵位相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