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末,鹏城。
“星火”总部大楼顶层,巨大的落地窗将整座城市的夜景切割成一幅壮丽的画卷。
车流如织,霓虹闪烁。
远处的港口灯火璀璨,海面上巨轮的轮廓依稀可见。
张汉玉就站在这里,手里端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
他已经站了很久。
十五年了。
他的思绪飘回1977年那个尘土飞扬的村庄,那个在煤油灯下,用铅笔头在草稿纸上疯狂计算的瘦弱少年。
那时候,天很低,世界很小。
最大的梦想,不过是能吃上一顿饱饭,能多看几本城里来的书。
谁能想到,十五年后,他会站在这里,俯瞰着一座因科技而崛起的城市。
而这座城市的崛起,与他,与“星火”,息息相关。
他身后,是“星火”用十五年血汗铸就的帝国。
从第一块勉强达到微米级的芯片,到如今横扫市场的“龙芯”系列。
从第一行用汇编语言敲下的简陋代码,到装机量破千万、让微软都不得不正视的“星火oS”。
从第一台粗糙得像个铁皮疙瘩的8位机,到如今风靡全国、甚至出口海外的“星火”个人电脑。
他们用一个又一个奇迹,向世界证明了一件事。
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
科技,真的能兴邦。
这份自豪感,灼热了他的胸膛。
为自己,为王小明、李建国那帮从一开始就跟着他啃窝窝头、睡实验室的兄弟,也为这个饱经磨难却始终向上的国家。
他不再是那个迷茫的乡村少年。
他的目标,从未如此清晰。
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员,一个商人。
他是一个布道者。
要在这片土地上,为十亿人,铺就一条通往信息时代的康庄大道。
“咚咚。”
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秘书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张总,这是下个十年战略规划的最终稿。”
张汉玉转过身,接过文件,眼神里的温情与感慨瞬间被锐利取代。
“通知所有核心部门主管,十分钟后,第一会议室开会。”
“是。”
十分钟后。
“星火”计划最高决策层会议室内,气氛严肃。
王小明、李建国等一众元老悉数在列,每个人都面色凝重,他们知道,这又将是一次决定“星火”命运的会议。
张汉玉走到主位,没有坐下,双手撑着会议桌,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十五年前,我们一无所有,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我们有了自己的芯片,自己的系统,自己的电脑。”
“我们把个人计算机的价格,从几万块一台,硬生生打到了几千块,让它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我们做到了。”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加重。
“但是,这还不够!”
“远远不够!”
“电脑,不是终点,它只是一个起点。一个入口!”
他拿起桌上的遥控器,按了一下。
背后的幕布上,亮起三个硕大的字。
互联网。
“下一个十年,‘星火’的所有资源,所有力量,只为这三个字服务。”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我要我们自己的网络协议,我们自己的路由器和交换机,我们自己的服务器操作系统!”
“我要让‘星火’的电脑,不只是一个打字和计算的工具,而是连接世界的窗口!”
他看向负责消费电子的副总。
“我要你们研发下一代智能终端。它可能是一部电话,可能是一个更小的盒子,但它必须能随时随地接入网络。”
他又看向负责标准与法务的部门主管。
“从今天起,积极参与所有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前,我们是规则的遵守者。从今往后,我们要做规则的制定者!”
“别人有的,我们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更要有!”
话音刚落,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秘书快步走到张汉玉身边,递上一份传真。
“张总,刚收到的,来自Ibm总部的紧急传真。”
张汉玉接过来,扫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他将传真直接扔在桌上,滑到众人面前。
上面是英文,大意是Ibm希望就“星火oS”在他们全线pc产品上的授权使用问题,与张汉玉进行最高级别的会谈。
当年那个连合作意向书都懒得回的巨头,如今,姿态放得如此之低。
王小明拿起传真,嘿嘿笑出了声,笑声里满是扬眉吐气的痛快。
“他妈的,早干嘛去了?”
张汉玉没有理会众人的激动,他的目光依旧如鹰隼般锐利。
“记住,这不是他们的施舍,这是我们自己一拳一脚打出来的尊重。”
“下一个十年,我要让全世界的科技巨头,都习惯仰望我们。”
1992年的冬天,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
在鹏城这座躁动不眠的城市里,“星火”这艘巨轮,在张汉玉的亲自掌舵下,调转船头,朝着名为“互联网”的未知深海,全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