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莫斯科因研究所被“搬空”而震怒,华盛顿为可能的“技术突破”而焦虑之际,远在数千里外的四九城,那座象征着国家中枢的红墙之内,气氛同样因远方传来的模糊情报而变得异常凝重。
一场仅限于最高层的紧急会议正在召开。
烟雾缭绕中,每一位与会者的眉头都紧锁着。
“情况已经基本明确。”
一位领导人将手中的几份情报汇总放在桌上,声音沉稳但带着深深的忧虑,“我们在北方的‘邻居’,其萨罗夫特别管制区,也就是西方情报界长期怀疑的核武器研发核心机构——阿尔扎马斯-16所在地,在数小时前被其最精锐的内卫部队实施了最高级别的全面封锁。动静非常大,坦克上了街,许进不许出。”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信息,老毛熊此次行动的突然性和力度,都远超寻常。所有迹象都指向一个可能——他们在那个研究所里,取得了某种……我们尚不知晓,但足以让他们如此兴师动众、严加保护的突破性进展。”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这个消息本身就足够沉重。
一个在核武技术上本就领先的北方巨人,如果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其对全球战略平衡,尤其是对近在咫尺的华夏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会是什么突破?”
一位负责国防科技的领导沉吟道,“更小当量、更高效率的弹头?全新的运载工具?还是……某种理论上存在,但尚未实现的下一代战略武器?”
无人能够回答。
未知,往往比已知的威胁更让人不安。
而真正将这种不安推向顶点的,是另一份几乎同时被送来的绝密情报。
“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主持会议的领导人拿起另一份文件,语气变得更加严峻,“我们多个可靠渠道都证实,莫斯科高层内部,近期关于启动对华‘惩戒计划’的讨论是,其严肃性和具体性都远超以往。”
“惩戒计划”这四个字,像一块冰冷的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
结合刚刚传来的“技术突破”疑云,这个时间点显得过于巧合,也过于危险。
“他们是不是自恃有了新的‘杀手锏’,所以觉得可以更肆无忌惮地对我们施加压力?甚至……进行一场有限的军事冒险?”
一位经历过风浪的老帅沉声分析,手指在地图上漫长的北部边境线划过。
这种可能性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脊背发凉。
一个因可能取得技术突破而更加自信、甚至可能更加咄咄逼人的北方邻国,正虎视眈眈。
“我们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最高领导人最终定下基调,声音斩钉截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命令所有情报力量,动用一切手段,优先查清萨罗夫研究所封锁事件的真相,重点是苏方究竟取得了何种技术突破。”
“第二,全军立即进入高级别战备状态,尤其北线、东北、西北方向部队,要提高警惕,加强边境侦察和巡逻,严防任何可能的军事挑衅。”
“第三,外交上,要内紧外松,密切注视莫斯科的一切官方表态和动向。”
他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同志们,形势可能正在起变化。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既要稳住阵脚,也要做好应对一切突发情况的准备!”
一位主要负责外交与国际战略研究的同志扶了扶眼镜,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我同意必须做好万全的军事准备,这是底线。不过,我们或许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一下当下的局面。”
他停顿了一下,见众人的目光聚焦过来,便继续沉稳地说道:
“老毛熊搞出这么大的阵仗,搞坦克上街、全面封锁,闹得天下皆知。他们想完全保密是做不到的。此刻,在华盛顿、伦敦、巴黎,他们的情报分析室里,恐怕也和我们一样,充满了震惊和猜测,甚至比我们更焦虑。”
他身体微微前倾,强调道:“西方,尤其是大漂亮,绝不会坐视老毛熊在战略武器上取得压倒性的突破。这不符合他们的全球利益。这意味着,在如何应对老毛熊‘可能的技术突破’这个问题上,我们和西方,至少在客观上,存在着暂时的、有限的共同关切。”
“你的意思是,”一位军事将领若有所思,“我们可以尝试……利用这一点?”
“不是结盟,更不是依附,”那位同志立刻明确划清界限,“而是进行一次高度谨慎的、策略性的试探。比如,通过合适的第三方渠道,或者在外交场合,释放一些模糊的信号,表明我们同样关注北方的异常动向,并且对任何破坏地区稳定的行为持有坚定的立场。”
他进一步分析:“这样做有几个潜在好处。一是可以试探西方的反应,看看他们是否也感受到了同等级别的压力,以及他们是否有意愿在某种程度上牵制老毛熊。二是可以间接向莫斯科传递一个信息——他们的一举一动,不仅我们在盯着,西方也在盯着,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面临多方压力。这或许能增加他们的战略顾虑,为我们争取更多时间。”
他最后总结道:“这本质上是一种战略上的‘借势’。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北方迫在眉睫的‘惩戒’威胁相比,与西方进行有限的、可控的接触,利用他们与老毛熊之间的根本矛盾,来缓解我们正面承受的战略压力,是值得考虑的一步棋。”
这个提议在与会者中引起了低声讨论。
这确实是一个大胆且打破常规的思路。
在座的人都明白,与西方接触存在巨大的意识形态风险和未来的外交成本,但在国家生存可能受到直接威胁的关头,一切策略都必须重新权衡。
最高领导人听完,沉思了片刻,没有立即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指示道:
“这个角度值得研究。但是,操作上必须慎之又慎,绝不能授人以柄,更不能让外界误解我们的根本立场。”
他看向外交和外事部门的负责人。
“可以着手进行非正式的、极其隐秘的信息搜集,重点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对此事的真实判断和可能采取的对策。至于是否接触、如何接触,以及接触到什么程度。”
他加重了语气,“必须基于更准确的情报和更全面的评估,由中央统一决策。现阶段,我们的首要任务,还是立足于自身,做好充分的军事和斗争准备。”
这个指示为接下来的行动定下了基调——在坚守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不排斥运用更灵活、更复杂的战略手段来应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会议的决策,悄然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微妙而关键的国际互动,埋下了一个伏笔。
就在各国议论纷纷之际,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此刻却回到了四九城的国家图书馆,伏案孜孜不倦的学习着。
至于大飞,则早已从莫斯科转到西南,飞到那一片肥沃的黑土地、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