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侯府,密室。
夜色如墨,将白日的喧嚣与危险隔绝在外。
密室内,烛火通明,却奇异地并不晃眼,光线温暖地笼罩着围坐在紫檀木圆桌旁的三个人,以及桌上那本刚刚被小心翼翼拆开油布包裹的厚重书册。
书册的封面是普通的深蓝色硬纸板,因年代久远而微微泛黄、边缘磨损,上面没有任何题签,朴素得与它所承载的内容格格不入。
但就是这样一本看似不起眼的书,却让林玥儿、苏云裳、楚凌霄三人的呼吸都不由自主地放轻了。
这就是《变法十策》全本。
林清风用生命扞卫的遗着,林家冤案的根源,也是他们未来对抗端王、实现父亲遗志的关键。
林玥儿深吸一口气,指尖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颤抖,轻轻翻开了第一页。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泛的议论。
开篇便是直指核心的序言,笔力遒劲,字迹清晰,仿佛能透过纸张,看到那位清癯正直的太师伏案疾书的身影。
“国之弊,在壅塞,在失衡,在固步。民力困于田亩,才俊锢于门第,军伍疲于旧制,财赋耗于冗繁……”
开宗明义,一针见血!
楚凌霄原本只是带着敬意与好奇旁观,但仅仅读完这开篇数语,他的神色便骤然凝重起来,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前倾。
他是宁国公世子,自幼接触朝政,深知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却精准地戳中了当今大晟王朝最深的几个痛点!
林玥儿继续翻页。
第一策,“均田薄赋,解放民力”。其中详细阐述了“摊丁入亩”的具体施行细则,主张清查天下隐田,将人头税并入田亩税,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限制土地兼并。甚至提出了初步的“阶梯税制”构想,田产越多,税率相应提高!
“这……” 楚凌霄忍不住低呼出声,眼中充满了震惊,“此举若成,可活万民!但……必将触动天下豪强、勋贵乃至皇庄的利益!”
他瞬间明白了为何林清风会招致如此疯狂的反扑和构陷。这不仅仅是变法,这是要向整个既得利益阶层开刀!
苏云裳靠在软椅上,看着那熟悉的字迹,眼中泪光闪烁,喃喃道:“清风他……早就看到了。他说过,土地是百姓的根,根若烂了,树必倾颓。”
第二策,“革新吏治,唯才是举”。主张打破门第观念,改革科举内容,加入算术、律法、农工等实用学科,并建立严格的官员考核与监察制度,能者上,庸者下,贪者惩。
第三策,“强兵精武,巩固边防”。提出了废除军户世袭,推行募兵制,加强训练,更新装备,并建立完善的边军轮换与后勤保障体系。其中甚至提到了利用新式火药和改进弩机的设想,让楚凌霄这个熟读兵书、亲身经历过北疆战事的人,都感到耳目一新,心潮澎湃。
第四策,“振兴工商,开拓财源”。主张放宽对工商业的限制,鼓励技术创新,改善商贾地位,并提出了建立国家银行、统一货币、发展海外贸易的大胆构想!
一策策,一页页翻下去。
不仅仅是这四策,后面还有关于兴办新学、推广教化、改革律法、治理水患、完善医疗等等……共计十策,几乎涵盖了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
每一策都不是空想,都有着极其详尽、逻辑严密、甚至考虑了地方差异和推行阻力的具体实施方案。
其思想之超前,眼光之长远,格局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
这哪里只是一部变法纲要?
这简直是一部足以让一个王朝脱胎换骨、迈向强盛的治国宝典!
密室内,只剩下书页翻动的沙沙声,以及三人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
楚凌霄已经完全被这部巨着所征服。
他之前对林清风的印象,更多是来自于“冤死的忠臣”这个符号,而此刻,他真正感受到了那位逝去太师的经天纬地之才和忧国忧民之心!
与之相比,朝堂上那些争权夺利、蝇营狗苟之辈,显得何等渺小!
林玥儿的心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她拥有前世的记忆,见识过更先进的社会制度和管理模式。
而父亲林清风的这些思想,虽然受限于时代,但其核心精神——以人为本、追求效率、鼓励创新、打破垄断——竟然与她前世所知的某些理念不谋而合,甚至在某些细节上,有着惊人的预见性!
他仿佛穿透了百年的历史迷雾,清晰地指出了这个古老帝国未来将要面临的痼疾和前进的方向。
如此才华,如此抱负,却最终殒命于阴谋与构陷之下……
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愤与骄傲,在她胸中激荡。
悲的是父亲的遭遇,骄的是她体内流淌着这样的血液!
苏云裳早已泪流满面。她不仅是作为妻子在怀念亡夫,更是作为一个同样有见识的女性,在重温丈夫当年的理想与激情。
她伸出手,颤抖着抚摸着书页上那熟悉的字迹,仿佛在抚摸丈夫消瘦却坚毅的脸庞。
“他看到了……” 她哽咽着,声音破碎却带着无比的确信,“玥儿,你看到了吗?你父亲他……他看到的不是一时的权柄得失,他看到的是几十年、甚至百年后,这个王朝若不变革,必将面临的积重难返,民不聊生!”
她抬起泪眼,望向被父亲的遗着深深震撼的女儿,目光中充满了无尽的期许与一丝沉重的托付。
“他一生都在为此奔走,为此呐喊……最终,也为此付出了生命……”
她的声音带着泣血般的痛楚,却又有一股力量在升起。
“现在,这部他用心血铸就、用生命守护的《变法十策》,终于回到了我们手中。”
她紧紧抓住林玥儿的手,目光灼灼,仿佛要将所有的信念和期望都传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