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执行战时条例。”
李伟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几度。
萧砚秋点头:“明白。”
他重新站起身,激光笔再次指向地图:“既然政治问题已经解决,那我们现在的重点是备战。叶参谋长,后勤运输安排得怎么样?”
叶逐光翻开手中的文件夹:“报告旅长,第一批战备物资已经装车,预计两小时内全部运抵安平镇。我建议让一营先进驻安置点,建立前线指挥所。”
“同意。”萧砚秋转向李伟,“指挥官,我们旅一营将作为先遣队,今天下午就能完成部署。明天凌晨,就可以发起攻击。”
李伟站起身:“好,就这么定了。散会。”
众人起立敬礼,陆续离开会议室。
机关食堂里热气腾腾,午饭时间到了。
李伟端着餐盘,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今天的菜色依然不错,红烧排骨、蒜蓉菠菜、土豆丝,还有一碗热乎乎的冬瓜汤。
秦砺锋大口大口的啃着排骨,含糊不清的说:“老萧,你说咱们这次能打多久?我觉得三天就够了。”
萧砚秋夹了口菠菜:“别小看任何一场战斗。丧尸虽然没有智慧,但数量摆在那里。”
“数量?”秦砺锋不屑的摆摆手,“咱们有什么?99b主战坦克,pLZ-05自行榴弹炮,phL-191火箭炮。这些铁疙瘩一轮齐射下去,别说丧尸,就是铜墙铁壁也得给你轰平了。”
温景行轻声提醒:“老秦,别忘了幸存者。我们的火力越猛,救援难度就越大。”
李伟默默听着这些军官们的讨论,心里却在盘算着别的事情。吃完饭,他起身离开了食堂。
“陈峰。”
“到!”
“准备车,去安平镇看看。”
黑色酷路泽再次驶出基地大门,沿着已经被清理干净的公路,向安平镇疾驰而去。
还没到镇子,远远就能看到主干道上尘土飞扬。一辆接一辆的军用卡车满载物资,在基地和安置点之间来回穿梭。
酷路泽刚进入安置点,就看到一支长长的车队正在驶入新建的车场。清一色的军绿色,装甲车、步兵战车、自行榴弹炮,这些车辆排成整齐的队列,发动机的轰鸣声震得地面都在微微颤抖。
这是160旅一营的装备。
车辆刚停稳,车门就哗啦啦的打开了,一个个身穿星空迷彩的士兵鱼贯而出。没有嘈杂的说话声,只有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和装备碰撞的轻响。
“全体都有——立正!”
一名少校军官的声音响彻车场,几百名士兵瞬间站成了几条笔直的线。
“稍息!现在开始分配宿舍和战位,一连……”
远处的安置区里,不少幸存者都好奇的探出头来,看着这支突然出现的部队。有胆大的甚至跑到了铁丝网边上,隔着护栏指指点点。
王勇正蹲在一堆砖头旁边,和几个志愿者一起往推车上装建材。看到这一幕,他手上的动作停了停,眼神里闪过一丝思索。
“勇哥,你说这些部队来干嘛?”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凑过来,压低声音,“我看最近两天多了好多卡车,运的都是什么玩意儿?”
王勇瞥了他一眼,继续低头搬砖:“不该问的别问,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我们快干活吧。”
青年还想再问什么,被王勇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但王勇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这种规模的军事调动,不是简单的换防。结合这两天频繁的物资运输,还有空中时不时掠过的无人机,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这支部队要有大动作了。
而这,很可能就是自己在这个乱世出人头地的机会。
李伟的酷路泽缓缓驶过车场,来到了安置点新建的军事区。这里原本是几栋民房,经过改造后变成了一座三层的指挥楼,外墙刷成了军绿色,楼顶还新装了通讯天线。
走进楼内,李伟直接上了三楼。这里被改成了一间宽敞的办公室,正对着整个安置点,视野开阔。
办公桌上摆着厚厚一摞文件,都是各部门汇总上来的准备工作报告。李伟随手翻了翻文件。
好在现在还没断电断水,能活下来的人应该还有很多。再过一段时间,等城市的基础设施彻底瘫痪,那情况会糟糕得多。
不过对基地来说倒是无所谓。系统升级后的能源供给系统,使用的是可控核聚变技术,就算外面的世界陷入黑暗,基地依然能灯火通明。
“指挥官,要不要去各个区域看看?”陈峰在门口询问。
李伟放下文件,起身:“走吧。”
两人走出指挥楼,开始在军事区内巡视。
整个军事区被高高的铁丝网围成了一个独立的区域,与幸存者生活区完全隔离。区内道路笔直宽阔,各种建筑井然有序。弹药库、维修车间、通讯中心、医疗站,该有的都有了。
李伟对安保措施很满意。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每个重要节点都有荷枪实弹的哨兵站岗。这些士兵站的笔直,眼神警觉,看到李伟经过时齐刷刷的敬礼。
“报告首长!一切正常!”
“继续执勤。”
李伟点点头,继续往前走。
经过弹药库时,他特意停下脚步。库房外停着几辆卡车,士兵们正在卸载刚从基地运来的炮弹。一箱箱标着各种编号的弹药被小心的搬进库房。
“明天的弹药消耗会很大。”陈峰在旁边说。
“无所谓,炸完了再补。”李伟的语气很随意。
但实际上,他心里清楚的很。明天的作战,将是蜂巢基地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成功了,他们就能掌控整个奉贤区,拥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失败了……
不,不会失败的。
李伟看着远处那些忙碌的身影,看着那些重型装备,不由得握紧了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