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班主任情绪周期性波动漏洞】后,林逸在学校的日子过得更加游刃有余。他甚至开始尝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极限操作”,测试这个漏洞的边界,或者说,在班主任的底线边缘“跳舞”。
周五的“易怒期”成了他的实验场。
比如,在李老师情绪峰值时段,他会“不小心”把橡皮掉在地上,但在捡起来的时候,动作会显得格外小心翼翼,表情带着恰到好处的“慌乱”,让本想发火的李老师看到他那“怂样”,硬是把话憋了回去,只是瞪了他一眼。
又比如,当李老师因为某个同学回答不上问题而即将爆发时,林逸会在一个“安全”的时机,用一种听起来像是自言自语,但又恰好能让李老师听到的音量,重复那个问题的关键知识点。这既展示了他在“认真听讲”,又间接提醒了那个同学,有时甚至能误打误撞地把即将点燃的怒火引开一点点。
这些行为细微而隐蔽,介于“遵守纪律”和“轻微出格”之间,每一次都精准地卡在李老师即将发作却又觉得“为这点小事发火似乎有点小题大做”的临界点上。
在数据化视角的辅助下,他能清晰地观察到李老师【怒气值】的细微波动,以及【注意力焦点】的转移,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几次下来,他居然真的做到了在“易怒期”的雷区里反复横跳,却总能毫发无伤!
这种游刃有余的感觉,让林逸颇有些自得。他甚至觉得,这比在股市上翻倍还有成就感——毕竟,这可是在直接挑战“灭绝师太”的权威啊!
周围的同学也渐渐发现了端倪。
“奇了怪了,林逸最近周五怎么跟开了光似的?李老师好像都不怎么盯他了?”
“是啊,上次我看他上课好像走神了,李老师目光扫过去,居然没说他!”
“他是不是掌握了什么秘诀?”
王胖子更是直接搂住林逸脖子,逼问道:“老实交代,林子!你是不是给李老师下蛊了?怎么她现在看你这么顺眼?”
林逸高深莫测地一笑:“这叫,洞察先机。”
他当然不会说出真相。这种将“漏洞”应用于实际人际博弈,并取得显着效果的经历,让他对“万物bUG系统”的应用场景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能用于赚钱、打架,更能用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规避日常风险。
然而,他这种“在底线跳舞”的行为,终究还是引来了反噬。
【警告!宿主频繁利用规则漏洞进行高风险行为试探,规则耐受性下降,反噬概率提升!】
这次的警告比以往更强烈一些。
林逸心里咯噔一下,决定见好就收,今天下午放学前最后两小时,一定要夹起尾巴做人。
可惜,还是晚了。
下午最后一节是班会课。李老师总结了一周情况,火气似乎比上午小了一些,但依旧严厉。就在班会课即将结束,大家都以为能平安落地时,李老师忽然话锋一转:
“另外,我再强调一下班级公共物品爱护的问题!特别是后面那个图书角!有些同学,借了书不放回原处,随意乱塞!还有,图书角的绿植,是谁负责浇水的?这周都蔫了!”
她的目光扫视全班,最终,定格在了林逸身上。
“林逸!我记得图书角这周是你和卫生委员一起负责的吧?绿植怎么回事?你是不是又忘了浇水?”
林逸心里叫苦不迭!他这周确实忘了这茬!光顾着研究漏洞和规划资金了!
若是平时,承认错误,挨顿批评也就完了。但今天是“易怒期”啊!虽然接近尾声,但余威尚在!
他刚想站起来承认错误,脑海中系统却突然弹出一条与当前漏洞相关的衍生提示:
【衍生提示:基于【班主任情绪周期性波动漏洞】模型,当前时间点(周五放学前10分钟)为其怒气衰减期。若宿主能提供‘不可抗力’或‘责任分担’的合理解释,可大幅降低处罚力度。】
不可抗力?责任分担?
林逸大脑飞速运转!卫生委员今天请假没来!这就是责任分担的机会!至于不可抗力……
他猛地想起,周三下午大扫除时,负责打扫图书角附近的那组同学,好像不小心把水洒了一些在地上,会不会……
他立刻站起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委屈和无奈:“李老师,我周三浇过水了。但是那天大扫除,xxx他们组拖地的时候,好像不小心把水弄到花盆里不少,可能……可能水量没控制好,把根泡着了?我后来检查的时候发现土还是湿的,就没敢再浇……”
他把忘浇水的事实,巧妙地包装成了“浇水后因意外导致水量过多”,并且隐晦地把部分责任引向了另一个小组(虽然他们确实可能洒了水,但绝对没到泡根的程度),同时展现了自己“后续有关注但出于谨慎未干预”的“负责”态度。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李老师愣了一下,怒气肉眼可见地消散了大半。她皱了皱眉,似乎回想了一下周三的情况,语气缓和了不少:“是这样吗?下次注意点!公共财物要爱护!坐下吧。”
危机解除!
林逸松了口气坐下,后背惊出一身冷汗。好险!差点就撞枪口上了!
【漏洞利用(衍生)成功!成功规避严重批评。】
【规则反噬结算:因在‘易怒期’末尾进行高难度辩解,宿主明日(周六)将遭遇一次‘计划外的小麻烦’。】
还有反噬?林逸撇撇嘴,不过比起当众被狠批,明天的小麻烦似乎可以接受。
他看着讲台上开始做最后总结的李老师,心里暗道:
这班主任的雷区,跳起来还真是刺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