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的会面邀请如同一个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让“磐石基地”内的气氛再次紧绷起来。然而,就在林逸等人紧锣密鼓地为这场充满未知风险的会面做准备时,一个对绝大多数高三学子而言至关重要的人生节点——高考,正悄然临近。
这本该是林逸这一世作为“普通”高中生需要面对的头等大事。若在获得系统之初,他或许会利用漏洞轻松应对,但如今,经历了与“清道夫”的周旋、商业帝国的崛起以及与官方的合作,高考在他心中的分量已然不同。它不再仅仅是升学的门槛,更像是对他前一世碌碌无为的一种交代,也是为他这一世即将展开的、更加波澜壮阔的人生,画上一个属于“平凡”过去的句号。
更重要的是,苏沐雪和赵刚也同样要参加高考。他们是一个团队,理应共同面对这个人生的重要阶段。
“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三周。”苏沐雪拿着一份日历,语气平静地陈述着事实,“陈默的会面在三天后,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必须立刻将重心调整到复习上来。这不仅关乎我们的个人前途,一个合理的大学身份,也能为我们未来的行动提供更好的掩护。”
赵刚挠了挠头,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习题册,有些头疼:“道理我都懂,可是……这段时间光顾着敲代码和搞监控了,课本知识都快忘光了。临时抱佛脚,来得及吗?”
林逸看着两位伙伴,嘴角却勾起一丝属于“漏洞师”的自信弧度。
“对于普通人来说,时间或许紧迫。但对我们而言……”他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存在【漏洞】。”
他闭上眼睛,集中精神与系统沟通。
“系统,扫描当前教育体系高考命题规则、知识范围界定以及评分标准中,是否存在可供利用的【漏洞】,以在短期内实现复习效率最大化及成绩最优化。”
【指令收到。开始扫描目标规则体系……】
【扫描中……分析参数:历年高考命题规律、考纲覆盖范围与深度、常见易错点分布、评分细则模糊地带……】
【发现复合型规则漏洞:【高考命题思维路径依赖性与知识交叉点盲区漏洞】。】
【漏洞描述:】
命题路径依赖: 高考命题组在出题时,虽力求创新,但其思维模式、重点考察方向以及对“区分度”的理解,存在一定的惯性路径和偏好区间。
知识交叉盲区: 各学科知识点之间存在大量的交叉地带,这些区域往往因不属于单一学科核心范畴而被常规复习策略忽略,但却是命题者青睐的、用于考察学生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高频区”。
效率陷阱: 传统复习方法平均用力,大量时间耗费在已熟练掌握或过于冷僻的知识点上,缺乏对“高频核心考点”和“个人薄弱环节”的精准打击。
【漏洞利用方式:** 基于对命题规律的深度洞察,精准锁定“高频核心考点”与“交叉盲区重点”,结合团队成员各自的知识结构弱点,制定高度个性化的“终极复习路径”,实现有限时间内的效益最大化。**
“有办法了。”林逸睁开眼睛,将系统的分析结果简要说明,“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漫无目的地刷题,而是进行一场‘外科手术式’的精准复习。”
他立刻开始部署:
“刚子,你负责技术实现。利用我们已有的数据处理能力,结合系统提供的漏洞逻辑,完成以下几件事:
建立近十年各科高考真题的深度分析数据库,重点标注出题频率最高的核心知识点、命题形式以及那些跨学科的交叉应用案例。
开发一个简单的知识测评系统,让我们三个快速完成,精准定位每个人当前的知识盲区和薄弱环节。
根据以上数据,为每个人生成一份独一无二的《终极复习指南》,精确到每天需要攻克的具体知识点、题型和所需时间,剔除所有已掌握和过于冷僻的内容。”
“明白!这个我在行!”赵刚立刻来了精神,这相当于把学习也变成了一种可优化的“系统工程”。
“沐雪,”林逸看向苏沐雪,“你负责逻辑校验和策略微调。用你的分析能力,审核刚子生成的复习指南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逻辑漏洞。同时,制定一个科学的作息和复习计划表,确保张弛有度,效率最高。”
“好。”苏沐雪点头,这对于擅长分析和规划的她来说再合适不过。
“而我,”林逸眼中数据流微闪,“负责提供最核心的‘命题预测’模型。我会结合系统漏洞分析,给出最后三周内,最有可能被重点考察的知识模块和题型变化趋势。”
分工明确,三人立刻行动起来。
赵刚的程序很快搭建完毕,林逸和苏沐雪完成了知识测评。当三份截然不同的《终极复习指南》生成出来时,他们都有些惊讶。
林逸的指南侧重于一些需要极强逻辑推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高难度交叉领域,以及几个看似冷门但系统判定极易出“创新题”的知识点。
苏沐雪的指南则弥补了她因预知能力消耗精力而略有疏忽的少数几个理科细节,并强化了她本就擅长的文科综合的答题规范性和深度。
赵刚的指南最为“简单粗暴”,直指他几乎忘光的基础概念和核心公式,以及那些在信息学竞赛中常用、但在高考中可能以新颖形式出现的算法思想。
这份指南,简直就像为他们每个人量身定做的“高考攻略”!
接下来的日子,“磐石基地”的一角变成了临时的自习室。三人严格按照指南和计划表执行,效率高得惊人。他们不再需要纠结于学什么,只需要按照最优路径,全力攻克指南上标注的内容。
林逸的高级数据化视角甚至在解题时也能发挥作用,能让他快速看穿复杂题目背后考察的本质知识点和逻辑链条,找到解题的“最优路径”。苏沐雪的精准记忆力和分析能力得到完美发挥。赵刚则在补足基础后,将其程序员的逻辑思维应用于理科解题,势如破竹。
他们仿佛三个最高效的解题机器,在“漏洞”的指引下,疯狂地汲取着最后的知识养分。
高考前的紧张氛围,与基地内针对陈默和“清道夫”的备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张力。一边是决定无数人命运的平凡战场,一边是隐藏于世界幕后的规则之争。
而林逸三人,则同时站在了这两个战场的边缘。
终极复习指南,为他们铺就了一条通往高分的最快捷径。这不仅是知识的冲刺,更是将“漏洞”思维应用于世俗规则的一次完美实践。
当高考如期而至时,他们三人将以最佳的状态,踏入那个没有硝烟,却同样至关重要的考场。这既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为未来更加波澜壮阔的征程,积蓄的第一份坚实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