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霖这个“活广告”的效果立竿见影。
“宿舍闹鬼”的男生刚走没多久——他的问题最终被赵刚远程锁定为隔壁寝室某个夜猫子玩家低音炮共振引起的物品轻微位移和听觉错觉——前台电话就又响了起来。
这次是一位学姐,声称自己晾在阳台的内衣接连失踪,怀疑被变态盯上,但宿舍楼监控什么都没拍到。
紧接着,一位大二学弟神秘兮兮地前来咨询,说他怀疑自己的游戏账号被“诅咒”了,只要一打排位赛就必定遇到队友挂机或者网络爆炸,已经连跪二十把,濒临卸载边缘。
甚至还有一位食堂阿姨找来,说她们窗口的收款二维码最近总是扫不出来,换了新的也没用,严重影响生意。
一时间,bUG工作室仿佛成了校园怪谈收容中心。张晓雯接电话接到手软,记录本上写满了各种光怪陆离的“求助”。
“我的天,这都是些什么跟什么啊?”趁着间隙,张晓雯揉着发酸的手腕,对着里间的林逸他们吐槽,“内衣失踪?游戏连跪?二维码失效?这跟我们‘数据分析’的业务范围有关系吗?”
林逸看着苏沐雪整理出来的委托清单,也是哭笑不得。他预想到名声传开会带来一些非常规委托,但没想到画风会如此……清奇。
“刚子,优先处理那个游戏连跪的。”林逸在加密频道里吩咐,“我怀疑不是诅咒,可能是他的Ip或者设备特征被某些‘演员’工作室标记了,你查一下。”
“好嘞!让我看看是哪个倒霉蛋……”赵刚立刻来了兴致,键盘敲得噼里啪啦响。
“沐雪,内衣失踪和二维码失效这两个,你跟进一下,看看是单纯的恶作剧、巧合,还是真有异常。”林逸将另外两个委托交给了苏沐雪。她心思细腻,逻辑性强,适合处理这类需要排查的案子。
“没问题。”苏沐雪接过资料,开始分析。
姜浩看着这热火朝天的景象,抱着胳膊靠在墙边,酷酷地评价了一句:“我们这儿快成校园版‘走近科学’栏目组了。”
话虽这么说,但团队运作效率极高。
赵刚那边很快有了结果:“逸哥,查到了!那学弟的Ip段和常用登录设备码,确实被一个专门‘狙击’高胜率玩家、靠卖分赚钱的工作室给盯上了,他们用脚本自动匹配并演他!我把那个工作室的服务器地址和作案证据打包发给他了,让他自己举报去。”
问题解决。
苏沐雪这边,通过调取宿舍楼周边更广角的监控(赵刚协助)和实地走访,发现内衣失踪案大概率是楼下一只野猫的“杰作”——它特别喜欢那种带有蕾丝边的布料,多次被拍到叼着东西溜走。而食堂二维码的问题,则源于阿姨不小心把二维码贴在了金属框上,造成了局部信号屏蔽,更换位置后问题迎刃而解。
虽然大部分委托最终都指向了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普通原因,但bUG工作室处理问题的高效和专业,尤其是那种“无论多奇怪的问题我们都敢接,而且真能查出个所以然”的态度,开始在学生中间口耳相传。
他们的名号,算是彻底打响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看似荒诞的委托,也并非全无价值。
比如,在处理“游戏连跪”委托时,赵刚顺藤摸瓜,差点端掉了一个游戏黑产窝点。
在调查“内衣失踪”时,苏沐雪发现那栋宿舍楼的监控存在几个不易察觉的盲区,为后续可能的安全评估积累了数据。
而“二维码失效”则提醒了他们,某些物理环境确实会对现代电子设备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这些点点滴滴,都在丰富着bUG工作室的数据库和经验库。
“看来,就算是这些‘小儿科’的委托,也不能小看。”林逸总结道,“它们能锻炼我们的信息搜集和逻辑分析能力,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和了解这个校园环境,从最细微处感知可能存在的‘异常’。”
这天晚上,工作室快要关门的时候,又来了一位访客。
这次是一位戴着厚厚眼镜、气质有些阴郁的男生。他站在门口,犹豫了很久,才低声对张晓雯说:“我……我想咨询一下。我好像……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
张晓雯心里一咯噔,又是“怪谈”类?她保持着职业微笑:“同学,能具体说说吗?是什么样的声音?”
那男生推了推眼镜,声音更低了:“就是……有时候在很安静的地方,我能听到一种……像是电流一样的嗡嗡声,很轻微,但一直都在。我去医院检查过,耳朵没问题。我也问过室友,他们都听不到。我怀疑……是不是我脑子出问题了?”他的语气带着焦虑和自我怀疑。
张晓雯将情况转达给了里间。
林逸和苏沐雪对视一眼。电流一样的嗡嗡声?
“让他进来吧。”林逸说道。
如果这又是一个巧合或者误解,那自然最好。但如果……不是呢?
bUG工作室的校园怪谈调查,似乎正在触及一些更微妙的东西。而他们的名号,也在这真真假假、稀奇古怪的委托中,愈发响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