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的喧嚣如同潮水般退去,第三节课的上课铃像是拉响了某种警报。当数学老师,也就是班主任李老师抱着一摞试卷,面色凝重地走进教室时,整个教室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把书都收起来,桌面清空。今天我们进行一次临时的月度模拟测验。”李老师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过全班,“这次成绩,我会单独找部分同学的家长沟通。”
教室里响起一片压抑的哀嚎和倒吸冷气的声音。临时测验,还是数学,简直是双重暴击。
林逸心里也是“咯噔”一下。数学,一直是他学生时代的噩梦,前世是,今生看来也差不多。虽然重生带来了二十八岁的人生经验,但可没附带高中数学知识大礼包。前几天靠着系统漏洞在课堂上蒙混过关,可考试是真刀真枪要见血的!
试卷如同雪片般从前排传下来。林逸拿到手里,粗略一扫,头皮立刻开始发麻。函数、几何、数列……题目看起来似曾相识,但具体解法如同隔着一层毛玻璃,模糊不清。
“完了,这下要原形毕露了……”他心中哀叹,仿佛已经看到了“灭绝师太”痛心疾首的表情和家里父母失望的眼神。重生的优越感在这一刻被冰冷的现实击得粉碎。
不行!绝对不能坐以待毙!
他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般,将全部意念集中到脑海中的系统界面上。也顾不上什么反噬不反噬了,挂科(甚至可能叫家长)的威胁近在眼前!
“系统!系统爸爸!快!扫描!有没有关于考试的漏洞?!快啊!”他在心中疯狂呐喊,几乎是声嘶力竭,“作弊什么的也行啊!只要能过这一关!”
【系统状态】:……(检测到宿主强烈需求,规则扫描优先级提升……)
【环境规则扫描……分析‘考试’相关规则集合……】
【警告:检测到高强度规则屏障:‘考场纪律’、‘独立完成’、‘反作弊机制’。直接规避或违反核心规则将引发严重反噬,风险极高!】
看到这条警告,林逸的心凉了半截。果然,考试这种严肃场合,规则壁垒格外坚固。
难道真的没办法了?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系统界面再次闪烁,一行新的信息浮现出来,带着一种……迂回的意味?
【发现边缘规则漏洞:【考试范围划定信息差漏洞】】
【漏洞描述:教师‘李翠花’在划定本次月考复习范围时,其口头传达与内部出题意图存在细微信息偏差。有三处关键知识点(涉及函数性质与立体几何截面),被其潜意识判定为‘非重点’而未在复习课上强调,但实际在本次试卷中占据分值约18-22分。】
【漏洞评级:d级(战略性价值)】
【是否立即使用?】
林逸的眼睛瞬间瞪大了!
不是直接作弊,而是……信息差!是考试范围本身存在bUG!
李老师认为不重要的,实际上很重要!这简直是瞌睡送来了枕头!
“使用!立刻使用!”他毫不犹豫地在心中确认。
刹那间,一股清凉的气流仿佛涌入他的大脑,并非直接灌输知识,而是如同精准的导航,将三个极其具体的、未被强调的知识点坐标,清晰地烙印在他的记忆表层:
知识点A: 复合函数奇偶性的嵌套判定规律(特定情形)。
知识点b: 圆锥曲线中,过焦弦长公式的二级推论(速算技巧)。
知识点c: 空间几何体中,不规则截面面积计算的补形法(冷门解法)。
这三个知识点,林逸有印象,课本上肯定有,但绝对属于老师划重点时会一句带过,学生自己复习极易忽略的边角料!而现在,系统明确告诉他,这玩意儿值20分左右!
这已经不是漏洞了,这他妈是福音!
他强压下心中的狂喜,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表情恢复平静。此刻,在他眼中,这张原本令人绝望的试卷,已经变了模样。那些看似复杂的题目,被迅速归类,而其中恰好有几道大题和选择题,其核心解题步骤,正依赖于这三个“被遗忘”的知识点!
他不动声色地拿起笔,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先从选择题开始,而是直接翻到试卷后面,瞄准了一道关于空间几何体截面的大题。这道题图形复杂,常规方法计算量巨大,很多同学看到就直接放弃了。
但林逸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补形法”的步骤。他通过巧妙地将不规则截面补成一个熟悉的几何图形,再减去多余部分,原本需要十几步的繁琐计算,被他简化成了寥寥几步!
笔尖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思路顺畅得不可思议。他甚至能感觉到周围同学投来的诧异目光——这家伙,怎么直接从最难的题开始做?还写得这么快?
【漏洞利用成功。】
【奖励结算中……】
【获得:技能碎片【数据化视角(1\/10)】。】
【奖励说明:集齐十枚碎片,可激活初级数据化视觉能力。(当前进度:4\/10)】
第四块碎片!进度接近一半了!
林逸心中振奋,笔下更快。他如法炮制,利用另外两个关键知识点,又顺利攻克了一道函数压轴题和几道相关的选择题。原本预计会大片空白的试卷,竟然被他填得满满当当!
虽然其他题目他做得依然磕磕绊绊,很多基础题因为遗忘而不得不连蒙带猜,但那关键的20分,他有八成以上的把握能够拿到!
当交卷铃声响起时,林逸长舒一口气,放下笔,感觉像是打了一场胜仗。一种凭借“智慧”(或者说,卡bUG)战胜困难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然而,系统的“馈赠”总是伴随着代价。
他刚站起身,准备把试卷传到前排,脚下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一个趔趄向前扑去!
“小心!”旁边一个同学下意识地扶了他一把。
林逸稳住身形,道了声谢,心里明镜似的——规则反噬来了。这次是差点当众摔个狗吃屎。
他低头一看,脚下平坦无比,连颗小石子都没有。
“这反噬……还真是防不胜防。”他无奈地摇摇头,但心情依旧愉悦。比起挂科和叫家长,差点摔一跤简直不值一提。
试卷被收走,教室里的紧张气氛缓和下来,同学们开始三三两两地对着答案,不时爆发出“啊!我这题算错了!”的哀嚎。
王胖子哭丧着脸凑过来:“林子,完了完了,最后那道立体几何我完全没思路,你做了吗?”
林逸笑了笑,含糊道:“蒙了点步骤上去。”
他注意到,前排的苏沐雪也正和同桌轻声讨论着最后那道几何题,她的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对标准解法有些异议。林逸心中一动,难道她也看出了那道题有更简便的解法?就是系统提示的“补形法”?
不过苏沐雪并没有回头看他,讨论了几句后,便拿出错题本开始记录。
李老师抱着试卷走到教室门口,忽然停下脚步,像是想起了什么,回头看向全班,补充了一句:
“哦,对了,这次月考的最后复习阶段,大家还是要回归课本,注重基础,一些过于冷僻的解题技巧和二级结论,不必过分深究,把握主干知识才是关键。”
这话听起来像是例行公事的叮嘱,但林逸却敏锐地捕捉到了李老师眼神中一闪而过的、某种类似于“自我怀疑”的情绪。她是不是在批改试卷时,会发现不少学生(可能包括林逸)用了她未曾强调的“冷门技巧”来解题,从而开始怀疑自己划定的复习范围是否有遗漏?
【系统提示:轻微扰动‘教师认知’规则,反噬累积。】
一条新的提示悄然浮现。
林逸愣了一下,随即恍然。他利用漏洞考出超乎预期的成绩,本身就是在挑战李老师固有的“教学认知”。这种对他人认知的微小改变,也被系统归入了“规则扰动”,并累积了反噬?
这系统的判定机制,还真是严谨(坑爹)啊!
不过,相比于即将到手的漂亮成绩和摆脱危机,这点累积的反噬,林逸觉得完全可以接受。
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如同出笼的鸟儿般涌出教室。林逸收拾好书包,心情轻松地走在人群中。夕阳给他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金边。
他回头看了一眼教学楼,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考试范围都能有bUG?
这系统,果然是为他这种“规则漏洞师”量身定做的。
接下来的日子,似乎越来越有意思了。他很好奇,当成绩公布,李老师和他那即将跌破眼镜的同学们,又会是怎样一副表情?
而脑海中那(4\/10)的技能碎片进度,也像一颗希望的种子,在他心里悄然生根发芽。他期待着【数据化视角】被激活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