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突破一万,带来的兴奋感并未持续太久。林逸很清楚,在真正的商业世界里,这点钱连朵水花都溅不起来。他需要更快的积累速度,更需要一个能分担压力、弥补短板的团队。一个人单打独斗,利用bUG小富即安或许可以,但想要做大,几乎不可能。
“系统,扫描我周围的人际网络,寻找具备特殊潜力或技能,且有可能被招募的目标。”他将目光投向了身边的人。与其未来再去寻找不熟悉的人,不如从现在开始,在身边埋下种子。
【环境规则扫描……分析宿主社交关系节点……】
【发现潜在目标:赵刚。】
【身份:同班同学。】
【特征:性格内向,课堂表现普通,存在感低。但课余时间大量沉浸于计算机领域,具备出色的自学能力与黑客技术潜质(非恶意)。其计算机水平远超同龄人,甚至达到初级专业人员水准。】
【状态:对现行教育体系感到厌倦,渴望在擅长领域获得认可与价值感。】
【招募成功率评估:72%(需以‘技术挑战’或‘有趣项目’为切入点)。】
赵刚?
林逸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总是坐在教室最后排、戴着黑框眼镜、下课后就抱着本厚如砖头的计算机书籍默默离开的瘦高个男生。印象里,他几乎不参与班级活动,也没什么朋友,是典型的“网瘾少年”或者说技术宅形象。
没想到,这家伙竟然是个隐藏的技术大神?
系统给出的评估让林逸心动不已。在未来,无论是信息搜集、网络安全、甚至是开发一些基于“漏洞”的小工具,一个可靠的技术专家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
就是他了!
如何接近是个问题。直接上去说“我看你骨骼清奇,跟我干吧”肯定不行。必须投其所好。
第二天课间,林逸注意到赵刚又捧着那本《tcp\/Ip协议详解卷一》在看,手指还在桌上无意识地敲打着,像是在模拟什么命令。
林逸深吸一口气,走了过去,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好奇。
“赵刚,看什么书呢?这么厚。”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自然。
赵刚抬起头,眼镜片后的目光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悦和警惕,看清是林逸后,似乎有些意外,闷声道:“没什么,随便看看。”
“tcp\/Ip啊,”林逸扫了一眼书名,凭借前世工作中那点可怜的网络知识,以及数据化视角快速捕捉到的几个关键词,尝试着抛出诱饵,“最近我折腾家里路由器,老是遇到dNS污染的问题,搞得有些网站都打不开,挺烦人的。你对这个有研究吗?”
他提出的不是什么高深问题,但恰好戳中了赵刚的知识领域,并且带有一点“技术挑战”的意味。
果然,赵刚的眼神亮了一下,虽然表情还是没什么变化,但语气稍微积极了一点:“dNS污染?可能是ISp搞的鬼,或者你路由器被劫持了。可以尝试手动指定公共dNS,比如114.114.114.114或者8.8.8.8,再不行就抓包分析一下……”
他语速很快地说了几个专业名词和解决方案。
林逸装作半懂不懂,适时地露出佩服的表情:“这么复杂?听起来好厉害。我回去试试。”他没有继续深入技术讨论,那会很快露馅,而是话锋一转,“对了,赵刚,你技术这么牛,有没有想过……做点有意思的东西?不是课本上那些。”
赵刚推了推眼镜,疑惑地看着他:“什么意思?”
“就是我最近有个想法,”林逸压低声音,开始描绘他构思的“蓝图”,“你看,咱们学校,甚至周边几个学校,其实有很多信息不透明。比如,哪个老师哪天容易发脾气(他想起了班主任的漏洞),哪个食堂窗口今天有啥隐藏菜品,或者……怎么最快地找到学校里那些没人注意但可能有用的‘特殊地点’(他想到了图书馆的漏洞)。”
他观察着赵刚的反应,继续道:“我在想,能不能做一个……嗯,很小范围的,只属于我们几个人的‘信息共享平台’?不需要多复杂,可能就是个简单的内部论坛或者小程序,能让我们更快地获取和分享这些‘有意思’的信息。我觉得,这比死读书好玩多了。”
他没有提“漏洞”,也没有提赚钱,而是强调了“有趣”、“信息共享”和“技术实践”。这正好迎合了赵刚对现行教育的厌倦和对技术应用的渴望。
【目标:赵刚……兴趣度显着提升……参与意愿:65%...70%...】
数据化视角反馈着赵刚的心理变化。
赵刚沉默了几秒钟,似乎在消化林逸的话,然后问道:“为什么找我?”
“因为我觉得你懂这个啊。”林逸坦然道,“我看得出来,你对计算机是真有兴趣,也有实力。这事找别人也干不了。怎么样,有没有兴趣一起搞点‘好玩’的?就当是个课外项目。”
他没有许以重利,而是发出了共同探索的邀请。
赵刚看着林逸,镜片后的目光闪烁着思考的光芒。他平时独来独往,很少被人如此“看重”,尤其是被林逸这种近期在班上颇有“名气”的人。林逸提出的这个“项目”,虽然听起来有点异想天开,但确实比课本上的习题有趣得多,也更能发挥他的特长。
“……需要我做什么?”赵刚最终开口,这几乎等于默认加入了。
林逸心中暗喜,脸上不动声色:“暂时不需要太复杂的。你先帮忙弄一个最简单的、只有我们几个人能访问的加密交流通道就行,比如一个需要特定方式才能登录的论坛或者聊天室。硬件和基础环境我来想办法。”
他打算用一部分资金,租用一个小型的虚拟主机或者服务器空间。
“这个简单。”赵刚点点头,语气里带着技术人员的自信,“给我点时间,我能弄得更隐蔽点。”
“太好了!”林逸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就这么说定了!细节我们放学后再聊。”
初步搞定了技术核心赵刚,林逸心情大好。但他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一个团队,不能只有技术。他还需要一个能处理外部联系、心思缜密、并且有一定分析能力的人。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前排那个清丽的身影——苏沐雪。
如果说赵刚是未来的技术骨干,那么苏沐雪,就是天生的智囊与分析师。她那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规则异常”的敏锐感知,是无可替代的。
但招募苏沐雪,不能像对赵刚那样直接用“有趣的项目”吸引。需要更谨慎,也更坦诚。
午休时间,图书馆三楼,老地方。
林逸将一份简单的计划书推到了苏沐雪面前。上面没有写“漏洞”,而是用了“非公开信息源”、“特定规律分析”、“校园资源优化”等词汇,描述了一个旨在“更高效地理解和利用校园环境”的“研究小组”构想。
“这是我们……或者说,我初步的一些想法。”林逸看着苏沐雪,“我觉得,我们之前那种零散的信息交流,效率有点低。或许,我们可以更系统化一点?赵刚同学答应负责提供一些技术支持。”
苏沐雪仔细地看着那份计划书,长长的睫毛垂下,看不清眼神。片刻后,她抬起头,直视林逸:“林逸,你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她果然没那么好糊弄。
林逸与她对视,知道此刻必须展现一定的诚意。他沉吟了一下,说道:“更深入地理解那些‘缝隙’,并且……尝试从中获取一些实际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发展的‘资源’。比如,信息,比如……资金。”
他隐晦地提到了“资金”,但没有说明来源。
苏沐雪冰雪聪明,立刻联想到了他近期的变化,以及王胖子等人偶尔提及的“分红”。她没有追问细节,而是思考了片刻,问道:“我的角色是?”
“信息分析,逻辑判断,风险评估。”林逸认真地说,“你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是我们最需要的。有些‘现象’,我需要你的第二视角来确认和解析。”
他没有把她当成单纯的“盟友”,而是直接定位为团队的核心智囊。
苏沐雪沉默了片刻,指尖轻轻敲打着计划书。阳光透过紫藤花架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可以。”她最终给出了简洁的答复,“但我需要知情权。关于这个‘小组’的主要活动和……‘资源’流向。”
“当然。”林逸松了口气,郑重承诺,“你是核心成员,有权知道一切……在安全的前提下。”
【潜在盟友:苏沐雪,状态更新:确认为核心智囊。‘bUG工作室’雏形建立。】
系统的提示悄然浮现。
bUG工作室……连系统都默认了这个称呼吗?
林逸看着眼前的苏沐雪,以及不远处教室里那个已经开始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设计加密协议的赵刚,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
技术专家,智囊分析师,再加上自己这个能发现“漏洞”的决策者。
最初的团队骨架,终于搭起来了!
他的“漏洞师”之路,将不再孤单。
而就在这时,【规则反噬结算:因招募核心成员,引发微小命运轨迹交织,宿主本周内将遭遇一次‘人际沟通误解’。】
林逸看着提示,无奈地笑了笑。
反噬虽迟但到。
只要团队能建成,一点沟通误解,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