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团队会议结束后,“bUG工作室”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
赵刚的效率一如既往地高。几天后,内部加密论坛上就多了一个名为“委托受理”的板块。界面极其简陋,但功能核心:用户可以(在通过基础验证后)匿名提交委托内容、期望时限和愿意支付的“积分”(暂定1积分=1元人民币,通过线下隐蔽方式交易),后台则由林逸和苏沐雪进行审核评估,决定是否接单以及报价。赵刚甚至还编写了一个简单的自动提醒功能,当有新的合规委托时,会向林逸和苏沐雪的加密邮箱发送通知。
苏沐雪则提交了一份详尽的《bUG工作室初期运营规范V1.0》,里面明确了委托范围(仅限于校园相关信息咨询、非侵权资料搜集、简单逻辑分析等)、保密条款、收费标准参考(根据信息获取难度和分析复杂度划分等级),以及团队成员的行为守则。她甚至预判了几种可能出现的纠纷情况并给出了处理建议,其缜密程度让林逸叹为观止。
林逸则负责将这份规范“翻译”成更通俗易懂的“客户须知”,发布在委托板块的置顶位置。同时,他开始利用课间和放学后的零碎时间,在王胖子、李睿等“老客户”圈子里,以一种半开玩笑半神秘的方式,散布消息:
“哎,听说有个挺神秘的‘信息达人’,专门帮人解决学校里各种打听不到的消息,收费还挺良心,就是联系有点麻烦……”
“你想找三年前的物理竞赛决赛题?我好像听说有个渠道能弄到,不过得花点小钱……”
他刻意营造出一种“我知道门路但我不便明说”的氛围,勾起目标客户的好奇心。目标客户群,他主要定位于那些家境不错、有特定信息需求(如竞赛、升学)、又不太在乎花点小钱的学生。
起初几天,论坛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委托。林逸并不着急,他知道信任需要时间积累。
转机发生在一个周三的下午。林逸正利用数据化视角快速浏览一本厚厚的参考书,试图寻找可能存在的“知识结构漏洞”(即教材编排中容易让人忽略或误解的关键点),加密邮箱突然收到了提醒。
他立刻登录论坛后台,一条新的委托映入眼帘:
委托标题: 急需五年前“创新杯”化学实验竞赛的完整获奖名单及实验报告摘要(非公开部分)。
委托描述: 准备参加今年的比赛,想研究一下往年高水平作品的思路和评审偏好。官方渠道只能查到名单,没有详细报告。
期望时限: 3天。
愿意支付: 50积分。
林逸眼睛一亮!来了!第一个正式委托!
“创新杯”化学实验竞赛是本市含金量很高的比赛,其详细报告通常只在评审组和少数资深教练手中流传,不对外公开。这个委托有一定难度,正好可以测试他们的能力。50积分的报价也符合苏沐雪制定的中等级别收费标准。
他立刻通过内部频道联系了苏沐雪和赵刚。
林逸:“第一个委托来了,目标:‘创新杯’化学实验竞赛内部报告。接不接?”
苏沐雪(几乎秒回):“接。风险低,收益适中,符合初期定位。建议评估信息获取难度。”
赵刚:“我可以尝试从学校内网 archives 数据库入手,那边可能有备份,但权限要求高。需要时间破解。”
林逸:“不用那么麻烦。我有更直接的‘渠道’。”(他指的自然是系统扫描和漏洞利用)
林逸:“这个委托我亲自处理。苏沐雪,你负责审核最终交付物的敏感度,确保不涉及核心机密。赵刚,你确保传输通道安全。”
分工明确,行动开始!
林逸没有耽搁,直接对系统下达指令:“系统,扫描与‘创新杯’化学实验竞赛历史资料相关的信息存储点,寻找可获取其五年前完整获奖名单及实验报告摘要的漏洞。”
【环境规则扫描……关联目标:市教育局档案库(电子)、市科协内部服务器、明德中学荣誉档案室(纸质\/电子)……】
【发现可用漏洞:【教育局档案库老旧系统文件权限遗留漏洞】!】
【漏洞描述:市教育局档案库电子系统中,部分早期录入的、标记为‘内部’的非涉密竞赛资料,因其系统升级迭代,存在权限校验不严的遗留问题。通过特定关键词组合及模拟低权限账号访问特定端口,可绕过部分权限检查,直接下载文件。】
【漏洞评级:d级(信息获取向)】
【是否使用?】
“使用!”
刹那间,一系列复杂的关键词组合和一个模拟访问的Ip段信息涌入林逸脑海。他立刻坐到电脑前,打开浏览器,输入了一个看起来极其普通的市教育局对外查询网站地址,然后通过在地址栏后附加特定参数、修改浏览器标识(User Agent)等一系列骚操作,成功“骗”过了系统的权限校验,进入了一个看似普通、实则包含了更多内部文件的界面。
在数据化视角的辅助下,他快速筛选着文件列表,很快就找到了打包存放的第五届“创新杯”化学实验竞赛完整资料压缩包!
下载!解压!
五年前的获奖名单,以及每一份获奖作品的详细报告摘要(包括实验设计思路、创新点、数据图表,但隐去了核心配方和详细步骤),赫然在列!
整个过程,不到二十分钟。
【漏洞利用成功!获得目标信息。】
【规则反噬结算:因利用公共系统漏洞获取非公开信息,宿主明日出门时将遭遇‘交通轻微阻滞’(如:公交车久等不来或遇到临时交通管制)。】
林逸看着反噬提示,撇撇嘴,习惯了。他迅速将文件打包,通过加密通道传给了苏沐雪。
苏沐雪那边也很快给出了回复:“信息已审核,内容符合委托要求,不涉及敏感机密,可交付。”
林逸立刻在委托板块回复了匿名委托人:“委托已完成,资料已加密发送至您预留的邮箱。请查收并确认。积分支付方式为……”
几分钟后,委托人回复:“资料收到,非常完整!超出预期!积分已按指示支付。合作愉快!”
几乎是同时,林逸用于接收资金的、不记名的预付卡手机收到了短信提示,账户入账50元。
成了!
第一单业务,顺利完成!
虽然金额不大,但意义非凡。这证明他们的模式是可行的,他们的能力是可以转化为实际价值的!
“兄弟们,开门红!”林逸在内部频道宣布,附带了一个庆祝的表情(系统自带的简陋符号)。
赵刚回了一个握手的符号。
苏沐雪则回了一个简单的:“收到。已记录入账。”
平淡的回应下,是三人心中共同的振奋。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后续的委托开始零星地出现。有打听某位任课老师批改作业喜好的,有想知道学校图书馆某本冷门藏书具体位置的,甚至还有想知道下周食堂菜单的(被林逸以“价值过低”婉拒了)。
每一单委托,林逸都根据难度选择亲自处理(利用系统漏洞)或交给赵刚进行技术搜集,最后由苏沐雪进行审核评估。流程越来越顺畅,团队默契也逐渐加深。
一周下来,他们竟然完成了七单委托,剔除掉一些成本,净收益达到了两百多元!钱不多,但却是一个从零到一的突破,是工作室自我造血的开始!
周五晚上,三人再次在网吧据点“开会”。
林逸看着简易账目上增长的数字,以及论坛里那几个表示满意并希望长期合作的匿名客户留言,脸上露出了笑容。
“同志们,”他清了清嗓子,尽管网吧环境嘈杂,但他的声音带着一股力量,“经过一周的试运营,我们的‘bUG工作室’,今天,我可以正式宣布——成立了!”
没有香槟,没有剪彩,只有三杯赵刚从网吧前台买来的廉价可乐。
林逸举起可乐杯:“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起点。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赚点零花钱。我们要用我们的方式,去探索这个世界的规则,去发现那些被隐藏的缝隙,并从中获取我们想要的资源、知识和……未来!”
赵刚推了推眼镜,举起杯子,脸上难得地有了一丝笑意。
苏沐雪也轻轻举杯,眼神清澈而坚定。
三个杯子在空中轻轻碰了一下。
“为了bUG工作室!”
“为了……未来!”
清脆的碰撞声,淹没在网吧的喧嚣中,却仿佛敲响了一个新时代的序曲。
一个由漏洞师、分析师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微小势力,就在这家烟雾缭绕的网吧角落里,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