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晚会的喧嚣与感伤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的现实问题便浮出水面——填报高考志愿。这本该是无数家庭绞尽脑汁、反复权衡的重大抉择,但对于林逸、苏沐雪和赵刚而言,这个选择却带着截然不同的意味。
酒店套房内(高考结束后他们并未立刻返回基地,而是暂住酒店方便处理毕业事宜),三人面前摆放着厚厚的招生指南和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志愿填报系统的界面,光标在闪烁,等待着决定。
赵刚抓了抓头发,有些无所谓地说:“我反正就选本地的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了,分数肯定够,离基地也近,方便。大学课程嘛……混个文凭就行,主要还是跟着逸哥干大事!”
他的目标明确而纯粹,大学对他而言更像是一个必要的身份掩护和相对自由的活动据点。
苏沐雪则显得更加审慎。她纤细的手指在触摸板上滑动,浏览着国内最顶尖几所大学的王牌专业——水木大学的经管、燕京大学的心理与认知科学、复丹大学的数据科学……
“以我们的分数,这些学校和专业都可以选择。”苏沐雪的声音平静无波,“离开本地,去这些学术中心,或许能接触到更前沿的知识和更广阔的视野,但也意味着远离我们的核心据点和现有资源网络,应对突发情况的反应时间会延长。”
她看向林逸,显然在等待他的意见。她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会与林逸保持一致,这不仅是因为团队协作,更是一种无形的信赖与依赖。
林逸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窗边,俯瞰着这座熟悉的城市。阳光下的都市车水马龙,秩序井然,但在他的能量场域视觉中,却能隐约感受到城市下方涌动的、属于规则层面的暗流,尤其是大学城方向,那隐隐传来的、不协调的能量扰动,如同水面下的漩涡。
去外地顶尖学府?凭借他现在的资本和能力,知识和文凭早已不是束缚他的枷锁。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兼顾自身发展、团队运营以及应对“清道夫”等威胁的据点。
本地的那所全国排名靠前的综合性大学——东南大学,无疑是最佳选择。
首先,它位于本市,与“磐石基地”和“洞察投资”总部距离极近,便于随时掌控全局。其次,大学城正是目前风暴酝酿的中心,“蜂群”协议、潜逃的陈默、新上任的“判官”……所有的线索都指向那里。置身其中,才能更好地洞察先机,掌控局势。最后,东南大学本身实力不俗,某些工科和理科专业在国内也属一流,足以满足他们表面上的“求学”需求。
更重要的是,林逸有一种直觉,大学城那片区域,隐藏的秘密远不止“清道夫”的阴谋。苏沐雪预知能力的强化、系统偶尔扫描到的一些无法归类的微弱规则异常……都暗示那里可能是一个更大的“规则交汇点”或者“漏洞高发区”。留在那里,或许能发现更多关于系统、关于世界本质的线索。
“我们留在本地。”林逸转过身,做出了决定,“东南大学。”
苏沐雪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显然她也倾向于这个选择。她立刻开始在电脑上操作:“东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及应用心理学,都是不错的选择,也符合我们各自明面上的兴趣和能力。我们可以填报同一个大学,不同专业。”
这样既能集中力量,又能从不同角度接触和了解大学环境。
“没问题!”赵刚立刻赞同,“就东南大学计算机系了!嘿嘿,以后咱也是名牌大学生了!”
志愿的选择,就此尘埃落定。对他们而言,大学并非通往未来的唯一道路,而是他们主动选择的一个战略支点,一个进可攻、退可守,既能融入世俗规则,又能窥探世界真相的舞台。
填报完志愿,套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高考结束,志愿提交,意味着他们人生中那个被称为“高中”的阶段,正式画上了句号。一种微妙的、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空旷感,萦绕在三人心头。
“感觉……有点奇怪。”赵刚打破了沉默,挠了挠头,“好像一下子,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消失了。接下来该干嘛?就等着开学?”
苏沐雪轻轻合上电脑:“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陈默的会面、大学城的调查、‘洞察投资’的后续发展、自身能力的提升……高考结束,只是让我们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和更合理的身份去处理这些事情。”
林逸点了点头,目光锐利起来:“没错。毕业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属于我们的‘未来之路’,从来就不在那张志愿表上,而在我们自己的脚下,在我们将要面对和创造的每一个当下。”
他走到房间中央,看着两位最重要的伙伴:“好好休息两天,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然后,我们要以最佳状态,去迎接静思湖的会面,去揭开大学城隐藏的秘密。”
志愿的选择,为他们指明了接下来行动的地理坐标。而真正的未来之路,则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与机遇,等待着他们用力量与智慧去开拓。
高中的篇章已然翻过,大学的序章即将开启,而隐藏在其下的,则是属于bUG工作室的、波澜壮阔的真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