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第二层墓道时,陈雪脚步踉跄,脸色苍白得像一张被风撕薄的纸。
她扶着岩壁,指尖发抖,喉头一阵翻涌,强行压住呕吐的冲动。
“那股尸毒……哪怕隔着肩铠还在侵蚀。”她的声音带着颤音,法杖尖端垂落一滴暗绿色的液体,落在地上发出“嗤”的一声轻响,石面瞬间腐蚀出一个小坑。
我点头,目光扫过她手腕内侧浮现的淡青色纹路——那是毒素入体的征兆。
不是简单的物理污染,而是带有精神侵蚀性质的腐毒烙印,正沿着她的魔力回路缓慢渗透。
“你的魔力护盾太薄,精神力又不稳定。”我说,“每次施法都在被动吸收毒素。你不是在输出,是在自残。”
她咬唇,指节泛白:“可我只有这一套输出手段……元素共鸣链还没解锁,奥术回路也卡在第三节点,现在换体系根本来不及。”
我没有回应,只是从背包中取出一枚青铜罗盘——表面刻满交错符文,中心镶嵌一块幽蓝色晶核,正是昨夜用最后一块魔能矿与三张静默符熔炼而成的【灵轨演算仪】。
这是我为接下来准备的“教学环节”定制的工具。
它不提供战斗力,却能重构战斗认知。
第三层入口外有一处天然岩窟,被崩塌的巨石半掩,恰好形成封闭空间。
我们暂时落脚于此。
战士和异能者守在洞口警戒,木兰站在最深处,银枪横握,目光如刃,扫视每一寸阴影。
我把罗盘置于中央地面,掌心按上晶核,注入一丝斗师级灵力。
嗡——
空气扭曲,半透明影像缓缓升起,如同水幕投影,重现刚才墓室内的战斗全程:六具【腐毒仪仗将】环形逼近,能量连线交织成六芒星阵,而陈雪站在角落,法杖高举,火球脱手而出,精准命中浮雕裂痕。
时间定格在她释放技能的那一帧。
“看这里。”我抬手一点,画面放大,慢放0.3秒区间,“你施法前摇2.3秒,但瞄准用了1.7秒,浪费了0.6秒。”
她皱眉:“可我已经尽力了……”
“这不是尽力的问题。”我打断她,“是节奏错位。你在等目标动作完成才开始锁定,等于永远慢一步。真正的施法者,不该‘反应’,而要‘预判’。”
她愣住。
我继续道:“我不是录了这段战斗,而是用【灵轨演算仪】逆向推演出所有可能路径——如果那一击提前0.4秒释放,会打偏;延迟0.2秒,则枢纽已进入保护状态。只有那个0.3秒窗口,才是唯一解。”
她瞳孔微缩,像是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竟曾握着生死之线而不自知。
“你要改的,从来不是手速。”我盯着她,“是你对战斗节奏的感知方式。”
话音落下,我调整罗盘参数,开启模拟模式。
第一轮,虚拟敌人刷新,模型为普通精英骷髅法师,行为模式固定。
“抬手。”我突然下令。
她条件反射般举起法杖,但足足迟了0.8秒才完成释放。
失败。
第二轮,加入环境干扰——风声、碎石滚落、远处爆炸音效。
“抬手。”
她慌乱中误判方向,火球砸向岩顶,引发小范围坍塌。
木兰眼神一冷,枪影一闪,碎石尽数击碎于半空。
第八轮,我在虚拟场景中植入假目标闪现,诱导她提前出手。
她中计,技能冷却真空期长达四秒。
第十七轮,她终于学会压制本能冲动,开始观察我的语气变化、肢体微动,甚至呼吸节奏。
第三十四轮,她能在0.6秒内完成锁定+释放。
第六十一轮,误差缩小至0.2秒以内。
汗水浸透她的衣领,精神力消耗剧烈,指尖不断颤抖,但她没有喊停。
直到第八十七次训练。
虚拟敌模刚做出抬臂动作的瞬间——
她几乎没有犹豫,法杖划出一道赤红弧线,压缩火球轰然爆发,直贯敌首咽喉,命中点与预设轨迹完全重合。
成功。
空气中浮现出系统判定标识:【极限打断·完美执行】
她跌坐在地,大口喘息,脸上却浮现出前所未有的清明。
不只是技术突破,更是思维重构。
我收起罗盘,淡淡道:“你现在缺的不是威力,是控制。一个能在0.5秒内打出精准打击的法师,比盲目堆叠伤害的炮台更有价值。”
她抬头看我,眼中不再是依赖或畏惧,而是一种近乎敬意的认同。
就在这时,洞口传来脚步声。
战士走了进来,身上还沾着刚才清理通道时溅上的毒泥。
他看了眼陈雪,又看向我手中的罗盘,喉结动了动。
“我能练吗?”他问。
我转头看他,目光平静却不容回避。
“你问题不在反应。”我说,“而在判断。”
岩窟内忽然安静下来。
风声止,火光微晃。
木兰悄然收回枪尖,余光仍锁着洞外黑暗。
而我知道,真正的团队重塑,才刚刚开始。
我看着战士站在岩窟中央,呼吸略显粗重,汗水顺着额角滑落。
他没再说话,只是点头,眼神里多了点东西——不是冲动的热血,而是某种被点醒后的沉静。
“戴上。”我把那副【负重腕铠】抛给他。
他接过时手臂一沉,显然没想到这看似普通的金属构件竟有千钧之压。
腕铠表面布满细密符文,一旦激活,便会模拟中度神经毒素侵蚀状态下的肢体迟滞感,行动每一步都会拖着沉重反馈,如同在泥沼中穿行。
“你刚才冲进毒雾那一瞬间,把三具仪仗将的腐蚀气息全带进了我们防守圈。”我站在高处俯视他,“你以为自己是盾,其实成了扩撒器。”
他脸色变了变,终于明白我说的“判断”是什么意思。
“现在,从最基础的规避开始。”我抬手一指前方狭窄岩道——仅容一人通过,两侧岩壁凸起嶙峋,稍有不慎就会触发碰撞判定。
“你在中毒状态下穿越这条通道,同时完成三次侧身斩击反击,不允许后退,不允许硬抗。”
他咬牙踏入。
第一次,他踉跄撞墙,腕铠因剧烈动作自启惩罚机制,整条右臂麻痹三秒。
第二次,他在第二击时节奏紊乱,反击落空,被虚拟敌人刺中腰腹。
第七次,他已经能勉强维持平衡,但衔接依旧生硬,像是一台尚未校准的机甲。
第十三次,他的动作开始有了变化——不再是蛮力前冲,而是借着身体受限的滞涩感预判走位,用微小的倾斜避开假想敌攻击轴线,再以毫厘之差完成反切。
木兰站在角落,银枪轻点地面,低声评价:“有点样子了。”
我没回应,只在心中默记数据:战士的战术认知阈值比预估高17%,说明他过去并非无能,只是从未有人指出方向。
与此同时,异能者正盘坐在另一侧,面前悬浮着一枚淡金色光环——【净化光环·动态覆盖训练】模块。
她的任务更复杂:必须根据移动中的队友位置实时调整光环半径与偏移中心,确保三人始终处于净化范围内,哪怕其中一人突然加速或折返。
起初她手忙脚乱,光环频繁偏移,甚至一度将自己排除在外。
到第十轮,她已能凭借直觉感知队友动向,像是编织一张无形之网,随队形流转自如。
夜渐深。
岩窟内只剩下微弱火光与偶尔响起的训练提示音。
三人陆续耗尽体力,在角落沉沉睡去。
陈雪抱着法杖蜷缩在毛毯中,嘴角还挂着一丝疲惫却满足的弧度;战士靠在石壁上,腕铠仍未取下;异能者手指仍微微颤动,仿佛还在虚空中描摹光环轨迹。
我独自走出岩窟,步入墓道尽头。
风自深渊吹来,带着远古尘埃的气息。
墙上一道浅痕映入眼帘——是我名字的刻印,早已模糊,却仍在。
记忆核心悄然浮现一行提示:
【团队协同指数达标】
【“剑冢残钥·壹”生成条件满足】
刹那间,大地低鸣。
岩壁无声裂开一道缝隙,幽光溢出。
一枚青铜钥匙缓缓升起——通体刻满锁链纹路,顶端镶嵌一块血色晶石,仿佛凝固的心跳。
它飘至我掌心,温度微烫,似有意识般轻轻震颤。
就在此刻——
远处,第三层墓门的方向,传来沉重的脚步声。
不,不对……那不是脚步。
是门本身在动。
巨大的石门正在缓缓开启,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仿佛千年沉眠的巨兽睁开了眼。
门缝之中,透出猩红光芒,如血浸染,投射在通道地面上,蔓延成一条通往未知的河。
一行古语浮现在光幕之上,字迹由灰转赤,逐字浮现:
“唯有统御他人之力者,方配执掌万剑。”
我握紧手中钥匙,转身望向身后沉睡的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