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边刚泛起一层鱼肚白,林家院子里就已经有了动静。
王秀英起得比鸡还早,在灶房里拉着风箱,很快就做好了早饭。
饭桌上,她特意多放了些米,把粥熬得稠稠的,还把昨天林卫家带回来的那几个小土豆和红薯都给蒸了。
“都多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她一边说,一边把最大的一根红薯夹到了林卫家碗里。
吃完这顿充满期待的早饭,林建国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又仔细嘱咐了一遍。
“都记住了,到了山上,机灵点别大呼小叫的。挖到了东西,就赶紧装进麻袋里,用茅草盖好了。这事天知地知,咱自家人知,谁也不许往外说一个字!”
“知道了,爹!”林卫东和林卫疆兄弟俩齐声应道,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兴奋。
于是兄弟三人,一人扛着一把锄头,背着两个半旧的麻袋,借着晨光,悄无声息地出了村,由林卫家在前面带路,直奔后山和尚坡。
夏日的清晨,山里的空气格外清新,还带着一丝草木的清香和泥土的湿气。
露水很重,打湿了他们的裤脚,凉飕飕的。
到了昨天那个隐蔽的角落,都不用林卫家多说,大哥林卫东就第一个冲了上去,抡起锄头,对着那片有枯藤蔓的地方就刨了下去。
“铛!”锄头碰到了石头,溅起一串火星。
“哥,你慢点,别用蛮力。”林卫家在一旁提醒道。
“这些野东西,都长得不深,用手扒拉都行,别给刨坏了。”
林卫东嘿嘿一笑,放下了锄头,学着林卫家的样子,蹲下身子用手开始在那片松软的腐殖土里刨了起来。
“有了!有了!”没一会儿,他就惊喜地喊了起来,从土里摸出了一个圆滚滚的小土豆,虽然不大,但那实在的手感,让他乐得合不拢嘴。
二哥林卫疆话不多,但动作最快。
他也找了一处石缝,用锄头柄小心地撬开一块石头,果然,下面也藏着一小窝土豆。
林卫家则装模作样地在另一边寻找,时不时地也能发现几个。
他还趁着两个哥哥不注意,又悄悄地在几处不起眼的角落里,补了一些空间里的小土豆和几棵长势喜人的荠菜。
兄弟三人在这个小小的山坳里,进行着一场紧张而快乐的寻宝。
“哎,三弟,你来看,这是啥?”大哥林卫东指着一丛绿油油的野菜喊道。
“这荠菜,长得也太水灵了吧?比开春时候的都嫩!”
林卫家走过去看了看,笑着说:“这地方背风向阳,土又肥,长出来的东西自然比别处好。哥,快掐了,这可是好东西,包饺子吃最香了。”
最后的收获是惊人的。
不仅把林卫家昨天埋下的土豆全都挖了出来,还在各个角落里,又额外“发现”了十来斤。
红薯也找到了好几窝,加起来也有五六斤的样子,更喜人的是,那片被林卫家“改良”过的野生荠菜,掐了满满一大麻袋。
看着那两个装得鼓鼓囊囊的麻袋,兄弟三人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发了,发了!这下咱家过冬的菜,可算是有着落了!”
林卫东激动地搓着手,嘴里不住地念叨着。
满载而归的路上,兄弟三人走得格外有劲。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在麻袋上面都盖了厚厚的一层茅草。
回到家,也是立刻就把东西都搬进了屋里,院门都插上了。
林建国和王秀英在家里等了一早上,早就心焦不已。
一看到儿子们那沉甸甸的收获,两口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我的老天爷,这……这都是真的?”王秀英哆嗦着手,摸着麻袋里那些还沾着泥土的土豆和红薯,眼泪都快下来了。
“真的!娘!”林卫东兴奋地说道。
晚饭时分。林家的饭桌上的主食,是蒸得粉糯香甜的土豆和红薯。
菜,则是用刚掐回来的荠菜和着一点点咸肉末,包的菜团子。
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这些几乎可以说是白捡来的美味,气氛前所未有的热烈。
“三弟,还是你运气好,眼神尖。”大哥林卫东由衷地赞叹道。
“要不是你,咱哪能找着这么个好地方。”
林卫家笑了笑:“都是一家人的福气。”
他看着家人那满足而喜悦的笑脸,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