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晨雾刚漫过梯田的栗树梢头,小丫头的啜泣声就裹着风撞进耳畔。她捧着空了的授粉喷雾器蹲在树旁,刚喷过的雌花柱头光秃秃的,沾着的花粉全被晨露冲成了泥点 —— 按手册配的授粉液没搅匀,糖和硼砂沉在瓶底,连雄花穗上的新鲜花粉都没沾上多少。“花全白开了……” 她指尖捏着皱巴巴的雄花,露水混着泪水砸在淡绿色的花簇上,“明年又结不了果了吗?”
沉默女孩快步走来,指尖轻触雌花分叉的柱头,花期监测日记新页已翻到 “授粉液优化配方”:红笔圈着 “花粉 15g + 水 18kg + 蔗糖 200g + 硼砂 50g = 坐果关键”,旁注 “15c以上授粉最佳,低于 10c需加 2% 氨基酸肥提活力”,压着的星洲气象数据显示,今早梯田气温仅 8c。“是低温加授粉液配比错了,” 她声音里带着笃定的暖意,“糖能粘住花粉,硼砂促萌发,少一样都不行,而且低温让花粉活性降了 50%。”
“快看我的百年栗园图鉴!” 双马尾踩着沾露的帆布鞋冲过来,书包里的漫画手册已升级到 “奠基特辑”:第九十二格画授粉液配比(标着 “糖硼双加!2 小时内用完”),第九十三格画控旺技巧(注着 “新梢 15cm 摘心,留 5 叶养果枝”),第九十四格画蚜虫防治(贴了 “瓢虫 + 食蚜蝇 + 草蛉 = 生物链” 的荧光贴纸),第九十五格画栗园规划(画着带 “星洲 - 山区跨山步道” 的全景图)。她指着手册扉页的 “百年约定”,“星洲合作社说,这次授粉成功,我们就能建跨山栗园合作社啦!”
陆昭衍刚搬下装满雄花穗的竹筐,眉头就拧成了疙瘩。他捏起一点结块的花粉放在载玻片上,对着晨光看了看:“这是把‘传粉’做成‘浪费’了!” 他翻开星洲寄来的《板栗花期精准管护手册》,“得重新采雄花 —— 要摘刚散粉的铃铛花,摊晾时铺 3 层纱布,每小时翻一次,” 他指着远处的矮化苗,“还有人没控旺,新梢长到 30cm 了还不摘心,养分全被枝条抢了!” 只见几株矮化苗的新梢窜得比老枝还高,嫩叶层层叠叠,把雌花遮得严严实实。
苏晚立刻上前拦住:“不能再等了!” 她举起星洲带来的恒温授粉箱,“先把花粉放在 25c箱里激活 1 小时,授粉液按新配方重配,” 她突然晃了晃手机,“气象站说中午气温能升到 15c,这是最佳授粉窗口,错过要等明年!” 她从帆布包掏出个铜制小筛 —— 正是当初星洲实验室用的种子筛,“筛花粉用这个,能滤掉花轴和花梗,只留纯花粉。”
顾言的摄像机刚对准重新调配的授粉液,就拍到揪心的一幕:最小的男孩正把带蚜虫的雄花往竹筐里装,花穗背面爬着密密麻麻的绿蚜虫,还在分泌黏腻的蜜露。“有虫的花不能用!” 沉默女孩立刻冲过去,握住他的手腕 —— 她的掌心沾着花粉细屑,却格外有力,“看花穗背面,有蜜露或小黑点的就是有蚜虫,要选干净的,不然会把虫传给雌花。” 她掏出黄板,“先挂在树高 1.8 米处,每亩挂 25 块,能粘掉 80% 的有翅蚜。”
“沉默姐姐!矮化苗的新梢把花遮住了!” 双马尾突然惊呼。大家循声跑去,只见西侧梯田的矮化苗新梢疯长,雌花藏在叶丛里根本见不到光,有的新梢还缠着蚜虫分泌的丝状物。林溪立刻举平板比对资料:“是氮肥施多了!” 她念出控旺方案,“新梢长到 15cm 时摘心,留 5 片功能叶,再用 5% 多效唑 1000 倍液喷新梢,能抑制徒长,” 她指着手册,“还要拉枝,把主枝角度调到 60 度,让雌花见光,坐果率能提 30%。” 镜头里,一把修枝剪剪断梢尖,翠绿的汁液滴在泥土里,溅起细小的花粉粒。
跨山护苗的 “花期攻坚战” 随即打响。栗树荫下,沉默女孩的 “授粉技术站” 已搭起来:白色展板上贴着雌花发育图和授粉步骤,旁边摆着三个玻璃瓶 —— 分别装着纯花粉、激活液和配好的授粉喷雾。“先激活花粉,再配液,” 她拿着铜筛示范筛粉,“每筛一次要抖三下,确保花粉纯净,” 她指着雌花,“柱头分叉、有光泽时最容易授粉,要对着花簇下方喷,让花粉落在柱头上。” 孩子们围在展板旁,小丫头拿着量杯精准配比蔗糖和硼砂,之前的慌乱早已变成专注。
梯田东侧,陆昭衍带着男孩子们给矮化苗控旺。他教小丫头摘心:“新梢长到 15cm 时,掐掉顶端 2cm 的嫩梢,” 他把修枝剪递给她,“要在饱满芽上方 0.5cm 处下剪,这样能促发侧枝,变成结果母枝。” 小丫头的动作渐渐熟练,剪过的新梢整齐划一,叶片舒展着接受阳光。“对,剪完喷多效唑,” 陆昭衍擦了擦汗,“每株喷 50ml,重点喷新梢顶端,别喷到雌花上。”
苏晚正带着女孩子们防治蚜虫。她们背着装满瓢虫幼虫的竹盒,把幼虫轻轻放在有蚜虫的叶片上 —— 这些瓢虫是星洲合作社培育的异色瓢虫,一天能吃 150 头蚜虫。“还要种三叶草!” 苏晚边放幼虫边说,“三叶草能吸引食蚜蝇和草蛉,它们也是蚜虫的天敌,” 她掏出个小瓶,“这是蚜虫信息素,涂在黄板上,能诱杀更多蚜虫。” 双马尾突然灵机一动:“我们做‘生物防治地图’!在树上贴贴纸,标上瓢虫投放点和黄板位置!” 她掏出彩笔在贴纸上画小瓢虫,像给栗树装了 “防虫导航”。
顾言的摄像机追着授粉环节拍到了转机:星洲合作社的技术员正用无人机喷授粉液,雾状花粉均匀地落在雌花上,“无人机授粉效率高,还能保证每朵花都喷到,” 技术员边操作边讲解,“你们的人工授粉要选中午 11 点到下午 2 点,这时气温高,花粉活性强。” 操作台上,沉默女孩正给小丫头示范手持喷雾器的角度:“离花簇 10cm,呈 45 度角喷,雾滴要细,像下雨一样。”
正午的日头穿透晨雾,气温升到 16c,授粉工作终于进入尾声。沉默女孩蹲在最后一株栗树旁,检查着每朵雌花的授粉情况:“这株喷了 3 次授粉液,疏掉了 12 个弱花簇,留下 8 个壮花簇,” 她摸了摸矮化苗的新梢,“摘心和多效唑都起效了,新梢不再疯长,开始积累养分。” 风突然变得柔和,远处传来蜜蜂的嗡嗡声 —— 它们被栗花的香气吸引,也来帮忙传粉了。
“不好!还有部分雌花没授粉!” 林溪突然大喊。只见东北角的几株老栗树太高,人工够不到顶端的雌花,无人机也因为树枝茂密没法靠近。苏晚立刻翻出应急包:“用长杆绑授粉器!” 她指挥孩子们找来 3 米长的竹竿,“把喷雾器绑在杆上,对准顶端的花簇喷,” 她又指着手机,“合作社说下午 3 点后有小雨,必须在雨前完成!”
双马尾的漫画手册派上了大用场。她翻到第九十六格 “应急授粉指南”,上面画着长杆授粉器的制作(“绑 3 道胶带!喷头朝下”)和雨后防护(“喷 1% 硼砂液防落花”),甚至标注了 “每棵树顶端花簇数量”。“我带男孩子们绑长杆!” 她把手册塞给小丫头,抓起胶带就往竹竿跑,帆布鞋踩过花瓣的声响里,透着从未有过的果敢。
黄昏的霞光染红河面时,最后一株老栗树的授粉终于完成。沉默女孩和苏晚正给雌花喷硼砂液,雾状药液落在柱头上,像给花朵镀了层保护膜。“喷完这遍就安全了,” 沉默女孩的发梢沾着花粉,“小雨能让花粉更好地萌发,只要不淹水就行。” 陆昭衍突然指着远处:“合作社的检测车到了!要测授粉成功率和蚜虫防治效果!”
夜雨淅淅沥沥下了整夜,栗园里的雌花在雨中安然无恙。顾言的摄像机对准栗树,清晨时雌花柱头已开始膨大,有的还沾着萌发的花粉管。沉默女孩握着监测日记蹲在树旁,每小时记录一次雌花状态,字迹在晨光里格外清晰 —— 授粉成功率达 92%,蚜虫发生率从 40% 降到 5%,矮化苗控旺率 100%,每一项都远超预期。
第二天正午,阳光洒满梯田,栗园里的雌花已开始发育成小小的栗苞,嫩绿的苞壳透着生机。最让人惊喜的是,蜜蜂带来的异花授粉让部分栗苞长得格外饱满,矮化苗的侧枝也开始形成花芽。小丫头举着刚长出来的栗苞蹦起来:“结果啦!真的结果啦!” 她的指尖沾着花粉,却小心翼翼地托着栗苞 —— 这是她第一次参与从授粉到坐果的全流程,也是跨山栗园的第一批希望。
远程连线时,星洲合作社传来重磅消息:“梯田板栗的坐果率达 88%,远超预期!” 合作社主任出现在屏幕里,“我们决定和山区共建‘跨山百年栗园合作社’,星洲负责技术和销售,山区负责种植,利润平分!” 他举起一份合作协议,“这是栗园规划图,还要修一条跨山步道,方便两地交流,以后孩子们可以常来星洲学习!” 林溪把两地的花期数据拼在一起,坐果率比去年提高了 65%,创造了山区板栗种植的新纪录。
午后的阳光洒满栗园,孩子们正在给每棵栗树挂 “百年栗园奠基牌”。每个牌子上都写着种植人、坐果数量和管护目标,沉默女孩的牌子上写着 “2027 年清明,坐果率 92%,目标盛产期亩产 500kg”;双马尾的牌子上画着漫画里的百年栗园全景,旁边写着 “星洲 - 山区手拉手,栗树结果满枝头”。陆昭衍和苏晚并肩站在田埂上,看着嫩绿的栗苞在风中晃动,远处的跨山步道勘测队已开始放线,阳光下的栗园,正朝着百年目标迈进。
下山的卡车装满授粉工具和监测数据时,小丫头把装着栗苞标本的盒子塞进沉默女孩手里:“明年我们还要来!看着它们长大!” 沉默女孩的监测日记里,夹着两片栗叶 —— 一片是星洲的母树叶,一片是山区的新苗叶,中间压着枚刚长出来的小栗苞。陆昭衍递给苏晚一个新刻的木牌,上面刻着 “传粉?奠基?2027”:“秋天来收栗子,我们的百年栗园,从今天开始!”
银杏巷的书店亮起灯时,苏晚正整理花期技术手册,顾言在剪辑 “百年栗园奠基特辑” 纪录片。镜头里,山区的梯田上,孩子们举着栗苞欢呼,沉默女孩教小丫头识别授粉成功的雌花的画面格外温暖。林溪突然指着屏幕:“你看沉默姐姐在笑,她还说这是‘跨山栗园的第一颗希望’呢!”
窗外的风带着春日的清甜,栗园里的小栗苞已在精心管护下扎根生长,跨山步道的第一根桩也已埋下。那些沾着花粉的喷雾器、画满百年愿景的漫画手册、记录花期数据的日记,都在跨山的接力中守护着希望,等着秋日来临,在金黄的阳光里结出香甜的果实。就像苏晚在护苗计划最后一页写的:“ 春风传粉韵,栗园奠新基。终章亦是新章,跨山栗园的故事,将在岁岁春秋里,结出更多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