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中文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夏日的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济仁堂静室的白石地面上,映出斑驳的光影。药香与墨香交织,在空气中缓缓流淌。朱雄英倚在床头,右手仍用杉木皮夹板固定着,左手却已能执笔,正认真临摹着《孙子兵法》的字帖。邻床的朱同燨则略显焦躁,左腿厚重的柳木夹板让他行动不便,只能捧着《孙吴兵法》蹙眉阅读。

“皇兄,你这字愈发进益了。”朱同燨忽然抬头,带着几分羡慕,“可我这般躺着,何时才能再上演武场?”

朱雄英搁下笔,温声道:“顾医官说了,伤筋动骨尚需百日。你我这回能保住手脚,已是万幸。父王昨日还夸你,说你在病中仍勤读兵书,将来必是大将之材。”

朱同燨小脸一垮,正要抱怨,忽听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夹杂着内侍压低嗓音的通报:“陛下驾到!娘娘驾到!”

两位小皇子一惊,忙要挣扎下床迎驾,却被一双温暖而有力的大手轻轻按住。“莫动,乖乖躺着。”朱元璋不知何时已站在床前,身着常服,目光沉静,却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心疼。马皇后紧随其后,凤眸含泪,一把将两个孙儿揽入怀中:“本宫的心肝,可遭了大罪了……”

“皇祖父,皇祖母……”朱雄英和朱同燨异口同声,话音未落,马皇后已抚上朱雄英的伤臂,泪珠滚落:“还疼不疼?太医怎么说?可用了宫里的雪参?”

朱元璋虽未言语,却仔细查看了朱同燨的腿伤,见那夹板固定得妥帖,伤口处并无红肿化脓的迹象,眉头才稍稍舒展。他转身问侍立一旁的顾清源:“两个孩子恢复得如何?”

顾清源躬身回禀:“陛下放心,长孙殿下右臂桡骨挫伤已渐愈合,再静养半月便可拆除夹板。世子殿下胫骨骨折,万幸未伤及经络,如今骨位已正,只需耐心调理,百日之内必能康复。”

马皇后仍不放心,又命随行太医再次诊脉,确认无碍后,才稍稍安心。朱元璋则沉声问道:“咱听说,那绳索是被人动了手脚?”

顾清源神色一凛,垂首道:“臣不敢妄议政事,但鹗羽卫已查明,绳索确系被人以利刃割损七分,仅余纤维相连。”

朱元璋目光一寒,尚未开口,忽听门外又传来通报:“魏国公、鄂国公到!”

只见徐达和常遇春风尘仆仆步入室内,显然刚得知消息便匆匆赶来。徐达一眼看见外孙朱同燨腿上的夹板,虎目顿时赤红:“陛下!臣请旨彻查此案!竟有人敢对皇孙下此毒手,臣必将其千刀万剐!”

常遇春更是怒发冲冠,声如洪钟:“陛下圣断!此等逆贼,若不诛灭九族,何以震慑宵小?臣请旨亲监刑场,以儆效尤!”

朱元璋颔首道:“天德、伯仁。咱已决意:主犯夷三族,从犯斩首,十四岁以上男丁尽诛,女眷发配云南充军户为奴。涉事官员,按律严惩不贷。”

徐达咬牙道:“陛下圣明!此等宵小,若不斩草除根,必酿后患。”

常遇春拱手道:“臣以为,当借此机会彻底清剿江南余孽。新政推行以来,摊丁入亩、开放户籍、设立大明银行推行大明宝钞和洪武重宝,皆利国利民之策。然某些前元遗孽、豪强士族负隅顽抗,此次谋害皇孙便是明证。当以雷霆之势,永绝后患!”

正说着,忽听窗外一阵窸窣声响,朱元璋厉喝:“何人鬼鬼祟祟?”

门开处,鹗羽卫指挥佥事王梦拎着两个小少年的衣领走了进来:“陛下,臣在窗外擒获二人,竟是江宁郡王和曹国公世子逃学前来探望。”

朱同燧和李景龙吓得小脸煞白,扑通跪地:“皇祖父!我们只是担心兄长……”

马皇后心软,忙将两个孩子扶起:“罢了,也是兄弟情深。”朱元璋却板着脸道:“探望兄长是好事,但逃学不可恕。每人抄写《孝经》十遍,十日后交到麟趾学宫总教习处。”

二人如蒙大赦,连连叩谢。朱元璋又对徐达、常遇春道:“你二人来得正好。江南清剿之事,就由鹗羽卫会同锦衣卫办理,常爱卿可从中协调。”

“臣领旨!”常遇春声如洪钟,眼中闪过锐利光芒。

众人又叙话片刻,朱元璋和马皇后起驾回宫。临行前,马皇后特意嘱咐顾清源:“两位皇孙若有任何不适,即刻入宫禀报。所需药材,尽管从内库支取。”顾清源躬身领命。

一月后,朱雄英和朱同燨伤势渐愈,各自回府休养。东宫和吴王府皆加派护卫,太医每日请脉,饮食起居无不精心。

吴王府后院,朱同燨正扶着特制的双杠练习行走。左腿仍隐隐作痛,但他咬牙坚持,额上沁出细密汗珠。徐妙云在一旁看得心疼,却不敢上前搀扶,只能默默垂泪。

“娘亲莫哭,”朱同燨喘着气笑道,“顾医官说了,越早活动恢复得越快。儿子还要去麟趾学宫,还要保护雄英哥哥呢!”

徐妙云拭泪强笑:“我儿有志气。但你父王说了,今日只许走十步,多一步便禁足三日。”

朱同燨吐吐舌头,正要答话,忽见朱栋大步走来,见状眉头一皱:“燨儿,不可逞强。”说着亲自上前扶住儿子,“康复之事欲速则不达。今日已满十步,回去歇着。”

朱同燨虽不甘,却不敢违逆父王,只得由侍女搀回房中。朱栋转身对徐妙云道:“江南余孽一案已了结。主犯陈胥凌迟,王子衿在逃,但其家族尽数伏诛。赵家余孽,夷三族者七十二人,斩首者三百余,发配者千计。”

徐妙云倒吸一口凉气:“如此重罚,恐伤陛下圣名……”

朱栋冷笑:“陛下就是要以此震慑宵小。如今新政已在南直隶、浙江、福建、江西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开放户籍、设立大明银行,皆触动了旧士族利益。若不施雷霆手段,何以推行新政?”他压低声音,“明日大朝议,我将奏请改革科举,并修订爵位降等世袭之法。”

徐妙云忧心忡忡:“此举必触怒文官集团,夫君务必谨慎。”

朱栋握紧她的手:“放心,我已有万全之策。”

翌日清晨,奉天殿钟鼓齐鸣,洪武十二年七月大朝议正式开始。文武百官分列左右,气氛庄严肃穆。

朱元璋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江南余孽谋害皇孙一案已结,涉案人犯皆依法严惩。今日朝议,首要之事乃明年科举及爵位世袭降等世袭制改革。众卿有何建言?”

礼部尚书率先出班:“陛下,洪武十三年科举当循旧例,以四书五经为重,策论为辅。臣已拟定各省主考人选,请陛下过目。”

朱元璋未接奏本,却看向朱栋:“吴王此前建言科举改革与爵位世袭新制,咱觉颇有新意。你且详细奏来。”

朱栋踏步出班,声如洪钟:“儿臣启奏父皇!当今大明百废待兴,不仅需经世致用的文臣,更需精通格物、算学、医学、农工之专才。故臣提议:

其一,于传统科举之外,增设格物科算科,选拔工器制造、算术历法之才;医学科举已试行数年,当正式纳入科举体系;武举亦应革新,增设军事科与航海科,选拔将帅之才与海疆卫士。”

“其二,改革爵位世袭之法:宗室勋贵子弟,有无爵位和爵位在奉国将军及以下者,可参与科举;爵位继承者必须取得秀才功名,或于武举、医学科举、农学考试中取得前五十名,方可继承爵位。”

朝堂顿时一片哗然。朱栋不待反对声起,继续朗声道:

“其三,建立科举功名与爵位承袭挂钩之制:科举考取进士或同进士出身者,其爵位可不降等世袭二代;考取榜眼者,可不降等世袭三代;考取状元者,可不降等世袭三代,且爵位可提升一级,如无法提升可多赐一代不降等世袭。”

“其四,无爵位或爵位最低之宗室勋贵子弟,若中状元或榜眼,可将爵位提升至镇国将军再世袭一代后再降等世袭;武举、医学科举、农学考试前三名,其爵位可不降等世袭一代,如无爵位或爵位最低者可提升一级爵位在降低世袭。”

文官队列顿时炸开了锅。翰林学士黄子澄出班反驳:“陛下!科举取士历来以文章德行为重,吴王所言诸科,不过匠作之术,岂可与圣贤之道并列?更何况爵位降等世袭制乃大明开国时的成法,岂可轻易更改?”

都察院左都御史也附议:“臣等非排斥新学,然科举乃国家取士大典,若匠籍、医户皆可入围,岂不玷污斯文?爵位降等世袭制更关乎国本,岂能与科举功名挂钩?”

朱栋早有准备,凛然道:“黄学士所言差矣!若无格物之术,何以改进军械?若无算学之才,何以丈田亩、清粮赋?若无良医,何以保军民安康?本王想问问诸位:边关将士是用刀剑杀敌,还是用四书五经退虏?”

他转身面向百官,目光如炬:“更何况,匠籍子弟中亦有英才!苏州匠户李三宝,改进织机,使苏缎产量倍增;南昌铁匠王大力,革新炼铁法,让军械坚韧度提升三成。此等人才,难道只因出身匠籍,便永无出头之日?”

朱元璋微微颔首:“吴王所言有理。咱记得,洪武八年,陕西大旱,正是一老农献代田法,才救活数万饥民。若按旧制,此等人才岂不被埋没?”

此时徐达出列:“臣附议吴王殿下所奏!如今新政推行,摊丁入亩、开放户籍、设立大明银行和市舶司,皆需专门人才。若仍拘泥于旧制,何以强国富民?”

常遇春也洪声道:“臣也附议!武将子弟若不通文墨,只知蛮勇,何以统帅三军?宗室勋贵若只知享乐,不思进取,终成国家蠹虫!吴王殿下所提爵位世袭新制,正可激励子弟上进!”

文官们虽不满,但见徐达、常遇春等武将重臣纷纷支持,且朱元璋面露赞许,不敢再强辩。

朱元璋又问:“吴王,你提议武举革新,具体如何施行?”

朱栋精神一振:“臣提议武举分四场:一考兵法韬略,二考弓马骑射,三考击发枪射击,四考炮兵指挥。其中击发枪与炮兵考试,需使用神机营新式火器。此外,航海科单独考试,测水文、天文、海战诸法。”

徐达闻言道:“臣附议!如今火器日新月异,旧式武举只考弓马,已不合时宜。北元残部亦开始使用火铳,我军将领若不熟稔火器,将来必吃大亏。”

常遇春、蓝玉等武将纷纷附议。

眼见争论渐息,朱元璋拍案定夺:“咱意已决!准吴王所奏!”他目光扫过群臣,“至于主考人选...太子可有建言?”

朱标躬身道:“儿臣推举诚意伯刘基为科举总裁官,刘三吾、吴王、数算学院山长墨筹、格物学院山长墨羽为副主考。医学科举由大明帝国大学医学院山长方泰主考,周济民、顾清源副之。武举由魏国公徐达主考,鄂国公常遇春、梁国公蓝玉、神策水师卫副指挥使盛庸副之。农学考试则由农学院山长李农主持。”

朱元璋沉吟片刻:“刘伯温年事已高,恐难胜任...”

刘伯温却出列:“老臣愿为陛下分忧!吴王新政,老臣虽不尽赞同,但为国选才,义不容辞。”

朱元璋欣慰道:“难得爱卿如此深明大义。准奏!”他站起身,朗声道,“传咱旨意:洪武十三年科举定于五月至六月举行。五月初一至初十,文科举;五月十五至二十五,武举;六月初一至初十,医学科举;六月十五至二十五,农学考试。爵位世袭新制即刻颁行天下!”

“陛下圣明!”百官齐声叩拜。文官集团虽心有不甘,但见圣意已决,不敢再辩。

退朝后,朱栋被朱元璋单独留下。父子二人漫步至奉天殿后花园,朱元璋忽然道:“老二,你今日所提,可是要掘了士大夫的根啊。”漫长的你才能 朱栋坦然道:“儿臣不敢。只是以为,治国如烹小鲜,既需盐梅,也需姜醋。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若只重经文,轻视实务,恐重蹈宋元覆辙。”

朱元璋眺望远方:“咱何尝不知?但文官集团树大根深,若逼得太急,恐生变乱。你今日虽胜一局,但日后阻力只会更大。”

朱栋微笑:“儿臣已有准备。只要新政有利于国,儿臣愿做这个掘根人。”

朱元璋转身凝视儿子,忽然笑道:“你这倔脾气,倒有几分像咱年轻时。罢了,既然开了弓,就没有回头箭。好好干,咱给你撑腰。”

“谢父皇!”朱栋躬身行礼,目光坚定。

科举新政与爵位世袭新制如巨石入水,在大明朝野激起千层浪。诏书明两天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洪武十三年始,科举增设格物科、算科,与进士科同属正科;医学科举独立举行;武举革新,分兵法、弓马、火枪、炮兵四场。宗室勋贵子弟,无爵或爵在奉国将军及以下者,可参与科举;爵位继承者须取得秀才功名,或于武举、医学科举、农学考试中取得前五十名,方可继承爵位。科举进士可不降等世袭二代,榜眼可不降等世袭三代,状元可不降等世袭三代且爵位提升一级...钦此!”

各地反应不一:寒门子弟欢欣鼓舞,认为多了进身之阶;传统儒生则愤愤不平,斥为“离经叛道”;宗室勋贵更是震动非凡。

吴王府中,朱同燨撑着拐杖,兴奋地对弟弟朱同燧说:“燧哥儿!皇祖父准了父王的奏请!咱们以后必须考取功名才能继承爵位,若是中了状元,还能提升爵位呢!”

朱同燧却苦着脸:“读书可比演武难多了...那些之乎者也,我看着就头疼。”

“怕什么!”朱同燨眼中闪着光,“雄英哥哥说了,麟趾学宫明年就开科举辅导班,徐爷爷和常爷爷还会亲自教兵法呢!”

同样的对话也出现在各地藩王府中。有世子摩拳擦掌,准备大展身手;也有郡王嗤之以鼻,但迫于新规,不得不开始读书习武。

就在科举新政引发朝野热议之际,鹗羽卫的缇骑仍在江南昼夜追捕逃犯王子衿。这一日,终于传来捷报:王子衿在宁波府一处海商私宅中被擒,试图服毒自尽,被缇骑及时制止。

朱栋亲自审讯。阴暗的诏狱中,王子衿衣衫褴褛,却仍带着几分书生傲气。

“要杀便杀,何必多言。”他冷笑道。

朱栋屏退左右,单独面对囚犯:“赵家给了你什么恩惠,值得你以命相报?”

王子衿狂笑:“恩惠?赵公于我有一饭之恩!当年我饥寒交迫,是赵公赠我衣食,供我读书!你们朱家呢?夺人田产,抄人家族,与强盗何异!”

朱栋平静道:“赵家勾结海盗,倒卖盐引,证据确凿。陛下依法惩处,何错之有?”

“好个依法惩处!”王子衿啐了一口,“不过是兔死狗烹的把戏!今日是赵家,明日就轮到徐家、常家!你们朱家刻薄寡恩,天下皆知!”

朱栋凝视他片刻,忽然道:“你看过《大明律》吗?知道赵家所犯何罪吗?”

王子衿一怔。

朱栋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这是赵家案卷副本。你自己看:勾结倭寇劫掠沿海村庄十七处,杀害百姓三百余人;倒卖盐引,致江淮盐价暴涨,穷苦人家淡食数月;私设税卡,盘剥商旅...这些,都是你口中的所做所为。”

王子衿颤抖着翻阅案卷,脸色渐渐苍白:“不...不可能...赵公乐善好施...”

“乐善好施?”朱栋冷笑,“是用沾满鲜血的钱财施舍的吧?你只知他一饭之恩,可知那碗饭里掺着多少百姓的血泪?”

王子衿瘫倒在地,喃喃道:“我...我不知道...”

朱栋语气稍缓:“陛下已法外开恩,赵家女眷发配云南为奴。你若真心感恩,不如活着赎罪——供出其他余孽,避免更多人走上绝路。”

良久,王子衿抬起头,泪流满面:“我说...”

洪武十二年秋,科举新政与爵位世袭新制细则颁布天下,引发巨大反响。寒门子弟欢呼雀跃,传统士族则暗中串联,准备在明年科场上一较高下。

这一日,朱栋微服来到麟趾学宫。演武场上,朱雄英已能拉弓习射,朱同燨也撑着特制拐杖练习行走。朱同燧和李景龙则在旁边比试剑法。

见朱栋到来,四人连忙行礼。

朱栋笑着检查朱雄英的臂力:“恢复得不错。明年科举,你可有打算?”

朱雄英恭声道:“侄儿想同时报考县试先考取童生,然后和其他学子一样,考到进士,争取那个状元!。”

“哦?”朱栋挑眉,“为何?”

“父王说,治国如烹鲜,既要通经文,也要懂实务。侄儿以为,算学可训练思维,于治国理政大有裨益。”

朱栋欣慰点头,又看朱同燨:“你呢?”

朱同燨咧嘴一笑:“儿子以后要考科举和武举!火枪、炮兵都要学!将来还要学航海,协助皇爷爷和皇伯还有雄英哥哥治理天下,也要为大明征战天下!”

朱同燧抢着说:“我要学习格物,也要考武举!墨先生答应教我机关术呢!”

李景龙则不好意思道:“表哥,我...我想试试武举。但顾先生说我有学医的天分。”

朱栋放声大笑:“好!好!这才是大明皇孙、勋贵子弟该有的志气!”

夕阳西下,将几个少年的身影拉得很长。朱栋望着他们,仿佛看到了大明的未来——一个文武并举、百花齐放的未来。

然而,他深知斗争才刚刚开始。文官集团的反弹、旧士族的抵制、新政实施中的困难...都在前方等待着。

但看着眼前这些充满希望的少年,朱栋的目光更加坚定。

“走,今日我亲自考校你们兵法!”他朗笑着,大步走向演武场中央。

少年们欢呼着围拢过来,夕阳为他们镀上一层金边。

远处的楼阁上,朱元璋和马皇后悄然立于窗前,望着这一幕。

“标儿说得对,”马皇后轻声道,“栋儿确实变了。”

朱元璋目光深邃:“不是变,是长大了。这大明江山...终究要交到他们手中。”

二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与期待。

315中文网推荐阅读:薄厚人生穿越成弥勒怎么办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修士遍地走,你管这叫红楼!大明孽子东鸦杂货店孟婆也是蛮拼哒!唐时月大梁往事千宋嫡女毒妻大唐:列强竟是我自己大明优秀青年呆王溺爱萌妃不乖无敌皇太孙绿罗也是罗马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秦草独断万古大明征服者回到明朝当王爷贞观卖纸人回到大宋做山匪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寻秦记重生:野性部落崛起一品儒商蜀汉我做主三国之乖乖田舍郎锦衣行之吕敏传我爱大明朝痴傻五皇子发配儋州父皇,我真不想当太子!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我要做皇帝高科技军阀寒门小娇妻暴君总想生三胎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三国之曹家长子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皇室店小二隋唐君子演义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三国之魏武元勋贞观楚王王八蛋,不服来战反恐大队公子文成武德
315中文网搜藏榜:铁甲轰鸣内一穿就成绝世高手爱妃,本王俯首称臣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汉末大混子穿越之边疆崛起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奋斗在激情岁月我在大明得长生我是曹子桓抗战之重生周卫国秦时之血衣侯传奇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医品狂妃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墓园崛起女帝穿今不好惹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重生之傲仕三国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北明不南渡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大唐说书人:揭秘玄武门,李二懵了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大周九皇子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华夏鼎世大乾:帝国独裁者三国之魏武元勋我欲扬唐锦绣嫡女的宅斗攻略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穷鬼的上下两千年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水浒之小孟尝抗战:龙国无敌军团明末体内寄生个修真者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袁术天下
315中文网最新小说:墨苏传洪武末年:我,蓝玉,屠龙我与霍去病,共享封狼居胥之名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穿越古代,我有系统娇妻美妾山河红颜赋河葬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红楼梦白话文版红头册七星大罗盘朕的北宋欢乐多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清史错位录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谋杀三国精编版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奋斗在激情岁月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六州风云季吴三桂称帝三国:戏诸侯霸娇妻我乃张角之子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边塞枭龙开局被妻妾们逼宫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汉末三国路那时的原始纪元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