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玥打开评论区:
?大明“最强航海cEo”非郑和莫属!
带着两万多人的“豪华舰队”全球巡回,比哥伦布早了快一百年,这排面谁能比?
?别人出海要么抢钱要么殖民,郑和倒好,带着丝绸瓷器到处“送礼”,妥妥的古代“文化输出天花板”。
?从云南少年到航海统帅,郑和用一生证明:
起点不重要,敢闯敢干就能开辟新天地!
?七下西洋不是旅游打卡,是实打实的“和平外交”,这格局比那些搞霸权的国家大太多了。
?郑和的宝船据说比足球场还大,四百多年前的造船技术这么牛?
这波是“大明科技秀肌肉”。
?自带“外交buff”的男人!所到之处全是友好交流,没打一场仗就收服一堆小弟,这情商和能力绝了。
?明明可以靠战功吃饭,非要去海上搞探索,郑和这是把“职业规划”玩出了新高度啊。
? 古代版“环球博主”,每到一个地方就记录风土人情,还带回来奇珍异宝,太会了!
? 七次远航,历经狂风巨浪、海盗威胁,硬是没掉链子,郑和绝对是“航海界抗造之王”。
? 明朝要是顺着郑和的路子继续航海,说不定早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太可惜了!
?不仅会开船打仗,还懂外交贸易,郑和这技能点满了……
?郑和的航海KpI简直是天花板级别:
第一次抓海盗,第三次灭小国,第五次带16国使臣回国,这执行力谁看了不喊一声“大佬”!
? 明朝匠人太神了!
没有3d建模和游标卡尺,靠“鱼鳞搭接法”就造出不沉宝船,郑和这是坐着“古代航母”闯世界啊。
?别人殖民靠枪炮,郑和外交靠“送礼”,送得小国主动求当藩属,这“软实力输出”玩得太溜了。
?郑和船队藏着“原始GpS”———
过洋牵星术,三百年后欧洲才赶上,大明的航海黑科技真不是吹的。
?第一次下西洋就端了海盗陈祖义的老巢,五千贼众一锅端,郑和这哪是航海家,分明是“海上治安官” !
?宝船用杉木造,又轻又抗腐,古人的选材智慧绝了,难怪郑和的船能经住七次远洋折腾。
?去印度刻碑布施,到东非搞友好访问,郑和的航线就是古代版“一带一路”,格局拉满 。
?带着两万多人的船队,零艘沉没记录,这安全率比现在的远洋航线还牛,郑和的航海技术太能打了。
?明朝要是不搞“片板不许入海”,顺着郑和的路子走,说不定大航海时代就是中国的主场了,真的意难平!
? 第七次远航客死印度,按穆斯林习俗就地安葬,郑和把一生都献给了大海,这才是“航海人的一生”吧。
?郑和下西洋像极了“国家豪华团建”,经费全靠朝廷掏,没搞商业闭环,难怪后来续不动了,可惜了这把好牌 。
?不仅能开船打仗,还会调解国际矛盾、搞文化交流,郑和怕是拿到了“全能航海家”剧本吧?
?从永乐到宣德,换了皇帝还能续上航海大业,郑和这“项目续航能力”,放在职场绝对是核心骨干。
? 把海外华人据点改成宣慰司,既稳了秩序又扬了国威,郑和这波“海外治理”操作太有远见了 。
?带回来的长颈鹿被当成“瑞兽麒麟”,郑和怕不是明朝最会带“伴手礼”的人?
这波“惊喜感”拉满了。
? 明明有实力殖民,却坚持和平交流,郑和用行动证明:
大国风范从来不是靠抢的。
?南京宝船厂遗址一挖全是干货,那些造船木料藏着大明的辉煌,也藏着郑和的足迹。
?海禁政策把郑和的航海遗产全耗没了,民间连大船都不会造了,这操作简直是“自断臂膀” 。
?郑和的船队比欧洲舰队早了近百年,规模还大五倍,这领先优势要是保持住,历史都得改写 。
?虽然远航没能延续,但郑和留下的和平航海理念,比任何奇珍异宝都珍贵,这才是真正的“历史遗产”。
……
七玥感慨:
“有点可惜的是自郑和之后,宝船图纸被烧,明朝也没有再组织大规模的出海,导致后面西方超过了中国,真的是意难平啊,难怪那么多穿越小说都要穿越到明末去拯救明朝,或者起码穿到万历时期或者道长时期开海……。”
~~~
次日,晨光熹微,七玥就爬起来了,实在是睡不着,到点就醒了,只是一晚上睡得也不太安稳安稳。
她打开了视频,先刷点精神的提提神。
与此同时,明朝末年的李贽已经剃去须发,以僧人的装束示人,眉宇间却不见多少禅意的平和,反倒是一双眼睛,锐利如鹰隼,仿佛能穿透程朱理学的层层迷雾,直抵人心最本真的渴望。
那双眼眸里,盛着对伪道学的不屑,对真性情的执着,偶尔闪过一丝顽童般的狡黠,那是“童心说”最生动的注脚。
他的面容饱经风霜,沟壑里藏着颠沛流离的过往,却难掩嘴角那抹略带嘲讽的笑意,仿佛在笑世人被礼教束缚得太久,早已忘了何为真实。
衣衫或许朴素,甚至有些褶皱,却丝毫不影响他侃侃而谈时的神采飞扬,谈及《焚书》《藏书》中的见解,眼中便燃起火焰,那是思想的光芒,足以照亮晚明沉闷的思想界。
恰巧天幕开启,李贽的画像出现在天幕之中:
他在天幕中的面貌,恰似他那离经叛道的思想一般,带着几分不被世俗所囿的棱角。
与天幕下抬头观看自己的他形成了一幅奇妙的画卷……
他就像一株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古松,姿态或许不够端方,却自有风骨,任尔东西南北风,兀自挺立,以其独特的“异端”面貌,在中国思想史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边,七玥的视频已经开始讲解了:
“大明异端顶流李贽:
骂孔子、收女徒,用一生掀翻封建思想天花板~
(*′I`*)
在16世纪的大明王朝,当程朱理学把存天理灭人欲刻成全民座右铭,当孔子的是非观成为不可撼动的思想标尺,福建泉州诞生了一位逆骨级思想家———
“李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