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冰冷的注视虽已退去,却如同烙印般刻在了陈麒的意识深处。危机感从未如此清晰而迫近。他驱动“万象方舟”,使其如同受惊的尺蠖,在纯白的规则平面上进行了一次短促而无声的位移,离开了原先触发注视的位置。
稳住方舟后,他立刻投入到对自身和方舟最彻底的规则自检中。意识如同最精密的手术刀,层层剖析着平衡交互矩阵、演化适应性介层,乃至构成方舟本源的每一个规则节点。他搜寻着任何一丝不谐的波动,任何一点不属于自身体系的“杂质”。
时间在高度紧张的排查中缓慢流逝。起初,一切似乎都正常,规则脉络流畅,平衡核心稳定,刚刚融合的“演化”特性也运行良好,仿佛那冰冷的注视只是一场幻觉。
但陈麒不敢有丝毫大意。他深知,“观测之眼”的层次远超自己,其手段必然也极其隐秘。他转变思路,不再仅仅寻找“异常”,而是开始对比自身规则体系在接触“演化”河流“标记”碎片前后的细微状态差异。
他将意识沉入最深处,回溯着那一刻的规则记录——如同回放一场精密实验的全程数据。
终于,在一个极其隐蔽的角落,一个与“演化”规则碎片残留波动几乎完全融为一体的、近乎虚无的“点”,被他捕捉到了。
它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能量标记或信息碎片,更像是一个……“规则坐标锚点”。它没有主动发送任何信号,也没有干扰方舟的任何功能,它只是静静地存在着,其存在本身,就仿佛一个灯塔的基座,一旦被对应的“光”照射,就能瞬间反射出最清晰的位置信息。
这个锚点,深深嵌入了方舟刚刚构建的“演化”规则结构之中,与方舟的本源产生了一丝微弱的共生连接。强行剥离,很可能会引动锚点本身,甚至可能直接触发它,向未知的源头发送警报;而置之不理,它就是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定位器,无论他逃到哪里,都可能被那冰冷的注视再次轻易找到。
冷汗(意识层面的剧烈波动)几乎要浸透他的规则核心。这是一个两难的绝境!
就在这焦灼之际,他意识中闪过方才在“万我之庭”边缘感受到的那些古老印记,尤其是那位追求“至大平衡”而失败的先行者的警示:【真正的平衡,在于明晰‘我’之边界,于边界内求极致的和谐,而非无界包容。】
边界!是的,边界!
他无法容忍这个锚点存在于“自我”的边界之内,但他是否可以……利用这个边界?
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堪称疯狂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照亮了他的意识。
他不要被动等待,也不要冒险清除。他要……利用这个锚点!
既然这个锚点是一个“坐标反射器”,那么,他是否可以尝试去“塑造”这个反射?甚至……利用它,去“窥探”那注视的来源?
这个想法让他规则核心都为之震颤。这无异于在老虎嘴边拔须,是在已知极度危险的情况下,主动去撩拨那未知的恐怖。
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机会!一个可能直接了解“观测之眼”,甚至窥见其运作机制的唯一机会!被动逃避,永远无法摆脱猎人的追捕,只有了解猎人,才有可能找到反制之法。
决心已定,陈麒立刻开始推演计划的可行性。他不能直接触碰或修改锚点,那太容易被察觉。他需要做的,是在锚点所在的“演化”规则结构周围,构建一个极其精密的“共鸣隔离层”与“信息过滤器”。
这个隔离层并非要阻断锚点,而是要“修饰”它可能反射出去的信息。他要尝试将自己方舟的“动态平衡”理念,以一种受控的、扭曲的方式,模拟成某种……更常见、或者更不具威胁性的“演化”现象,包裹住锚点的核心反射信号。
同时,他还要构建一个极其微小的、单向的“信息窃取通道”,附着在锚点的反射机制上。当(或者说如果)注视再次降临,通过锚点定位时,这个通道或许能截留一丝微不足道的、关于注视本身来源或性质的规则信息。
这是一个在针尖上跳舞的工程,要求对规则的理解和操控达到极致。他必须确保隔离层和过滤器完美融入“演化”结构,不能有丝毫突兀;也必须保证窃取通道足够微小和隐蔽,不会在第一时间就被那冰冷注视本身察觉。
方舟内部,规则的光辉以前所未有的频率闪烁、流转。陈麒调动起全部的心神,将刚刚吸收的关于“演化”、“适应”的知识发挥到极致,结合自身“动态平衡”的掌控力,开始编织这张针对“观测之眼”的、脆弱而危险的蛛网。
他首先稳固了自身的规则边界,确保核心逻辑不受影响。然后,如同最耐心的绣娘,他开始在锚点周围,用无数细微的、不断自适应调整的规则丝线,构建起隔离层和过滤器。他模拟着源海中常见的规则湍流现象,模拟着某些低阶概念生命自然演化的波动,将他方舟独特的“平衡”特征尽可能掩盖、稀释在这片人为制造的“背景噪音”之中。
这个过程缓慢而煎熬,每一次规则丝线的牵引和固定,都像是在悬崖边放置一块垒石,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动锚点,或者破坏刚刚构建的“演化”结构,导致前功尽弃甚至反噬自身。
不知过了多久,那精密的、多层嵌套的规则蛛网终于初步完成。它无声无息地包裹着那个危险的锚点,如同给毒药包上了一层糖衣,只是这糖衣的配方和厚度,需要随时根据可能的外部探测进行动态调整。
陈麒稍稍松了口气,但心神并未放松。他知道,最危险的一步,即将到来——激活那个微小的信息窃取通道,并等待,或者说,主动“诱发”下一次注视的降临。
他不能等待注视自然到来,那太被动,变数太多。他需要一个可控的触发时机。
他的目光,投向了远方那条依旧在缓慢流淌的、“演化”理念的极光河流。
一个计划在他心中成型。
他需要制造一个小的、局部的规则扰动,一个足以引起“观测”机制注意,但又不会过于激烈导致瞬间毁灭的“事件”。这个事件,必须与他方舟当前伪装的“低威胁演化现象”相符。
他小心翼翼地引导着方舟,再次靠近那条理念河流的边缘。这一次,他没有进行深度连接,而是如同投石问路般,向河流中投入了一小团高度压缩的、蕴含着他精心设计的“伪·演化冲突”规则的能量。
这团能量入水,并未掀起巨大波澜,而是如同滴入水中的墨汁,缓缓晕开,在极光河流中引发了一小片区域的规则频率轻微紊乱,模拟出两个不同演化方向的概念碎片偶然碰撞、相互干扰的现象。
这现象在浩瀚的源海中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严密监控着规则变动的“自动观测机制”而言,或许已足够显眼。
投出“诱饵”后,陈麒立刻驱动方舟后退,将自身隐匿在刚刚构建的规则蛛网之后,所有的感知都聚焦于那个被层层包裹的锚点,以及附着其上的、纤细得如同蛛丝的信息窃取通道。
等待。
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瞬都充满了煎熬。他能感觉到自身规则核心在微微震颤,既是高度紧张,也是对新构建的隔离网能否生效的担忧。
突然——
那熟悉的、冰冷彻骨的注视感,再次降临!
比上一次更加清晰,更加直接!仿佛就是冲着那刚刚发生的“规则扰动”而来,瞬间就锁定了扰动源——也就是他方舟所在的位置!
锚点被触发了!
无形的“光”照射在锚点上,锚点立刻就要反射出最真实的坐标和信息。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陈麒构建的隔离层和过滤器全力运转!它们扭曲、稀释、覆盖着锚点本能要反射出去的信息,试图将其“伪装”成一次源海环境中自然发生的、微不足道的规则涟漪。
那冰冷的注视似乎停顿了极短的一瞬,仿佛在确认这反射回来的、充满“背景噪音”的信息的真实性。
就是这一瞬!
陈麒意识中厉芒一闪,那附着在锚点反射机制上的、蛛丝般的信息窃取通道,如同最灵敏的探针,逆向捕捉到了一缕……无比浩瀚、无比冰冷、无比复杂的规则洪流!
这洪流的信息量远超他的想象,哪怕只是截取到微不足道的一丝,也几乎要将他的意识通道撑爆!他无法理解其万一,只能勉强感知到其中蕴含的几种最突出的“特质”:
绝对的秩序,超越想象的计算力,以及……一种仿佛源自万物规则底层逻辑的、非人格化的……“审视”权限!
这感觉,不像是一个生命体的目光,更像是一套庞大无比的、基于底层规则运行的“宇宙监控系统”的自动扫描!
“咔嚓——”
一声细微的、仿佛规则断裂的轻响传来。他构建的信息窃取通道,在承受了那远超极限的信息冲击后,瞬间过载,崩碎瓦解!
几乎同时,那冰冷的注视似乎察觉到了那微不足道的、不自然的“窃取”行为,虽然可能并未造成实质损害,但那绝对的秩序逻辑似乎无法容忍任何形式的“异常交互”。
注视的“力度”骤然加强!
陈麒精心构建的、用于伪装的信息过滤层,如同被重锤击中的玻璃,开始出现裂痕!
伪装,即将被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