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林家院里的桂花开了第二茬,香气不如初开时浓烈,却更添一丝清雅。这味道,有点像即将离家求学的林漺此刻的心情——兴奋中夹杂着一丝忐忑。
省城艺术学校的复试通知寄到了家里,林漺凭借着灵动的舞感和几年前就打下的“辰光舞”基础,顺利通过了初试。但复试要去省城,面对更专业的考官和来自全省的尖子,她心里直打鼓。
“依姐,你说考官会不会嫌我基本功不够扎实?我们县城的老师,肯定比不上省里的……”林漺一边收拾着简单的行装,一边对正在帮她检查舞蹈服针脚的林凛絮叨。
林凛头也不抬,语气平静却笃定:“你的长处不在于死板的基本功,在于你对音乐和韵律的理解,还有你舞蹈里的‘气’,那是辰力熏陶出来的,别人想学都学不来。记住,扬长避短。” 她心里想的是:依漺这棵苗子,得送到更专业的土壤里去,将来才能成为辰力文化输出的金字招牌。这投资,值!
这时,阿白踱步过来,用扁嘴轻轻蹭了蹭林漺的手背,喉咙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像是在安慰她。林漺蹲下身抱住阿白雪白的脖子:“阿白,我会想你的……” 阿白温顺地让她抱着,黑豆似的眼睛里居然流露出几分“慈祥”?
省城实验室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上演。鉴于辰力技术在医疗康复领域的显着效果,一家欧洲顶级的医疗设备集团派出了强大的谈判团队,希望获得辰力理疗技术的“独家代理权”。
谈判桌上,对方首席代表,一位金发碧眼、言辞犀利的施耐德先生,一上来就抛出了一份厚厚的、条款极其苛刻的协议草案。核心要求是:中方提供全部技术细节,由欧方进行“符合国际标准”的改造和生产,并负责全球销售,中方只能按销售额获取微薄的分成,且不能自行发展相关技术。
实验室这边,由林丕和、陈明远博士以及国家科委指派的谈判专家共同应对。林丕和依旧沉默,但关键数据都在他脑子里。陈博士则发挥其熟悉国际规则的优势,从容周旋。
“施耐德先生,”陈博士微笑着说,“贵方的方案,听起来像是用一颗糖果换一座果园。辰力技术是中国的原创成果,我们欢迎合作,但必须是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合作。比如,我们可以共同成立研发中心,共享专利,共同开拓市场。”
施耐德先生耸耸肩:“陈博士,国际市场的规则就是如此。没有我们的品牌和渠道,你们的技术再好,也走不出去。”
一直没说话的林丕和,此时缓缓抬起头,用带着闽都口音但异常清晰的普通话说:“施耐德先生,我们的技术,已经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治愈了成千上万的病人。市场,不只有西方那一种。而且,”他顿了顿,目光平静却坚定,“核心技术,就像我们家的传家宝,可以一起用,但不能送给别人。”
这话翻译过去,施耐德先生愣了一下,他似乎没料到中方的态度如此坚决,而且比喻如此……“乡土”。谈判陷入了僵局。
休会期间,林丕和站在窗边,望着楼下院子里在辰力场辅助下进行康复训练的病人,对陈博士说:“陈老师,他们不明白,这东西,是从我们这片土地里长出来的,离了根,就怕不灵了。”
陈博士深以为然:“丕和说得对。合作可以,但主导权必须在我们手里。这叫‘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最终,这轮谈判不欢而散。但实验室上下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团结。他们知道,真正的技术底气,才是谈判桌上最硬的话语权。
就在大人们为“国际大事”操心时,林家小院里的两个“代码少年”林岽和潘辉,捣鼓出了新花样。他们通过潘秋彦姑父的关系,竟然接触到了一种叫“调制解调器”的神秘设备,可以通过电话线拨号连接到一个叫做“惠多网”的早期中文网络论坛!
这对当时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天方夜谭的事情,让两个小子兴奋得几天没睡好觉。他们用那台小霸王学习机,加上自制的简易接口(差点把电话机搞坏),居然真的“滴答滴答”地连上了网络!
在那个全是文字、界面简陋的论坛上,他们发现了一个名为“科技前沿”的版块。里面聚集了一批早期的计算机爱好者和科研人员,讨论着各种新奇的技术问题。
林岽虽然话少,但逻辑清晰,他鼓起勇气,用拼音一字一句地发了个帖子,询问关于“传感器数据采集的精度优化”问题。没想到,竟然真的有人回复了!而且回复者言辞专业,给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
潘辉则像个社交达人,在论坛里到处“灌水”,结交了不少“网友”,还得意洋洋地跟林岽吹嘘:“看!我这叫‘广撒网,多捞鱼’!以后有啥问题,一声招呼,八方支援!”
他们的举动,被偶尔回家的林丕邺三叔发现了。林丕邺非但没有责怪他们“乱搞”,反而大为惊奇,仔细研究了他们的 setup(配置),然后一拍大腿:“好小子!有门道!这玩意儿说不定以后有大用!你们继续搞,需要什么零件,三叔给你们想办法!”
连阿白都对那台发出奇怪叫声的“猫”(调制解调器)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常蹲在旁边,歪着头听,仿佛在试图理解这“铁盒子”里到底住了个什么精灵。
出发去省城参加复试的日子到了。全家人都到村口送林漺。妈妈曹浮光给她煮了十几个茶叶蛋,塞了满满一包。小姑林丕华偷偷在她口袋里塞了些零花钱。林凛把一枚用红丝线串着的、刻着“平安”二字的小木牌挂在她脖子上:“专心考试,别想家。”
阿白它似乎知道小主人要出远门,一路跟着到了村口,然后站在最高的土坡上,伸长脖子,“嘎——嘎——”地叫了两声,声音悠长,像是在说:“一路顺风!早点回来!”
送走林漺,林家二进院似乎安静了不少。但生活依旧继续。林凛更加专注于她的学业,为不久的将来中考冲刺。林岽和潘辉继续在他们的“网络世界”里探索。省城实验室的博弈仍在继续,但底气越来越足。
时代的浪潮,推着每一个人前行。有离别的不舍,也有成长的阵痛,更有迎接新知的喜悦。青春,就在这酸甜苦辣中,悄然启航,驶向未知却充满希望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