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消散时,香樟树的叶子开始泛出熟透的柿子色。陈武桢每次穿过中心广场,都会踩到那些卷边的落叶,发出酥脆的碎裂声,像踩碎了一地晒干的信纸。
高二开学那天,他在信箱里发现柳晴雯用浅绿色墨水写的信。信纸带着若有若无的桂花香
教学楼前的银杏大道成了金色甬道。每次大扫除,值日生们都要把堆积的扇形落叶扫成小山,风一吹又散作漫天金蝶。柳晴雯在信里写:今天扫落叶时,发现一片完美的银杏叶,夹在给你的回信里了。陈武桢对着阳光举起那片叶子,脉络清晰得像她钢笔字的笔画。
宿舍里的公用电话终于修好了。陈武桢花了三个晚上,在旁边偷偷看着舍友们怎么插Ic卡、怎么按重拨键。他也买来电话卡,试着给隔壁张博海的宿舍打过去,当张博海的声音通过线路传来,陈武桢的内心是激动的。激动之后便是幻想,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和柳晴雯通上电话,那样的话,除了安静的书信上的文字,陈武桢还能听见柳晴雯那久违的甜美的声音。只是,小小的县城是不会给每个宿舍装上电话的,但陈武桢还是第一时间把自己宿舍的电话号码写在信里寄给了柳晴雯。
很快,天就冷了。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粒拍打着窗户,高二(3)班的英语听力测试正进行到关键部分。录音机里播放着地道的美式发音,教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答题纸的沙沙声。
讲台上,英语老师苏静双手撑着讲台边缘,纤细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这位刚从师范大学毕业两年的年轻教师今天穿着浅灰色高领毛衣和深蓝色直筒裙,齐肩的黑发别在耳后,露出缀着珍珠耳钉的耳垂。她锐利的目光扫过教室每个角落,突然被前门的敲门声打断。
透过门上的玻璃窗,能看到一个穿深蓝色羽绒服的高个子男生正在招手。苏静皱了皱眉,轻手轻脚地走出教室。
五分钟后,当录音机播放完最后一段对话,苏静带着那个陌生男生回到教室。她抿了抿嘴唇——这是她感到不安时的小动作。
“同学们,”苏静的声音略微低沉,仿佛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情绪,“这位是隔壁建筑学院的学长,他今天来到我们这里,是要为大家做一场……公益讲座。”她在说出“公益讲座”这四个字时,明显有些迟疑,似乎对这个说法并不是那么确定。
就在这时,一个高个子男生如同一阵疾风般迅速地冲上了讲台。他的动作如此之快,以至于他身上那件宽松的羽绒服都因为剧烈的晃动而发出了哗啦哗啦的声响。眨眼间,他便稳稳地站在了讲台中央,仿佛这个地方就是他的舞台一般。
当他终于站定后,人们这才得以看清他的面容。他的脸庞轮廓分明,犹如雕刻大师精心雕琢而成,每一条线条都显得那么硬朗而有力。尤其是他右眉上方那道浅浅的疤痕,虽然并不明显,但却为他整个人增添了一抹不羁的气质,让人不禁对他的故事产生好奇。
然而,当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笑容时,那种亲切和随和的感觉瞬间弥漫开来。他的眼睛眯成了两条弯弯的细缝,仿佛春日里的阳光,温暖而和煦,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
“学弟学妹们好啊!”他的声音洪亮得如同经过专业训练一般,在教室里回荡着。高个子男生随手抓起讲台上的粉笔,在黑板上迅速地画了一座拱桥,线条流畅自然,仿佛他对这座桥的构造了如指掌。
“知道古人是怎么用糯米灰浆造桥的吗?”高个子男生的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大家都纷纷抬起头,注视着他。他掰断一根筷子,展示给大家看,然后说道:“现代的钢筋水泥虽然坚固,但反而容易开裂。而古人用糯米灰浆造桥,却能历经风雨而不倒。”
接着,高个子男生像变魔术一样,从口袋里掏出五根捆在一起的筷子,展示给大家看。然后,他用力去掰这五根筷子,可是无论他怎么用力,这五根筷子都紧紧地捆在一起,纹丝不动。这一幕让后排的几个男生发出惊叹声,他们显然对这个小实验感到十分惊讶。
苏静老师静立在教室一隅,双臂交叠于胸前,其目光如炬,落于讲台上的男生身上,然其神色冷峻,仿若未被他的表演所动。她的指甲似有若无地抠着肘部毛衣的线头,恰似在沉思着什么。
“再考大家一个哈佛面试题。”高个子男生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地看着台下的同学们,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串数字:“1 →11 →111 → ”。写完后,他转过身来,指着黑板上的数字问道:“那么,1111 → ?”
同学们都被这个问题难住了,一时间教室里鸦雀无声。突然,体育委员王志强站了起来,大声喊道:“1111!”他的回答引来了一阵哄堂大笑。
“哈哈,王志强,你可真逗!”有人笑着说。
“这可不是正确答案哦!”高个子男生笑着摇了摇头,“大家再仔细想想,这可是哈佛的面试题呢!”
同学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说应该是 1111,有的说应该是 ,还有的说应该是其他的数字。
老师看着同学们的讨论,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对大家的表现很满意。过了一会儿,他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好了,同学们,我来给大家一点提示吧。”高个子男生说,“大家看,一个 1 任意排列最大是 1,两个 1 任意排列最大的数是 11,三个 1 任意排列得出最大的数是 111。那么,四个 1 任意排列,得出最大的数是多少呢?”
同学们又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讲台上的高个子男生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他似乎对同学们的回答和反应并不感到意外,而是轻描淡写地打了个响指,然后说道:“最大的是——”
话音未落,他迅速转身,拿起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了一串数字:“11^11 = ”。由于用力过猛,粉笔差点折断,在黑板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痕迹。
全班同学都被这惊人的答案震撼到了,一时间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惊叹声和议论声。
就在这时,站在教室后排的苏静老师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她发现平时总是沉默寡言的陈武桢,此刻眼睛突然一亮,身体也不自觉地向前倾斜,似乎对这个答案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苏静老师心里暗自思忖,这可是她第一次看到陈武桢对某件事情如此感兴趣。通常情况下,陈武桢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很少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正当同学们还沉浸在惊讶之中时,讲台上的高个子男生突然从背包里掏出了一叠装订粗糙的A4纸。他高高举起这叠纸,大声说道:“这种思维模式,在我的资料里都有系统讲解哦!”
同学们,这些绝不是你们在普通书店能买到的资料!大二男生像展示珍宝般把资料举过头顶。他特意让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纸面上,映出一层朦胧的光晕。
这是我大学导师从国外带回来的内部学习材料,经过我们团队一年多的整理翻译。他压低声音,仿佛在透露一个重大秘密,全市只有我们学校有机会拿到这份资料,因为校长和我导师有交情。
教室里一片寂静,连后排打瞌睡的学生都抬起了头。高个子男生趁机翻开其中一页,指着密密麻麻的手写批注:看这个微积分解题思路,比教材上的方法至少节省十五分钟计算时间。去年用过这套资料的学生,高考数学满分率提高了37%!
苏静老师的眉头越皱越紧,她注意到资料页眉处模糊的网页水印,但还没等她开口,高个子男生已经进入高潮式宣讲:
高二正是思维定型的关键期!他用力拍了下黑板,粉笔灰簌簌落下,这套资料包含二十种突破性思维模型——拓扑学法、量子化思考、非线性推导...每说一个名词,他就从资料里抽出一页对应内容快速展示,普通学生要到大三才能接触这些,而你们现在就能掌握!
原价198元的知识体系,今天只要10元成本价。高个子男生作势要收回资料,但因为数量有限...他故意停顿,看着台下急切的表情,突然爽快地说:这样吧,超过十人团购就按5元一套!我只问大家要个打印费和纸张的费用。
这套思维体系能直接打通你们的任督二脉!高个子男生用武侠小说的比喻引得哄堂大笑,粉笔灰从他挥舞的纸页间簌簌飘落。陈武桢注意到他右手指甲缝里藏着黑色的油墨,和学校打印室劣质复印机沾染的墨渍如出一辙。
就像往热油里滴水,教室里瞬间沸腾。王志强第一个冲上讲台,紧接着是七八个男生。陈武桢摸了摸校服口袋,最终低下头继续整理听力笔记。
苏静的脸色变了。她快步走向讲台,高跟鞋在地板上敲出急促的节奏:同学们等一下——
但已经晚了。十几个学生围住讲台,五元纸币在空中传递。那个大二男生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收钱的动作娴熟得像超市收银员。
请回到座位!苏静老师的声音罕见地拔高了八度。等学生们不情愿地散开,她一把拉住男生的衣袖:请跟我出来一下。
走廊上,苏静老师仰头瞪着比她高二十多公分的男生:你这是商业行为!利用我的课堂推销?
高个子男生摊开双手,腕上的廉价手表反射着冷光:老师误会了,这是公益性质的学术交流...我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一点打印费和纸张的费用
那请出示学校介绍信。苏静老师伸出手,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此刻却微微发抖。
高个子男生的笑容僵住了。教室内,买到资料的学生正兴奋地传阅着,完全没注意窗外正在上演的对峙。
同学们,苏静突然推门回到教室,声音有些发颤,这些资料...如果有人想退...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没有人举手。张明甚至把资料往抽屉里塞了塞。
老师,这资料很有用。王志强大声说,几个同学跟着点头。
苏静老师深吸一口气,鼻翼微微翕动。就在这时,走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那个大二男生趁机溜走了。
回到讲台,苏静老师发现黑板上还留着那个巨大的。她拿起板擦,用力擦拭着数字,粉笔灰纷纷扬扬落在她的毛衣上,像一层薄雪。
打开课本102页。她的声音恢复了平静,但握着课本的手指关节已经泛白。
下课铃响起时,苏静老师看着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讨论着那个数学题,没人再提那些资料。她收拾教案时,发现讲台抽屉里躺着几张五元纸币——是那个男生慌乱中落下的。
走廊上,雪下得更大了。苏静老师望着空荡荡的校园,呼出的白气很快消散在寒冷的空气中。教师办公室里,她将这件事详细记录在了班主任日志上,并在那个男生的外貌描述下面重重画了两道横线。
教室里,被翻皱的资料静静躺在某个课桌里。而那个巧妙的数学题,却像一粒种子,在这个冬天的课堂上悄悄生根发芽。
陈武桢一直默默看着苏静老师,尤其是苏静老师最后帮同学们争取到可以退款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同学愿意退款时,苏静老师的眼睛里似乎泛起了泪花,陈武桢看到苏静老师红着眼离开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