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加急,快马加鞭,一路疾驰,如流星般划过天际,向着京都飞奔而去。这道紧急军情,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点耽搁。
终于,信使抵达京都,直奔皇宫。大内总管得到消息后,不敢怠慢,立刻传旨:“上朝!”
朝堂之上,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旁,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内总管站在皇帝宝座前,高声喊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话音未落,兵部尚书刘光海出列,手持笏板,跪地奏道:“陛下,臣有本奏。”
解全女帝端坐于龙椅之上,面沉似水,威严地看着刘光海,问道:“何事起奏?”
刘光海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朗声道:“陛下,大喜啊!并肩王已成功拿下恭琦城,并肩王世子更是勇猛无比,一举歼灭了桑瀛大将毛利三郎,此役大获全胜,扬我大明国威啊!”
解全女帝端坐在龙椅之上,她的目光如炬,扫视着朝堂上的众臣。
“信儿此次剿灭桑瀛大将毛利三郎,立下赫赫战功,实乃我朝之幸,当重重有赏!”女帝的声音清脆而威严,在朝堂上回荡。
众臣纷纷附和,高呼万岁。
礼部尚书房源轩却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此举不妥。世子乃是并肩王之子,将来是要继承并肩王位的,若此时封他为一品东征侯,恐怕会引起朝野震动,人心不稳啊。”
女帝微微皱眉,她何尝不知道房源轩所言不无道理。然而,信儿的战功确实不可忽视,若不给予赏赐,恐难以服众。
女帝沉默片刻,再次开口:“朕意已决,封明家信为一品东征侯,赏赐府邸一座,黄金万两,白银万两,珠宝三箱。”
房源轩见状,还想再谏,却被女帝挥手打断。
“至于世子之位,”女帝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朕决定封并肩王次子明家康为世子。”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但见女帝神色坚定,显然已经深思熟虑过。
最终,众臣也只能领旨谢恩,不再多言。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大内侍卫总领身着华丽的官服,手持一卷明黄色的圣旨,身后紧跟着一队全副武装的侍卫,他们步伐整齐,神情肃穆,仿佛肩负着重大使命。
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地穿过京城的大街小巷,引得路人纷纷侧目。大内侍卫总领面色凝重,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经过数天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恭琦城。
恭琦城的城门紧闭,城墙上的守卫远远望见了这支来自京城的队伍,立刻紧张起来。大内侍卫总领示意侍卫们停下,然后高声喊道:“吾乃大内侍卫总领,奉圣上旨意前来宣旨,快快打开城门!”
守卫们不敢怠慢,迅速打开城门,恭迎大内侍卫总领进城。进入城内后,大内侍卫总领直奔恭琦城的大营,一路上引得百姓们驻足观望,窃窃私语。
到达城大营后,大内侍卫总领在府前下马,整理了一下官服,然后迈步走进营内。并肩王早已得到消息,率领一众官员在营内恭候多时。
大内侍卫总领见到并肩王,微微躬身,然后展开圣旨,高声宣读起来。圣旨的内容庄重而严肃,在场的众人都屏息凝神,聆听着圣上的旨意。
众王跪下听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观天下,贤能之士为国安邦之基石。今有并肩王世子明家信,忠勇可嘉,率军东征,屡立奇功,为国立下不世之勋。朕心甚悦,特封明家信为一品东征侯,赐府邸一座,黄金万两,白银万两,珠宝三箱,以彰其功绩,望卿再接再厉,护国守疆,不负朕之隆恩。
又闻并肩王次子明家康,温良恭俭,贤德兼备,颇具王者之风。朕为固国本,特诏封明家康为世子,日后当勤修德业,辅佐父王,为我朝之兴盛鞠躬尽瘁。
望尔等谨遵朕命,各尽其责,共襄盛举,以安天下。
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