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宫的晨雾还未散尽,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便打破了庭院的宁静。内侍捧着染了墨痕的奏报,神色凝重地跪在暖阁外,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启禀太上皇、越鼎女帝陛下,秦王殿下……昨夜于府中病逝,享年七十岁。”
暖阁内瞬间陷入死寂。盛宁太上皇手中的玉杯“当啷”一声落在锦垫上,茶水溅湿了衣襟她也浑然不觉,目光直直地望着窗外,眼底的血色一点点褪去,只余下一片茫然。“家齐……我的堂兄……”她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像一缕烟,“前几日他还派人送了自家种的枇杷来,怎么就……”
明和琼连忙上前,扶住盛宁太上皇微微颤抖的手臂,轻声安慰:“母皇,您先保重身体,秦王皇叔一生康健,许是寿终正寝,也算安详。”话虽如此,她的声音也带着几分哽咽——秦王明家齐是母皇为数不多的同辈亲人,待她们姐妹向来和善,去年宫宴上还笑着说要看着万玲、万耀他们长什么样子呢,如今却突然离世,任谁也难以接受。
不多时,凤启女帝的銮驾便疾驰而至。她刚踏入暖阁,便见盛宁太上皇红着眼眶坐在榻上,脸色苍白如纸,心中顿时一紧,快步上前:“母皇,您还好吗?秦王皇叔的事,朕已经知晓了。”
盛宁太上皇握住长姐的手,指尖冰凉:“你堂叔他……走得急吗?有没有留下什么话?”
“朕已派人去秦王府打探,”凤启女帝放缓了语气,“太医说,秦王皇叔是夜里睡下后安详离世的,临终前见了子女,还叮嘱他们要尽心辅佐大明,莫负皇恩。”
听到“安详离世”四个字,盛宁太上皇紧绷的脊背才稍稍放松,眼泪却终于忍不住落了下来。她与明家齐自幼一同在宫中长大,虽非一母所生,却胜似亲兄妹。后来她登基为帝,明家齐始终镇守封地,从未有过二心;她退位为太上皇,明家齐也时常进宫探望,陪她说话解闷。如今这位老兄长走了,她心中像是空了一块,怎么也填不满。
凤启女帝拭去盛宁太上皇的眼泪,语气坚定:“母皇,节哀。秦王皇叔一生为大明操劳,朕定会为他办一场隆重的葬礼,也会妥善安排他的子女,不辜负他的一片忠心。”
当日午时,凤启女帝便在太和殿召集百官,颁布了两道旨意。第一道旨意,追封秦王明家齐为“秦武王”,赐谥号“忠康”,葬礼按亲王最高规格操办,朝中百官需斋戒三日,以示哀悼。旨意宣读完毕,殿内百官皆俯首行礼,齐声应和,气氛肃穆庄重。
紧接着,凤启女帝颁布了第二道旨意,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秦王皇叔长子明和顺,素有贤名,多年随父打理封地,政绩卓着,朕今册封其为新任秦王,承袭秦王爵位与封地,即刻赴任,勿负朕望。”
明和顺身着素色丧服,从百官队列中走出,跪在殿中,声音带着丧父的悲痛,却依旧沉稳有力:“臣明和顺,谢陛下恩典!臣定当承袭父志,镇守封地,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百官见状,纷纷颔首——明和顺在封地的作为众人皆知,他体恤百姓,兴修水利,确实是承袭爵位的不二人选。
就在此时,凤启女帝的目光转向殿侧,那里站着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正是明家齐的女儿明和莉。她虽面带泪痕,却身姿挺拔,眼神中没有寻常女子的怯懦,反而透着几分坚韧。
“明和莉,”凤启女帝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期许,“你自幼聪慧,精通律法,曾多次协助你父亲处理封地刑狱之事,百姓皆赞你公正严明。朕今破格册封你为‘莉蔻女君’,准你入朝参政,掌大理寺右寺丞之职,与朝臣共议刑狱之事。”
这话一出,殿内百官顿时哗然。要知道,大明开国以来,虽有女子封爵,却从未有女子能入朝任大理寺丞,更别提执掌大理寺这样的重要部门。不少老臣面露迟疑,刚想开口劝谏,却见凤启女帝目光锐利地扫过殿内,继续说道:“朕知道,此举不合旧例。但治国之道,当唯才是举,而非论男女。明和莉有才干、有担当,为何不能为大明效力?从今往后,她便是大明第二位女君,若有不服者,可与朕论理,亦可与莉蔻女君比才!”
凤启女帝的话掷地有声,百官皆不敢再言。明和莉愣在原地,片刻后才反应过来,快步跪在殿中,对着凤启女帝深深一揖,声音哽咽却坚定:“臣明和莉,谢陛下恩典!臣女定当恪尽职守,公正断案,不辱‘莉蔻女君’之名,不负陛下信任!”
旨意颁布完毕,凤启女帝看着殿内的明和顺与明和莉,又望向宫外的天空,心中默念:“秦王皇叔,您放心,您的子女皆有出息,大明定会越来越好。”
消息传到长乐宫时,盛宁太上皇正坐在窗前,看着窗外飘落的槐花瓣,神色落寞。听闻凤启女帝的安排,她眼中终于有了几分光彩,轻轻点头:“好……好啊……家齐若泉下有知,定会高兴的。和顺稳重,和莉聪慧,都是好孩子。”
明和琼陪在一旁,递上一杯温热的茶水:“母皇,长姐此举,既安抚了秦王府,也为大明招揽了人才,更是打破了旧例,让更多有才干的女子有机会为朝廷效力,真是一举多得。”
盛宁太上皇接过茶杯,指尖终于有了几分暖意:“你长姐自登基以来,一直想为大明做些改变,如今总算迈出了这一步。只是这条路不好走,往后,还需要你们多帮衬她。”
“母皇放心,”明和琼轻声应道,“儿臣与越鼎,永远是大明的后盾。”
几日后,秦王明家齐的葬礼如期举行。盛宁太上皇虽身体不适,却坚持亲自到场,看着灵柩缓缓入土,眼中的泪水再次滑落。凤启女帝、明和琼与五个孩子,还有新任秦王明和顺、莉蔻女君明和莉,皆身着丧服,肃立在墓前。风卷起纸钱,在空中打着旋,像是在为这位忠心耿耿的老亲王送行。
葬礼结束后,明和顺便启程前往封地,明和莉则留在上京,准备接手大理寺的事务。临行前,明和莉特意来到长乐宫,向盛宁太上皇辞行。盛宁太上皇拉着她的手,细细叮嘱:“和莉,入朝为官不易,尤其是女子,定会遇到许多阻碍。但你要记住,只要心怀公正,行得正坐得端,就没人能质疑你。若有难处,便进宫来找我,找你陛下姐姐,我们都会帮你。”
明和莉重重点头,眼中满是感激:“谢皇姑母教诲,臣女定当铭记在心。”
看着明和莉离去的背影,盛宁太上皇转头对明和琼笑道:“你看,咱们大明的女子,也能撑起一片天了。”明和琼笑着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太和殿,那里正升起袅袅炊烟,像是在预示着,大明王朝的未来,定会更加光明。而凤启二年的这段往事,也终将被载入史册,成为一段关于亲情、忠诚与变革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