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启四年的冬雪来得格外早,刚入腊月,盛京便飘起了鹅毛大雪,宫墙覆雪,檐角垂冰,连往日喧闹的御街都添了几分静谧。长乐宫内,盛宁太上皇正与明和乐、明和弦围炉煮茶,手中捧着明万玲寄来的越鼎春茶,指尖刚触到温热的茶盏,殿外便传来内侍慌乱的脚步声。
“启禀太上皇!急报——晋王府派人来报,晋王殿下……在封地遇刺了!”内侍跪在地上,声音发颤,手中的奏报还沾着雪水,“如今殿下身受重伤,正快马加鞭赶回上京,可随行太医说,殿下伤势太重,恐……恐难支撑!”
“哐当”一声,盛宁太上皇手中的茶盏摔在地上,滚烫的茶水溅湿了锦鞋,她却浑然不觉,只盯着内侍手中的奏报,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家满……我的堂兄……怎么会……”明和乐连忙扶住她摇摇欲坠的身子,明和弦也收了往日的笑意,脸色苍白地攥紧了帕子。
不过半柱香的功夫,凤启女帝便带着朝臣匆匆赶来。她刚处理完边关急报,听闻晋王遇刺的消息,连朝服都未来得及换。“母皇,您先稳住心神,”凤启女帝握住盛宁太上皇冰凉的手,“朕已派太医院院首带着最好的药材赶去接应,还调了快马驿站,务必让晋王殿下尽快回京。”
可坏消息还是接踵而至。傍晚时分,接应的队伍传回消息:晋王明家满在回京途中,因失血过多,于驿站内魂归故里,临终前只留下一句话——“护好封地百姓,勿让刺客逍遥法外”。
消息传来,长乐宫彻底陷入死寂。盛宁太上皇靠在软榻上,双目紧闭,泪水无声地从眼角滑落。她与明家满虽非一母同胞,却一同经历过先帝时期的朝堂动荡,后来明家满镇守晋王封地,数十年如一日,从未有过二心。去年秋日,他还派人送了封地的栗子来,说等今年冬雪初降,便亲自上京陪她赏雪,可如今,却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
“查!必须查清楚!”凤启女帝猛地攥紧拳头,眼中满是怒火,“朕要知道,是谁敢在大明的土地上刺杀亲王!传朕旨意,命大理寺卿明和莉牵头,联合刑部、御史台,即刻前往晋王封地,彻查刺杀一案,务必将刺客及其背后之人绳之以法!”
“臣遵旨!”闻讯赶来的明和莉躬身领旨,素日温和的眼中此刻满是坚定。她深知,这不仅是为了告慰晋王亡灵,更是为了维护大明的律法与威严。
次日清晨,雪势稍歇,晋王的灵柩便抵达了盛京。凤启女帝亲自率百官出城迎接,盛宁太上皇虽身体虚弱,却坚持要去,被宫人搀扶着站在城门下,看着覆盖着明黄绸缎的灵柩缓缓驶来,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
灵柩停在晋王府后,凤启女帝下旨,追封晋王明家满为“晋宣王”,赐谥号“忠勇”,葬礼按亲王最高规格操办,朝中百官斋戒五日,以示哀悼。旨意颁布后,盛京百姓自发在街道两侧摆放白花,送别这位镇守一方的亲王——晋王封地的百姓早将他的善政传遍上京,人人皆知他体恤民情,兴修水利,是位难得的好亲王。
葬礼举行那日,雪又下了起来,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灵柩上,像是为这位老亲王披上了一层素白的孝衣。盛宁太上皇坐在灵堂一侧,看着明家满的子女跪在灵前哭拜,心中如刀割般疼痛。凤启女帝站在灵前,目光扫过百官,声音沉重:“晋王殿下一生忠君爱国,为大明操劳半生,如今遭此横祸,朕痛心疾首。但朕向诸位保证,定会还晋王殿下一个公道,让刺客及其背后之人血债血偿!”
葬礼结束后,明和莉便带着查案队伍启程前往晋王封地。她先是仔细勘察了遇刺现场,又逐一询问了随行人员,发现晋王遇刺前,曾驳回过封地内一位豪强的土地兼并请求,还准备上书朝廷,揭发该豪强勾结官员、欺压百姓的罪行。“看来,这豪强有重大嫌疑。”明和莉眼神一凛,立刻命人将该豪强控制起来,同时彻查其背后的官员网络。
与此同时,盛京城内也暗流涌动。御史台大夫明和孝在明和莉的嘱托下,暗中调查与晋王封地豪强有往来的朝中官员,很快便发现,户部侍郎竟与该豪强私交甚密,还曾多次为其掩盖贪腐罪行。“证据确凿,即刻将户部侍郎拿下!”明和孝当机立断,派人将户部侍郎打入天牢,连夜审讯。
一个月后,明和莉带着查案结果返回盛京。在朝堂之上,她将所有证据一一呈上:晋王遇刺,正是封地豪强为报复所策划,而户部侍郎因收受贿赂,不仅为豪强提供便利,还在案发后试图销毁证据。“臣恳请陛下,将豪强与户部侍郎判处死刑,其余涉案官员按律严惩,以告慰晋王殿下亡灵!”
凤启女帝看着桌上的证据,眼中满是寒意:“准奏!即刻行刑,昭告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大明律法不容侵犯,伤害亲王、欺压百姓者,无论身份高低,皆难逃法网!”
消息传到长乐宫时,盛宁太上皇正对着明家满生前送的栗子发呆。听闻刺客已被严惩,她轻轻点了点头,对着窗外飘落的雪花轻声道:“家满,你可以安息了。大明的律法,没有辜负你。”
那日之后,盛宁太上皇的身体愈发虚弱,时常对着旧物发呆,却再也没有哭过。明和乐与明和弦日日陪在她身边,为她读越鼎寄来的书信,讲明和义在北疆练兵的趣事;凤启女帝也每日抽出时间来看她,陪她吃一顿饭,聊一聊朝堂上的琐事。
冬去春来,凤启五年的桃花开得格外艳。盛宁太上皇在明和乐的搀扶下,走到长乐宫的桃树下,看着满树繁花,忽然笑道:“去年家满还说,要陪我看今年的桃花,如今……倒是我一个人看了。”
“皇姑母,”明和乐轻声安慰,“晋王殿下在天有灵,定会看到这满树桃花,也会看到大明越来越好。”
盛宁太上皇点了点头,目光望向远方——那里是越鼎的方向,是北疆的方向,是大明的万里河山。她知道,家满虽走了,但还有无数像家满一样的人,在守护着这片土地。而她能做的,便是好好活着,看着大明继续走向太平,看着孩子们都能安享盛世。
风吹过桃枝,花瓣簌簌落下,落在盛宁太上皇的发间,像是故人送来的问候。长乐宫内,茶香袅袅,欢声笑语虽不如往日喧闹,却多了几分岁月沉淀的安宁。凤启四年的这场变故,终究成了大明王朝历史上的一段过往,却也让所有人都记住了那位忠勇的晋王明家满,记住了大明律法的威严,更记住了,守护这片土地,需要每一个人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