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战争从那时开始了,一场他们始料未及的战争。
“该死!”杜骁的声音划破了指挥中心的数字空间。
十几块屏幕的光照亮了他的脸,上面满是恐慌。
“内容合法性过滤模块!他们绕过了防火墙,侵入了直播信号!”我知道这一点。
清源会,那些卑鄙小人,设计了一个针对我们的过滤器。
一个精密的陷阱,智能、动态且不断进化。
它能在发射开始前就将其阻断。
我向后靠去,目光扫过服务器架构的全息地图。
“还剩多久?”我问道,声音平淡,没有流露出内心的压力。
“几分钟,”杜骁哽咽着说,“也许只有几秒!”
我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太好了。”我早就料到了这一点。
蛮干是外行人才会做的事。
“杜骁,把诱饵布置好。就是那个国内的小平台,我们故意透露给内奸的那个。”
他困惑地盯着我。“你是认真的吗?那……那简直是自杀!”
“这是声东击西,”我说,“也是我们取胜的唯一办法。”
当杜骁手忙脚乱地去执行这个虚假计划时,我启动了备用方案,真正的计划——国家应急广播系统的备用频道。
这是避开数字过滤器的唯一办法。
这时,陈砚的声音插了进来。
“国际合作伙伴已就位。伊桑·莫里斯确认可以接入。高野健一已准备好。七个国家,同步行动。吴姈已经搞定了中立国的技术支持。等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十七个城市都已经开始直播了,他们将无计可施。”
完美。
几个小时过去了,只剩下几分钟。
城市里一片繁忙景象。
肖玦,真得感谢他,彻底改写了安保计划。
“他们习惯攻击‘重要人物’,而不是‘普通人’。”他咧嘴笑着说。
计划是这样的:用大量普通车辆。
我不会乘坐显眼的车队,而是坐一辆普通的电动巴士。
真正的车队呢?
它成了一场全城快闪活动。
几百辆共享汽车,都贴着“破晓”的标志。
这是心理战,敌人会选错目标,只能疲于追赶。
接着,到了最后的几个小时,最后的准备阶段。
指挥中心里无菌的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老段急切的消息通过通讯器传来:“先生,我们遇到问题了。嫌疑人已被控制,但她携带了微型电磁脉冲装置,在后台。”
我深吸一口气,房间里的寂静像枪声一样震耳欲聋。
然后我看向安保团队,他们的脸上写满了严峻的现实。
我下达了命令:“让她进来。”
房间里顿时一片混乱。
“先生?!”老段惊呆了。
但命令已下,无法更改。
我想让全世界都见证这一切。
真正的恐惧,不是暴力行为,而是沉默。
幕布升起。
灯光耀眼夺目,我走上舞台,舞台上的大屏幕上显示着标语:“规则,再度改变。”人群沸腾了。
我能看到她,一个小小的身影,在舞台边缘的阴影里。
那个“清洁工”,带着电磁脉冲装置,她在等待。
我知道,游戏才刚刚开始。
是时候开始演讲了,是时候告诉他们三年前发生的事了……
倒计时四十八小时,星曜科技的核心指挥室内,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冰。
杜骁的指尖在全息键盘上狂舞,脸色苍白如纸。
一串串猩红色的警报代码在他眼前疯狂跳动,像一群嗜血的蚂蟥,钻心刺骨。
“老大!”他的声音因震惊而嘶哑,“截获了!‘清源会’的内部通讯……他们疯了!”
苏凛的目光从窗外深沉的夜色中收回,平静地落在杜骁面前的全息屏上。
那份截获的情报,每一个字都透着阴狠与决绝。
国内三大直播平台的技术主管,已被重金收买。
一个名为“内容合法性过滤模块”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植入了信号传输的主干道。
这个模块,就是一把悬在“破晓计划”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旦检测到任何与“破晓”相关的关键词,它会瞬间切断直播流,并将其无情地标记为“极端言论”。
更致命的是,它的心脏——动态哈希加密算法,每两小时更换一次识别特征。
这意味着,任何常规的反制手段,都会在找到目标前就彻底失效。
指挥室内死一般的寂静,只有服务器的低沉嗡鸣。
所有人都看向苏凛,等待着他的判决。
“正面破解需要多久?”苏凛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仿佛在讨论今天的天气。
“至少六小时,而且是在他们不改变算法的前提下!我们没有六小时!”杜骁几乎要吼出来,“发布会开始后,我们只要被切断一次,公众的信任就会瞬间崩塌!”
苏凛微微颔首,似乎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
他没有看向那令人绝望的代码,而是转向杜骁,杜骁,立刻伪造一份‘备用直播方案’。”
杜骁一愣:“伪造?”
“对。”苏凛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方案内容,就写我们将弃用主平台,转而使用那家最近刚冒头的国产小众直播平台‘星火’,进行分布式推流。把技术细节做得逼真一点,漏洞留得隐蔽一些,确保看起来像是我们仓促之下的无奈之举。”
“然后呢?”
“然后,让这份文件‘不小心’地泄露出去。”苏凛的目光扫过室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们的‘朋友’,会帮我们把这份‘大礼’送到‘清源会’手里的。”
命令下达,整个团队如同一台精密至极的战争机器,瞬间高速运转。
那份精心伪造的“备用方案”,像一滴剧毒,被悄然注入了敌人的信息网络。
果不其然,仅仅三小时后,星曜安插在“清源会”外围的情报源传来消息:对方已连夜调整部署,将超过八成的网络封锁资源,如同一张巨网,全部压向了那个名不见经传的“星火”平台。
他们确信,已经扼住了星曜科技的咽喉。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调兵遣将的同时,一条真正的主通道,早已在杜骁的十指之下,悄无声息地接入了国家应急广播系统的民用备份频段。
这条通道,平日里沉寂如深海,却是受《突发事件应对法》最高级别保护的生命线。
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无权擅自中断。
这不再是一场商业竞争,苏凛直接将它升级为了国家信息安全层面的对峙。
与此同时,跨越上万公里的全球协同,也在陈砚的协调下同步展开。
“伊桑,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转播权,确认。”
“高野先生,东京涩谷的交叉路口,所有屏幕将在同一时间切换信号,明白。”
陈砚挂断与伊桑·莫里斯和高野健一的加密通讯,冷静地在任务清单上划掉了两项。
七个国家的标志性地标,将在四十八小时后,同步亮起“破晓”的光芒。
另一边,吴姈正以星曜科技首席法务官的身份,与国际电信联盟(ItU)进行着最后的交涉。
她并未提及任何商业冲突,而是巧妙地将议题引向了“文化输出的自由权利与技术壁垒”。
一份措辞严谨的临时通信保障申请,配上数个国际知名文化基金的联合背书,成功为“破晓计划”的全球直播,争取到了中立国的技术支持。
当“清源会”的指挥中心终于从数据异常中嗅到一丝不对劲,猛然惊觉自己扑向的只是一个幻影时,为时已晚。
从伦敦到悉尼,从开普敦到里约,全球十七个主要城市的直播节点,已经全部进入了最后的待机状态,如同一颗颗等待引爆的星辰,静候着那一刻的到来。
距离发布会仅剩三小时。
肖玦亲自坐镇安保中心,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沟壑纵横,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
他一把将原定的武装护送路线图撕得粉碎。
“所有A级护卫方案,全部取消。”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副手大惊失色:“肖总!这太冒险了!我们必须保证苏总的绝对安全!”
“绝对安全?”肖玦冷笑一声,指向窗外川流不息的城市动脉,“你告诉我,什么是绝对安全?是防弹车队,还是前呼后拥的保镖?”
他转向陈砚,沉声解释:“他们习惯了瞄准聚光灯下的‘重要人物’,却从来不擅长在人海里寻找一个‘普通人’。苏总将乘坐一辆没有任何标识的电动巴士,混在晚高峰的车流里,穿越整个城市中心。”
就在陈砚还在消化这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计划时,肖玦的指令已经通过加密频道下达。
那一刻,仿佛一声无声的号令。
全城,数百辆刚刚完成载客任务的网约车,在同一时间,于后车窗的位置,悄然亮起了一枚统一的、闪烁着微光的“破晓”主题车贴。
它们没有鸣笛,没有聚集,只是像往常一样行驶在各自的道路上,汇入钢铁洪流。
但当这些散落的光点连成一片,从城市的上空俯瞰,就仿佛一条条无声的宣言,一场席卷全城的街头快闪。
它们是苏凛的护卫,也是“破晓”的信徒。
肖玦看着监控画面中那震撼的一幕,喃喃自语:“我们要让他们意识到,这一次,他们的敌人无处不在——也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发布会现场,后台。
时间只剩下最后十分钟。
巨大的幕布隔绝了外面山呼海啸般的期待声。
苏凛独自站在台前,调试着胸口的微型麦克风,神情专注而平静。
就在这时,他的耳麦中传来老段急促而压抑的低语:“苏总,紧急情况!安检口发现一名自称清洁工的女性,在后台滞留超时。她的工具箱夹层里,藏有微型Emp装置!威力足以瘫痪方圆十米内所有未做屏蔽的电子设备,包括您身上的这套系统!”
Emp——电磁脉冲炸弹。无声的刺客。
安保人员已经准备动手,只等苏凛一声令下。
然而,苏凛的回答却让耳麦另一头的老段陷入了死寂。
“让她进来。”
“……苏总?”老段以为自己听错了。
“我再说一遍,放行,让她进来。”苏凛的语气没有丝毫起伏,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缓缓转身,隔着厚重的幕布,望向了那无数个即将亮起的镜头方向,眸光冷冽如刃。
“他们以为还能像过去一样,在阴影里动手,在沉默中杀人。”
“我要全世界都亲眼看见,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万众瞩目之中,依然有人敢对我们动手。”
他的声音透过耳麦,清晰地传到每一个核心成员的耳中,带着一种令人战栗的决绝。
“告诉肖玦,真正的恐惧,不是暴力,是沉默。而今天我们——就是要打破它。”
话音落下的瞬间,他抬手,对着总控室的方向,做了一个“开始”的手势。
沉重的幕布,伴随着雄浑激昂的音乐,缓缓升起。
刺眼的光柱瞬间将他笼罩,台下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扑面而来。
而在他身后那块贯穿整个舞台的巨型屏幕上,一行简洁而霸道的英文,赫然亮起,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所有旧时代的脸上:
Rule changed. Again.
(规则,再度改变。)
苏凛站在光芒的中央,感受着来自全球亿万目光的注视。
他甚至能用眼角的余光,瞥见那个提着工具箱的“清洁工”,正不动声色地,混在工作人员中,一步步向舞台侧面靠近。
整个世界都在等待他开口。
他深吸一口气,那股熟悉的、混杂着干燥冰和电子元件味道的空气涌入肺中。
他握紧了手中的控制器,仿佛握住了整个时代的脉搏。
一切的喧嚣,都在他抬起手时,归于寂静。
他看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期待与渴望的脸庞,看着镜头后那无数双等待见证历史的眼睛,缓缓开口,声音通过国家应急广播频段,通过全球十七城的巨幕,清晰地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他的故事,将从一个无人知晓的起点开始。
“三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