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大人最近来得特别勤快,而且画风突变——官袍下摆总是沾着木屑,乌纱帽上偶尔挂着刨花,活像个走错片场的木匠。
事情要从他上次视察说起。那天县令正听刘远洋汇报农事,突然被王石头新做的“自动翻书架”吸引。这个用竹片和麻绳组成的小机关,轻轻一拉就能翻页,把县令看得两眼放光。
“妙啊!”县令围着书架转了三圈,“此物甚合本官心意!”
从此县令就开启了疯狂发明模式。先是改良了惊堂木,装上弹簧后一拍能自动回弹,结果升堂时惊堂木飞出去砸中了师爷。接着改造毛笔,说是要做出“永不蘸墨”的毛笔,把县衙书房溅得到处都是墨点。
最离谱的是某天深夜,县令突发奇想要做“自动盖印机”,结果机关失灵,县衙大印被弹飞出去,全衙役举着火把找了半宿,最后在房梁的燕子窝里找到了官印。
刘远洋被请到县衙当技术顾问时,看着满屋子奇形怪状的“发明”,差点以为走进了哪个山寨工坊。
“刘爱卿请看!”县令兴奋地展示他的最新作品——一顶装着小型水车的官帽,“本官借鉴了贵村的水车原理,天热时拉动这根绳,就能扇风纳凉!”
刘远洋盯着那顶哗啦作响的官帽,艰难地咽了咽口水:“大人……您上朝时也戴这个?”
“那是自然!”县令得意地捋须,不料扯到水车绳子,帽子突然转得快如风车,把他精心打理的胡须卷进去好几根。
现场一片混乱。衙役们想笑不敢笑,憋得满脸通红。刘远洋拼命低头研究地板缝隙,肩膀抖得像是发了疟疾。
等县令抢救回胡子,悻悻地摘下官帽:“看来还需改进……”
为免县令把县衙拆了,刘远洋想了个主意。他在刘家坳专门开辟了个“官民同乐发明角”,邀请县令每月十五来与村民交流技艺。
这下可热闹了。县令穿着便服混在村民中间,为谁的纺车转得快争得面红耳赤,跟王石头讨论齿轮咬合时差点打起来。有次县令和刘老憨比赛做榫卯,输了的要请全村吃烧鸡,结果县令输得差点当掉官印。
不过这番胡闹倒带来意外收获。某次县令在发明角突发灵感,设计出个“卷宗自动分拣架”,大大提升了县衙办事效率。后来这个发明还被知府大人看中,在全省推广。
现在县令来得更勤了,美其名曰“体察民情”。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他是来蹭刘根生新做的木工工具,顺便偷师王石头最新的机关设计。
这天县令又猫在工棚里,跟刘远洋商量:“刘爱卿,你说本官要是做个会自动写判词的毛笔……”
“大人!”刘远洋吓得跳起来,“这个真不行!判词得亲笔写才作数!”
县令遗憾地咂咂嘴,转而又眼睛发亮:“那做个升堂时能自动喊‘威武’的装置总可以吧?”
望着县令跃跃欲试的表情,刘远洋突然很想知道——当年科举到底考不考手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