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洋现在最怕两件事:一是有人喊他“刘秀才”,二是有人拿着纸笔来找他“请教”。
这天他正猫在工棚里帮刘根生调试新改进的犁铧,王石头火急火燎地跑进来:“远洋哥!不好了!县学来了十几个书生,说要跟你学习‘经世致用’之道!”
刘远洋手一滑,锤子差点砸到脚。这些书生怕不是又来听他背《论语》的吧?
果然,一出门就被十几个青衫书生围住了。为首的是个面容清秀的年轻人,恭敬行礼:“晚生李文渊,久仰刘先生‘格物致知’之名,特率同窗前来请教。”
刘远洋头皮发麻,硬着头皮把人带到夜校教室。他心想这回完了,难道要跟这群学霸讨论《周易》与曲辕犁的辩证关系?
没想到李文渊开口就问:“先生,我等读《王祯农书》,见其中‘耕田’篇有云……”
刘远洋一听农书,顿时来了精神。等李文渊背完那段佶屈聱牙的文言文,他轻松接话:“这段讲的是深耕要诀,简单说就是犁地不能只刮表皮,得深翻,把底下的肥土翻上来。”
说着顺手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起示意图:“你们看,就像这样,犁铧角度很关键……”
书生们看得目瞪口呆——他们钻研半天的经文,被刘远洋三言两语就说明白了!
接下来的场面就控制不住了。书生们争先恐后地提问:
“先生,《农政全书》里说的‘区田法’当真可行?”
“《陈旉农书》里提到的烤田之法,学生始终不解其意……”
“请问先生如何看待《耒耜经》中的……”
刘远洋来者不拒,把那些深奥的农学经典用大白话讲得明明白白,还配上现场演示。讲到兴起,直接带着书生们下地实操。
于是刘家坳的田埂上出现了奇景:一群书生挽着袖子,笨手笨脚地扶着曲辕犁,嘴里还念念有词:“原来这就是‘陂耕法’!”“深一寸果然省三分力!”
最逗的是李文渊,犁地时太投入,一脚踩进泥坑,爬起来还不忘感慨:“《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今日方知实践之要!”
王石头在旁边看得直乐,偷偷对狗娃说:“这些书生比咱们当初还疯魔!”
三天后,书生们依依不舍地告辞。李文渊郑重行礼:“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晚生回去定将先生所教整理成册,惠及更多同窗。”
他们前脚刚走,后脚又来了几个瓷匠,说是要请教木炭烧窑的火候把控。
接着是邻县的果农,来学习修枝嫁接。
最后连寺庙的和尚都来了,说要请教怎么给菜地施肥!
刘远洋忙得团团转,苦着脸对刘小丫说:“我这哪是秀才,分明是杂货铺掌柜!”
刘小丫一边记账一边笑:“哥,现在来找你的都要提前排队了。张婶说要收号牌费呢!”
这天晚上,刘远洋累得瘫在椅子上,看着墙上挂着的“农术秀才”匾额直叹气。他现在宁愿回去啃《论语》,至少不用一天解释八十遍粪肥发酵原理。
王石头兴冲冲地跑来:“远洋哥!好消息!县令说要把咱们村定为‘农术研习所’,拨了五十两银子!”
刘远洋眼前一黑。
这是要把他累死在讲台上的节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