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庄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但那场如同神迹般的“净灵”之光,却已随着幸存“剑堂”弟子们的口述,以及“诗阁”有意无意的推动,如同长了翅膀的种子,乘着秋风,迅速播撒向四面八方。
起初,这消息还只是在小范围内引起震动,被许多人视为夸大其词的传闻。毕竟,“挥手间青光漫天,涤荡邪秽,令妖魔复归人形”,这听起来更像是志怪传奇,而非人间所能有的手段。
然而,当几批来自不同渠道、互不隶属的逃难百姓,都信誓旦旦地描述着相似的场景——一位青衫谪仙于血火废墟中起舞,青光所过,污秽尽消,疯狂的“狼人”恢复平静——时,怀疑开始动摇了。
紧接着,更具体、更具冲击力的“证据”开始出现。
先是宋州、汴州等地与侠客盟或有往来、或心存善意的中小型江湖势力、地方豪强,收到了来自扬州基地的、由杜甫亲自执笔、盖有李白印信的“盟书”副本。盟书中不仅痛陈安禄山勾结域外天魔、以“血狼蛊”荼毒生灵的罪行,更附上了经过简化的、关于“血狼蛊”特征的描述以及基础的防护与辨识要点,甚至还有一套极其简易、几乎人人可学的“净灵呼吸法”(实为青帝长生诀最粗浅的吐纳功夫,虽无克敌之能,却也能稍微安定心神,增强对邪气侵蚀的抵抗力)。
这份盟书,不再是空泛的大义号召,而是实打实的、关乎身家性命的“救命稻草”!尤其是当一些小股流窜的、疑似感染了“血狼蛊”的乱兵或土匪在试图袭击村镇时,当地百姓或义军依循盟书要点,以火把、石灰、特制草药烟熏等方式进行抵抗,竟真的有效遏制了对方的凶焰后,“李白”与“侠客盟”的名字,瞬间从传闻变成了希望的象征!
“听说了吗?扬州的李谪仙,得了仙人传授,专克北边那些吃人的妖怪!”
“可不是!俺表舅家那边遭了灾,就是按李仙人传下的法子,用艾草混着雄黄烧烟,才把那些发疯的胡兵挡在村外!”
“侠客盟!那是真正替天行道、护佑咱们老百姓的!比那些光知道跑路的官老爷强多了!”
诸如此类的议论,在茶馆酒肆、田间地头悄然流传。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开始围绕着“侠客盟”这三个字凝聚。
而真正将这股暗流推向高潮的,是数日后,发生在宋州边境的另一场战斗。
一支约两百人的安禄山叛军先锋,其中混杂了三十余名“血狼蛊”兵,试图强攻一处由当地乡勇和部分溃退官军联合据守的坞堡。坞堡眼看不支,恰逢一支奉命北上侦查、由五十名“剑堂”精锐组成的小队途经此地。
带队的小队长并非什么知名人物,只是雷万春麾下一名普通的伙长,名叫赵铁柱。他当机立断,率队从侧翼发起突袭!
战斗并无太多花哨。五十名“剑堂”弟子,臂缠白布,三人一组,结成最简单的三才阵。他们手中的兵刃并非神兵利器,但挥舞间,隐约带着一丝长生诀的绵长后劲;他们配备的弩箭,箭簇上闪烁着微弱的净灵青光。
面对狂扑而来的“血狼蛊”兵,赵铁柱牢记训练要点,不与其硬拼力气,而是利用阵型变化,不断游斗、骚扰,专门以净灵弩箭射击其关节、眼窝等薄弱之处,或是引导其撞向同伴、落入陷阱。当一名“血狼蛊”兵狂性大发,冲破阵型,即将撕裂一名年轻乡勇时,赵铁柱怒吼着迎上,他没有李白的惊天修为,只是将连日来苦修的、那丝微薄的“净灵”意念融入刀中,拼着硬受对方一爪,将手中横刀狠狠捅入了那蛊兵的心窝!
刀身之上,那微弱得几乎看不见的青色光晕一闪而逝。
那蛊兵前冲的动作猛地一滞,赤红的眼中闪过一丝极其短暂的茫然,随即才轰然倒地。
这一幕,被坞堡墙头上无数双眼睛看得清清楚楚!
“杀了!他们能杀死那些怪物!”墙头上爆发出劫后余生的狂喜欢呼!
最终,这支五十人的“剑堂”小队,凭借精良的装备、初步成型的功法、严明的纪律以及那股“净灵”之意带来的克制效果,硬生生配合坞堡守军,将来犯的两百叛军击退,斩杀包括十余名“血狼蛊”兵在内的近百敌人,自身仅伤亡十余人!
消息传开,举城欢腾!这一次,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传说,而是发生在身边、无数人亲眼目睹的真实战例!
“侠客盟!是侠客盟的李先生派来的天兵!”
“李先生传下的法子和兵器,真的管用!”
“我等有救了!江南有救了!”
赵铁柱和他那五十名兄弟,一时间成了方圆百里内交口称赞的英雄。而他们背后那位“青衫谪仙”、“诗剑侠”李太白,其声望更是如日中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仿佛一夜之间,通往扬州侠客盟基地的各条道路上,变得异常“拥挤”起来。
有听闻消息、慕名而来投靠的江湖豪客、武林名宿。他们或单枪匹马,或带着整个山寨、镖局的人手前来,所求无非是得到一个庇护,更希望能学到那克制魔物的无上法门。基地外围的接待处,几乎被这些人挤爆,负责甄别的“诗阁”文士和“剑堂”弟子忙得脚不沾地。
“俺是黄河帮的刘大刀!久仰李盟主大名,特率全帮七十二名弟兄前来投靠,愿效犬马之劳!”
“在下金陵‘燕子门’李三,别无所长,唯轻功尚可,愿为盟主传递消息,探查敌情!”
“让开让开!俺们是淮南‘铁掌帮’的!听说李盟主这儿有能打妖怪的真本事,俺们是来学艺的!”
更有许多不堪叛军肆虐、或是家园已被摧毁的流民、溃兵,如同百川归海,向着扬州方向涌来。他们或许没有高强的武艺,但求生的本能告诉他们,只有那里,才有活下去的希望。基地外围,开始搭建起连绵的临时营地,杜甫不得不抽调大量人手,负责安置、甄别这些源源不断涌来的人口,从中遴选青壮补充“剑堂”,安排老弱妇孺从事后勤劳作。
甚至,一些尚在观望的地方官员、手握兵权的低级将领,也开始暗中派遣心腹,带着礼物和书信,秘密前来接触,试探合作的可能性。
原本还算是隐秘的基地,如今已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那飘扬的、绣着“侠”字与青莲剑徽的旗帜,仿佛具有了某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所有在黑暗中挣扎的人们,向着这片最后的希望之地汇聚。
这一日,基地核心议事堂内。
高适看着各地汇总来的投靠名册和物资清单,饶是他素来沉稳,也不禁有些动容:“太白,如今每日前来投靠的各方豪杰与百姓,已逾数百之众!照此下去,不出半月,我盟可控之兵力,恐能翻上一番!只是……粮草物资的消耗,也急剧增加,后勤压力巨大。”
雷万春则咧着嘴笑道:“人多好啊!人多力量大!正好让俺老雷好好操练操练,练出一支真正的虎狼之师,到时候跟安禄山那狗贼真刀真枪干一场!”
杜甫抚须,眼中既有欣慰,也有深深的忧虑:“声望鹊起,固然是好事,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等如今已成安禄山的眼中钉、肉中刺,恐怕……接下来的攻击,会更加猛烈和不择手段。而且,人员繁杂,难免良莠不齐,需严防奸细混入。”
李白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校场上正在加紧操练、以及基地外围那一片熙熙攘攘的景象。他的目光平静而深邃。
“杜兄所虑极是。然,大势如此,非我等所能阻挡。”他缓缓道,“既然这面旗帜已经竖起,吸引了八方志士,那我们就必须将它扛得更稳,让它成为这乱世之中,永不坠落的光明!”
他转过身,看向三人,语气斩钉截铁:“来者不拒,但需严加甄别!‘七章约法’便是铁律,无论来自何方,是何身份,入我侠客盟,便需遵守!触犯者,严惩不贷!”
“高兄,整军备战之事,万不可因人员涌入而松懈,反而要更加严格!要以老带新,尽快让新加入的兄弟形成战斗力!”
“万春,训练之事,你多费心。不仅要练其技,更要铸其魂!要让他们明白,为何而战!”
“子美兄,后勤与内部肃查,至关重要!同时,‘诗阁’要加大宣传,不仅要扬我之名,更要揭露叛军之暴行,阐明此战之性质,凝聚人心!”
一条条指令清晰明确,将因声望暴涨而可能带来的混乱与压力,化为了更加有序和强大的动力。
众人肃然领命。
李白再次望向北方,那里,阴云密布,雷霆将至。
但他知道,在这里,在这面已然高擎的义帜之下,希望的星火已然汇聚,即将化作燎原之势,去迎击那滔天的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