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这边一片喜庆。
网友们表示,有本事,把所有外籍员工都禁了。
果然,拱火无师自通。
认真投入做事的时候,时间过得是非常快的。
对于培训基地的学员来说,每天睁开眼睛就是开始分析方案,寻找问题,给出替代性的解决方法。三个月即将过去,对他们来说,这三个月的成长,比过去十年都多。
对于培训基地的学员来说,每一天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投入到分析方案、寻找问题、提出替代性解决方法的循环中。讨论、试验、修改、再讨论,几乎没有空隙的喘息时间。
随着时间推移,他们逐渐熟练,讨论的节奏也越来越快,甚至有不少人在拿到方案的第一遍阅读中,就能敏锐地发现其中的漏洞或可优化的地方。
这种任督二脉被打通的感觉,让他们既惊讶又兴奋——仿佛原本散乱的知识和思维,在高强度训练下终于形成了强大的力量。就像在脑海中建起了一个微缩的世界,所有的环节、逻辑和问题都清晰可见,了如指掌。
三个月的时间即将过去,而这三个月的成长,对他们而言,比过去十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都要丰厚。每一个逻辑漏洞的发现,每一次实验的迭代,都是他们思维能力的突破;每一次讨论的碰撞,都是他们独立判断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
回头看,这段高强度、高压力的训练不仅让他们的专业能力迅速提升,更让他们学会了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冷静分析、快速决策——真正触及了科研的核心能力。
姜蕴宁在结业会议上神情平静,但目光里透着温暖与肯定:“辛苦你们了。这一年多来,你们经历了无数次试验、失败和讨论,每一次努力都值得被肯定。”
她微微停顿,环视全场,嘴角上扬,“现在,请为自己热烈鼓掌——这是你们应得的掌声,也是对这段成长历程最真实的认可。”
掌声在会议室里响起,起初有些拘谨,但很快便越发热烈。
有人笑了,有人眼眶微红。这一路走过来有多难,他们都不敢轻易言说——若是当初告诉自己,要过这样的生活,他们是否有勇气踏出第一步。
姜蕴宁扫视全场,语气平静而坚定:“除了钱程将继续落地这次培训时设计的方案。接下来,你们其他人将各自奔赴真正的‘战场’,一切安排已妥当。根据手上的通知收拾行李,到了目的地后,相关负责人会对你们进行考核。即便考核未过,也无需焦虑——回来这里,我会给你们兜底。”
她微微停顿,目光温和而有力:“话不多说,祝你们前程似锦,得偿所愿,不负此生。”
除了苏修远,姜蕴宁没有另外留下学员。
她在将结业报告上传至科技部的同时,还附上了一份高性能发动机的立项报告。那份立项报告里,标注了研发目标、技术指标和可行性分析,人员配置和时间节点,显示出她在科研培训和重大项目推进上同样井然有序。
科技部在审阅结业报告时,不免感到惊讶——三个月时间,学员们的能力竟然有如此显着的飞跃,这种质的变化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不过,他们并没有将这些感受反馈给姜蕴宁。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将直接进入一线项目团队,各项目负责人的考核也即将展开。
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遛一溜就知道了。
于晴如愿以偿,来到了军工所,准备研究导弹设备。
在培训的一年里,除了常规要求,姜蕴宁还特别让她加强了弹道学计算、导引系统原理以及高温材料性能分析等专项知识,并叮嘱她:“这些能力,将来在实际项目中一定会用得上。”
导弹研究的负责人魏立恒对于所谓的跨领域人才一直持怀疑态度。他冷静地翻阅于晴随培训基地送来的资料,眉头微微皱起——内容是不是有点言过其实?
既然如此,魏立恒也不浪费时间,他决定用实战考核来验证她的能力。
于是于晴行李刚放下,就到会议室开始了针对她的考核。
考核方式并不简单,总共包含三部分:理论分析、实验模拟、应急问题处理。
理论分析——针对导弹飞行轨迹、导引系统和材料性能提出优化方案,考察她能否在复杂问题中迅速找到关键点。
实验模拟——安排小型模拟试验,让她设计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再对数据进行分析与修正,检验实际操作能力。
应急问题处理——刻意制造突发问题或数据异常,观察她在压力下的判断力与临场应变能力。
整整一天的时间。
于晴完成最后一项时,魏立恒已经震惊了。
效果远超预期。
他盯着于晴问道:“你们这一批学员,总共有多少人?”
于晴老实回答:“总共六十六个。”
魏立恒眉头一皱,立刻叫来助理小陈:“帮我找到科技部要跨领域培训基地负责人姜蕴宁的电话,立刻,马上!”
转头看向于晴,他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等下小陈会带你去办理入职手续,有需要的直接提。”
说完,他匆匆离开,步伐急促。
已经晚上十点,科技部的电话仍然没停过。从下午四点开始,电话就陆续响个不停,所有人的目的只有一个:找到科技部或者姜蕴宁,把学员“要过来”。
“没有了!没有了!指标都分配好了,又不是大白菜,哪能随便多拿几颗?别人多要两颗,你多要两颗,那不公平。你们看看,人家姜蕴宁自己组建团队,也一点名额没留!”
徐良诚在办公室听助理的汇报,震惊一词他都说腻了。
所有接收这批学员的项目负责人,无一例外地打电话过来——想靠关系、打感情牌,多要几个人。他们还信誓旦旦地说,基地空位多,人有多少都要,多多益善。
呵呵~
脸是一点不疼。
当初谁撂下话说——“别什么小菜鸟都往我们这里送,我们又不是收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