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举心念引动,饕世道体如太古凶兽苏醒,磅礴吸力自其周身窍穴喷薄而出,化作无形漩涡,笼罩整座藏兵阁。
“吞!”
道音只在灵台回响,无声于外。
殿内景象,于寂静中渐变:
架上灵器,灵光徐徐黯淡,精华如雾霭蒸腾,丝丝缕缕,汇入王举周身微不可查的混沌气旋。
符宝灵纹悄然瓦解,秘力如溪流归海。灵晶矿石,光华内敛,渐成凡石,其中金气灵气,被无声抽离。
饕餮之噬,亦可如细雨润物。
海量资粮入体,混沌道基默然运转,恰似大壑容水,不增不减。
诸般异种能量,入得混沌道基,便如盐入大海,自然化归本源,滋养道基,补益兵髓灵性。
殿内灵机水平缓缓下降,如同自然消散,未引禁制半分波澜。
道途玄理,于微处见真章:
饕世道体,不仅在吞天噬地之狂放,亦在潜移默化之精微。
不动声色间,夺其造化,方显手段高明。
王举周身气机,于沉寂中悄然攀升。
混沌者,未始有封,大道之原。能纳清浊,可容万有。
金主杀伐,其气锐利,正合兵戈征伐之真意,补益“万化兵髓”之本源,亦壮王举攻伐之术。
诸器灵性,乃匠心与道韵凝结,吞噬之,可触类旁通,明悟诸般炼器、御器之法理,丰富混沌之道途见识。
磅礴灵机,更是推动修为攀升之薪柴,如水涨船高。
四境壁垒如水到渠成,悄然洞开,直抵中期,根基浑厚,气韵内藏。
他身后兵戈虚影一闪而逝,尽数收敛于混沌之中。
“大道如窃,不动干戈取天机。大道如饕,纳万类以养己身,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此亦混沌之妙用。”
满殿珍藏,十之七八已化资粮,然外界竟无人察觉。
王举眸光平静。
“目的已达,此地不宜久留。”
他心念微动,无天魔丹悄然流转,墨色光华内蕴,散出一缕玄奥道韵,如轻纱薄雾,将其周身气机、因果、命数尽数笼罩、隔绝。
此乃“无天绝迹”之妙用,虽非斗战之法,却是隐匿潜行之无上法门。
在此状态下,他仿佛自天地间暂时“消失”,纵有高人推演天机,亦难察其踪。
他身形如鬼魅,未起半分波澜,已自那“万化兵髓”原所在之祭坛悄然离去。
步伐看似舒缓,实则暗合天地脉络,几步之间,已至藏兵阁紧闭的大门前。
那笼罩阁楼的禁制光幕依旧流淌,符文明灭,却对他视若无睹。无天魔丹之力扭曲了周遭规则,使得这禁制将他判定为“不存在”之物。
王举身形不停,如虚似幻,径直穿过了那如水银般的光幕,如同穿过一道无物的涟漪,悄无声息地来到了阁外。
此时,月华初上,清辉洒落宗门山峦。
远处偶有巡山弟子的遁光划过天际,却无一人将目光投向这看似平静的藏兵阁,更无人察觉,一道无形的影子已融入夜色,飘然远遁。
他未御空,亦未施展惊世遁法,只是凭借对气机的微妙掌控与无天魔丹的遮蔽,沿着山影暗处,几步一幻,身形在真实与虚幻间闪烁,不多时便已远离藏兵阁。
立于一座孤峰之巅,回望那依旧灯火零星、毫无所觉的宗门,王举眼中无喜无悲。
混沌之道,可吞天噬地,亦可寂灭无痕。
此番吞噬,修为精进,底蕴更厚,且未惊动任何势力,正是最理想的结果。
不过。
王举并未急于远遁,他于孤峰暗处静立,双眸之中气韵流转,已然催动了玄鉴瞳,抬首望气。
寻常修士眼中静谧的宗门夜景,在他此刻的视野里,却是另一番光景:
只见那宗门上空,万千气机交织,大部分弟子门人的气运皆如萤火,微弱而驳杂,汇聚成一片朦胧的氤氲。
然而,在这片氤氲之中,却有三道气运光柱尤为醒目,如黑夜中的明月,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第一道气运,赤红如血,煞气冲霄!
其形如烽火狼烟,笔直贯入夜空,光柱之中隐有金戈铁马之虚影奔腾咆哮,更带着一股尸山血海般的惨烈杀伐之意。
此等气运,主征伐,掌兵燹,其宿主注定要在无尽的战斗与杀戮中崛起,乃是天生的战场战场杀神,未来若是成长起来,必是一方巨擘,甚至可能搅动一域风云。
第二道气运,青紫交缠,贵不可言!
此气运光柱虽不及第一道那般杀气凛然,却更为恢弘磅礴,色呈青紫,乃是极贵之象。
光柱顶端,隐隐有华盖虚影凝聚,垂下道道璎珞般的祥瑞之气。
身负此等气运者,往往天命所钟,奇遇不断,逢凶化吉,有统领一方、建立不朽基业之潜质,乃是天生的领袖。
第三道气运,纯白浩然,正气凛然!
这道光柱纯净无比,宛如实质般的白玉,散发着中正平和、却又坚韧不拔的意念。
光柱周围,有淡淡的书卷虚影与礼乐之声环绕,此乃圣贤之姿,秉持正道,心性坚毅,往往能于微末中恪守本心,引动浩然正气,教化一方,其成长潜力,未必在杀伐与帝王气运之下。
“好!好!好!”
王举眼中光芒大盛,非但没有因这三道气运的堂皇正大而退缩,反而露出了见猎心喜的神色。
“赤红杀运,可为我磨砺锋芒之砺刀石;青紫王气,可成我混沌道途下臣服之帝君;纯白浩然……正可印证我佛魔度化之理念!”
“此等璞玉,弃之荒野,岂非暴殄天物?”
王举嘴角勾起一抹混沌难明的笑意,“合该入我彀中,为我道途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