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琼林宴后贺标再次见到李醉树。
他不知道该去怎么形容眼前的这个人,虽顶着张人畜无害的脸,那双桃花眼中却有着毫不遮掩的算计和凶狠。
“我读了你的文章,确实是行云流水,字字珠玑,不知师承哪位名家?”贺标从棋盒捡起一枚白子,落在棋盘正中。
抛开私人恩怨不谈,李醉树的这篇文章文风严谨,精准切中时弊,担得起这探花之名。
李醉树在白子旁落下一枚黑子:“多谢太子殿下赏识,臣学疏才浅,幼时略得家父指点一二,算不得什么名家。后经历战乱,温饱尚不能保证,又何来闲钱拜师?”
“那便罢了。”贺标又问,“那你家在何处,可是第一次来上元城?”
“这一路都曾遇到过什么人?”
“在这之前,又可曾与什么人有过什么恩怨?”
棋盘上,黑子已被白子包围,只剩最后一口“气”。
“殿下若是怀疑臣有陷害毕大人的嫌疑,大可明说。或是找到证据,把臣移交给刑部。而不是以欣赏文章的理由,特意将臣召至东宫,私下审问。”李醉树轻松落下最后一子,突破白子形成的包围圈。
并强调“私下”二字。
“你还敢主动提他。”贺标打翻棋盘,抓住李醉树的衣领,“那好,我问你,你为何要陷害毕安?”
“是不是你,模仿毕安的笔迹,伪造他与赖进士有书信往来的假象?”
黑白棋子混杂着散落一地,李醉树面容平静地看着贺标,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只是以无关痛痒的语气重复道:“殿下息怒。”
贺标松开抓着李醉树衣领的手。
到底是他手中没有证据,不然怎么会放任李醉树逍遥至此?
几乎是同一时间,汪芷年也在鸡鸣寺内见到了虚存。
她可以确认,在她眼前站着的这个人就是虚存。
两张相同的面容,相同的眉眼,还有眉间分毫不差的红点。
世上竟有两个长相一模一样的人。
“施主为何总是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见汪芷年若有所思,寂善问道。
汪芷年回过神来,解释说:“想必是最近没休息好,不是什么大事,让住持见笑了。”
寂善听后松了口气:“既如此,施主莫怪老衲多嘴,施主身子不适,那寺庙这种地方还是少来。鸡鸣寺内香火不断,阴气又重,只怕会冲撞了施主。”
显而易见的逐客令。
汪芷年看着一直默不作声的虚存,心中的疑惑只增不减。
寂善对虚存的态度远比她想象中要亲厚。
每每涉及到虚存,寂善都会表现得很紧张。
虽然是养子,关切程度却如同亲生儿子,甚至远超过亲生儿子。
不过这不是她今日来到这里的目的,只要证明虚存的确在鸡鸣寺内,那她今日就不算白来。
“此人是冲着你们来的。”汪芷年走后,寂善转头看向身旁的养子,“你们最近又在谋划些什么?”
虚存摇了摇头,什么都没说。
“罢了。”寂善的语气有些无可奈何,“我年纪大了,也管不了什么。他有他自己的主意,有他自己想做的事。我只求你们别做得太出格,别残害无辜就是了。”
寂善是在鸡鸣山下的雪地里带回虚存的。
那一年,天临帝率军攻打上元。
前朝廷对当时的守城将领下了死命令,无论付出任何代价,必须守住上元城。
起义军与前朝廷僵持了三天三夜后,守城将领放弃抵抗,带众士兵投诚天临帝。
但当起义军打开城门,进入城内时,城内早已是生灵涂炭。
为了防止起义军进城,前朝廷提前封死了所有能出城的出入口。
整个上元城犹如铁壁铜墙,将所有没来得及逃出城外的百姓困死其中。
没有粮食的供应,这些百姓只能在城中等死。
而虚存,则是侥幸逃出城外的那批幸运儿之一。
他一路忍着寒冷和饥饿跑到鸡鸣山下,最终体力不支晕倒在雪地里,被下山化缘的寂善捡到。
“这些年来,我一直拿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希望他能早日放下仇恨,可他越陷越深。”寂善的眼中流露出怜悯。
两军交战,百姓受苦。
其实寂善心里明白,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同时他也明白,冤冤相报,没有尽头。
或许从他的立场来看,他没有资格去劝说虚存放下仇恨。
但虚存到底是他从小就带在身边,亲手抚养长大的孩子,他实在不忍看着虚存走上歧路。
不知何时,虚存已经离开了。
去年冬天寺中枯死的老树旁,又多了几棵抽出新芽的小树。
从前的橘猫也做了母亲,不再粘人,见到虚存也没有要亲近的意思。
汪芷年回到东宫时,李醉树不在,贺标正一个人看着地上的棋子出神。
好不容易找到的线索又断了。
“就算证明李醉树不是虚存,那也不能洗清他身上的嫌疑。”贺标咬牙切齿地说。
经此一事,他与李醉树之间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可恨他手中没有证据,只能盼着汪茂年那边能找到什么有用的证据,替他出了这口恶气。
不多时,汪茂年来了。
遗憾的是,他此行一无所获。
“毕安家中和赖进士的住所都已被搜刮干净,还有锦衣卫看管,根本进不去。”
贺标仍是一肚子气:“难道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毕安被冤枉不成?”
“要不你去跟陛下服个软,认个错,让陛下把案子交给你审理,毕安不就有救了吗?”汪茂年说。
这段时日,天临帝是一步都不肯踏进东宫。虽有吴语奉旨常来看望,或送些东西,但终究是隔着一层。
长此以往下去,别说是还毕安清白,就连贺标和天临帝之间的父子情分,也要岌岌可危了。
贺标闭着眼,默不作声,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
他确实还在同天临帝置气。
毕竟他只是在装病,天临帝不来,他完全可以去。
他们父子二人,都在等对方先低头,却又都不肯先低头。
僵持间,吴语再次来到东宫。
“太子殿下,毕大人说想见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