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茶室里包括丁承平在内一共五人,其中一人是此地的掌柜,姓金;另两人彭老爷没有为其介绍,但从穿着来看,也应是商人。
几人在小声的聊着天,主要谈论的是此前辰州兵变以及靖州厢军回程时烧杀抢掠导致的流民过境。
没有多久,似乎前院又进来了人,金掌柜一声告罪,起身离开。
当金掌柜这回带进来三人后,茶室的几人都站了起来,丁承平也一样。
丁承平只是快速的扫了一眼,然后马上低下头,身子躬了下去,双手执揖礼。
因为这回进来的三人中,后两人都是官,当先的一位虽然身着常服,但能走在官员的前方,你只要是个正常人就知道身份地位不凡。
大夏国的官服纷繁复杂,涵盖了祭服、朝服、公服、时服、戎服以及丧服等多个类别。
其中,公服是大夏朝官员的常态服饰,其标准配备包括圆领大袖的襕袍、展脚幞头帽,以及革带。在服色方面,沿袭了前朝大虞朝的制度,三品以上的官员穿着紫色服饰,五品以上则着朱色,七品以上为绿色,而九品以上则穿青色。
进来的两位官员其中一人身着绿色的大袖襕袍,另一人是青色。
也就证明此二人一位至少是七品官员,另一位是九品。
当先那人没有身着官服,一身平民装扮,但衣物用料之华丽,绸缎之精美,身上还挂着精致的玉佩,只要你不瞎都能看出来此人来历不凡。
让丁承平有些意外的是,此时进来的三人都出人意料的年轻,而包括自己岳丈在内的几名商人却年纪不小。
“参见王爷。”
这声称呼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丁承平模仿着几人模样称呼且行礼。
“免礼,几位都是老朋友,不用这么客气,坐,坐。”
这位王爷年龄不大,性子倒是温和。
几人再次坐下,两位陪同而来的官员也坐了下来。
在一个讲尊卑重视身份的王朝,这座位也是有讲究的,分主次、讲尊卑。
大夏国排座位,最先看重的是方向。
因为大夏国建筑多坐北朝南,朝南的位置能晒到太阳、避开北风,既舒适又显气派,久而久之就成了“尊位”,所以“面南”往往是最尊贵的位置,自然是一群人中身份地位最高的人入座,比如此时的王爷。
其他人则根据身份,依次坐在东西两侧或朝北的位置。
这东西两侧,在大夏国更习惯用“左”“右”来示意。
在前朝大虞王朝之前,人们更看重“左”,以左为尊。比如贵族出行,左边的马车会留给地位高的人。
但从前朝起,尤其是本朝建立之后,“右”的地位慢慢超过了左,官员升职会说“右迁”,降职则是“左迁”,聚会时也会把右边的座位留给更尊贵的人。比如今日聚会七品绿袍的官员就坐在王爷的右手位置,而青色九品官员坐在左侧。
这种变化也不是凭空而来,和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的调整有关。比如现今的大夏朝,纵使马匹资源紧缺,但富贵之家与官宦家庭也都备有马车,而右手边更方便持马鞭、应对突发情况,所以“右”就慢慢就成了更受重视的位置。
众人都已入座,品茗了茶水,在绿袍官员的眼神示意下,金掌柜起身,一身告罪,然后离开。
丁承平知道,鉴宝要开始了。
但此时房间里的氛围没有丁承平想象中的那样严肃,显得有些意外的融洽。
贵为王爷的年轻男子并没有趾高气扬,而是很亲热的与几人在话家常,在面对彭老爷时,还特意提到了丁承平。
“这位公子面生的紧,但山似玉,玉如君,相看一笑温。不知是彭员外家中哪位子侄?”
富家翁也被称做员外郎。
彭老爷显得受宠若惊,双手都有些哆嗦,原本有些佝偻的背也更弯曲了,有些激动的说:“此子承平,乃我女婿,仰仗王爷提携。”
丁承平也紧跟着再次站起行礼。
“不用多礼,令婿生得丰姿潇洒,气宇轩昂,飘飘有出尘之表,好,我会记得你。”
果然长得好看就是资本,无论男女。
年轻的王爷已经两次提到丁承平的相貌,其他人也纷纷开口赞美,彭老爷老怀大慰,面带喜色,丁承平则是面部表情不改,反而内心有些许担心,莫不是这位王爷有什么独特的“喜好”?
不过受迫害强迫症的丁承平想多了,在两次表示他长相不错之外,这位年轻王爷并没有再跟他说过多余的话,甚至都没有再看过他一眼。
此时,金掌柜重新走了进来,身后的两名下人抬着一个大木箱子,里头似乎有好几件物品。
金掌柜的到来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他先是将摆放在最上面的一个小木盒拿了起来,走到年轻王爷的身边,行礼之后说道:“老朽幸不辱命,王爷委托在下寻找的物件,在下好不容易弄到手了一件。”
“此话当真?”王爷有些激动,然后伸出手接过了木盒。
一行人也都好奇盒子里是什么宝物能让王爷上心。
却见王爷轻轻的打开木盒,拿出一件丁承平非常眼熟的东西——眼镜。
丁承平有些意外,没想到大夏朝居然连这玩意都有,不知道是从海外购来,还是大夏国工匠发明而得,又或者是此时空在自己之前已有穿越者?
身边的彭老爷还有其他几人都在惊讶这件物品,相互之间还小声讨论起来。
金掌柜见众人都好奇,面带微笑的说:“这是叆叇(ài dài),其形色绝似云母石,类世之硝子,而质甚薄,但如老人目昏,不辩细字,张此物于双目,字明大加倍。”
“既有如此功效,真宝物也。”
还不是近视镜或者老花镜,只是倍数比较低的放大镜。丁承平心里默默的说。
他是目前室内唯一脸上依旧保持平淡的人,也没有伸长脖子去看这件物品。
这真是:
后世百姓寻常见,
今日贵族未曾闻。
若知包邮九块九,
笑看众生不识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