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新娘子的美貌惊艳到的丁承平在迷迷糊糊中完成了“奠雁礼”。在叩拜了女方亲人代表(外婆)之后,可以牵着新娘子登上轿子返回彭家。
大夏国的婚礼虽然没有红盖头,但也有着“蔽膝”。
“蔽膝”就是蒙在新娘子头上防止被路人偷窥容颜的方巾,类似于红盖头。
大夏国的新娘子在家或者夫家都不需要蒙面,只是在门外乘轿子需要遮掩,所以这个遮掩不是为了防止被新郎窥见到新娘子的容貌,而是防止外人。因此“蔽膝”可以是任何颜色甚至任意大小,只要能在路上遮盖住新娘子容貌即可,而盖头一般都是红色。
丁承平的接亲团队顺利接到新娘,皆大欢喜,锣鼓喧天的原路返回。
这真是:
红轿摇摆过柳堤,
蔽膝影里笑眉低。
马前忽觉风光好,
原是佳人随我行。
回到彭家之后,按照传统习俗其实还有着一系列的仪式,正如在娘家会“闹女婿”回到夫家其实也有着“弄新妇”的传统,而且上门吃酒的宾客都会围观祝贺。
“弄新妇”之后还要吟《去扇诗》,搭“青卢”与“百子帐”。
在大夏朝,新婚夫妻的行礼圆房的第一夜并不在屋子里,而是在院子里的西南角找一个吉地搭建临时住所,这就是“青卢”与“百子帐”。然后就在宾客的祝贺声中两人进入“帐篷”并且完成“坐帐”喝“交杯酒”也就是“合卺酒”等一系列闺房礼仪。
但或许是出于对上门女婿丁承平的保护,这一系列的活动全被取消了。
新婚夫妇回到彭家,仅仅是在正堂拜见父母之后就直接回到了二进院的东厢房,也是今后两人的婚房,并没有再出现在宾客的面前。
“你们都下去吧,之后的礼仪我与相公自己来完成就好,小翠,给大家打赏。”
哪怕是回到二进院的婚房,其实也有着一系列的礼仪要完成,而且很多仪式都需要女婢或者女性长辈的安排跟指点。
但新娘子一进闺房就开始赶人。
丁承平只是眼睛看着,表情镇定,一句话都没有说。
彭老爷在他这一代本就是一脉单传,然后彭小姐也是家中独苗,直系亲戚少之又少,所以彭老爷打起了招婿上门的主意。
而在闺房给彭小姐铺床或者讲解礼仪的女眷里并没有直系长辈,几乎都是家中女仆,只是年龄偏大,这也是她能开口直接赶人的原因。
当所有人都离开婚房之后,站着的新婚夫妇两人四目对视起来。
实际年龄三十大几,有着现代人灵魂的丁承平并不惧怕眼神的直接对视,甚至眼神中有些大胆跟渴望。
几秒钟之后自然是新娘子先转移视线,看得出似乎还有些慌乱失措。
“今天,辛苦郎君了。”新娘子首先开口。
“还好,谈不上有多辛苦。”丁承平是真没觉得自己有多劳累。
“家中的宾客,路上,路上也有个别村民乱嚼舌根,希望郎君不要往心里去。”新娘子低着头,说完之后还轻咬着下嘴唇。
原来辛苦说的是这回事,丁承平笑笑。
接亲返回的路上,围观的村民比较多,在路边指指点点交头接耳的不在少数;哪怕是回到彭家,彭老爷坐镇大堂,而院子里也有不少宾客在窃窃私语,并且对新郎丁承平指指点点,很明显都在笑话他做上门女婿。
不过丁承平是真的不介意,所以坦率的回答:“没关系,大家还怪好的,至少说话的内容没让我听到。”
说完还自嘲式的笑笑。
新娘子还在思索应该说些什么,因为她无法理解丁承平的洒脱与不介意,但是又担心自己作为妻子的身份是不是不应该说太多,反正就是不太清楚自己应该如何面对丁承平,应该如何跟他交流。
但丁承平却主动说话了:“我们是不是应该继续完成这些仪式?“同牢盘”的话,嗯,如今你将下人都赶走了,要不我喂你三口,你再喂我?“
“同牢盘”指的是新婚夫妇在闺房或者“青卢”与“百子帐”内两人并肩坐成一排,然后在女性长辈的主持下,分别喂两人三口带肉的饭,并且还会口中振振有词:“一双同牢盘,将来上二官,为言相郎道,绕帐三巡看。”
对彭大小姐来说,曾经经历过一番完整的新婚仪式,毕竟两年前嫁过人,虽然仅仅三日就主动要求离婚。
如今的她是顾虑到丁承平上门女婿的尊严,所以一进闺房就赶走了诸位下人。其实她也是担心丁承平会不会介意自己曾经完成过这些仪式,虽然她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东西”依然保留着。
但如今丁承平主动开口想要完成闺房内的礼节仪式,自然愿意配合。
在她点头默许下,丁承平从桌上端起了那碗米饭,用筷子挑起一小口带肉的饭,然后小心翼翼的送到新娘子嘴边。
新娘子略微抬起头看了一眼丁承平,见他的眼神温柔清澈,脸蛋突然有些发烫,轻轻张开樱桃小嘴,头稍微前倾,主动将筷子含进嘴里,将饭顺势带入自己口中。
丁承平或许是感受到投喂食物的快乐,有些小开心的又挑起一小口米饭,再次伸到新娘子的嘴边。
彭大小姐吃东西并不会发出声音,甚至你都看不到她的小嘴在嚼动。
见到又一小口米饭来到自己面前,她再次抬起眼睛看了一眼丁承平,嘴唇不由自主的轻咬了一下,再度张开了小嘴;嘴巴张的并不大,同样是身体上半身略微前倾,小嘴含住了包裹着米饭的筷子,将食物又一次顺入自己口中。
丁承平似乎是感觉此事很有趣,急不可待的第三次用筷子挑起一口米饭,这回比前两次多了一些,然后颇为期待的盯着彭大小姐。
彭大小姐也再次配合的将米饭吃进自己嘴里,只是脸上红得发烫。
意犹未尽的丁承平似乎很遗憾每人只能喂三口,将米饭放到桌子上时面露不舍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