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黑苗寨的华国高级使者,历经艰险,终于不负使命,不仅带回了黑苗长老孟獠态度软化的消息,更是邀请到了一支由孟獠亲信头领和阿朵指派的向导组成的蛮族回访使团,抵达了零陵!
这是第一批正式、公开到访华国核心区域的蛮族代表,意义非凡。林越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下令以隆重的礼节接待,并让他们亲眼见识华国的“不同”。
蛮族使团一行十余人,在使者陪同下,走入零陵城时,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宽阔平整、以水泥铺就的街道,街道两旁排列整齐、同样以水泥砖石建造的民居商铺,街上熙熙攘攘、面色红润、衣着虽不华丽却也整洁的百姓,以及那高耸的、浑然一体、闪烁着灰白色泽的城墙……这一切都与他们印象中混乱、破败的汉人边城截然不同。
“这路……好平!下雨天也不会泥泞吗?”一个蛮族头领忍不住用生硬的汉语问道。
“这些房子,好结实,不怕风吹雨打?”
“他们……看起来不像饿肚子。”阿朵派来的那个年轻向导,好奇地打量着街边的食肆,里面飘出的食物香气让他暗自咽了咽口水。
负责接待的礼官自豪地介绍着水泥的妙用,驰道的好处,以及官府如何组织生产、平抑粮价。蛮族使者们听着,脸上露出惊异、好奇,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接着,林越在行台正厅正式接见了使团。他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而是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蛮族头领交谈,通过通译(使者中有人已学会一些蛮语)仔细询问黑苗寨的风俗、物产和面临的困难。
当蛮族头领提及山中多瘴气,族人常患病,尤其是孩童夭折率高时,林越立刻唤来随侍的医学院博士,当场讲解了一些防治瘴气(疟疾)、处理饮水、识别草药的简易知识,并赠送了一批华国特产的成药,如清热解毒的黄连丸、防治痢疾的蒜素制剂(林越指导下的简易提炼物)等。
“城主……这些,真的能防瘴气?能救我们的小孩?”蛮族头领捧着那些瓷瓶,手都有些颤抖。疾病,是困扰蛮族部落的最大梦魇之一。
“知识共享,方能共御灾厄。”林越诚恳道,“若贵族不弃,我方可派遣医者,随你们返回寨子,帮助防治疾病,传授卫生知识。”
这份“礼物”远比金银绸缎更打动人心。蛮族头领的态度明显更加热络和恭敬。
随后,林越又邀请使团参观了城外的工坊区。在冶铁工坊,他们看到了奔腾的流水驱动的水排鼓风,看到通红的铁水在模具中流淌,看到工匠们用巨大的水力锤锻打兵甲,尤其是那刚刚试制成功、闪烁着幽冷光泽的锰钢板甲和弩机,更是让这些崇尚勇力的蛮族看得眼睛发直,啧啧称奇。
“这甲,刀砍得穿吗?”
“这弩,能射多远?”
王统领亲自演示,用蛮族带来的弯刀奋力劈砍锰钢板甲,只留下一道浅痕,而锰钢弩在两百步外轻易射穿了包着牛皮的木盾。强大的武力展示,无声地宣告着华国的实力,既是一种威慑,也是一种吸引——与强者为友,总好过与强者为敌。
最后,林越在宴请使团时,提出了具体的合作方案:
第一,华国以公平价格,长期收购黑苗寨及其盟友部落提供的锰矿石、木材、药材等土产。
第二,华国向黑苗寨等友好部落提供盐、铁器(限定种类)、布匹、瓷器等物资,并派遣工匠指导他们改进农具、修建更坚固的房屋。
第三,双方开放边境特定市场,允许民间交易。
第四,华国愿意提供军事保护,共同抵御其他不友好部落或外部势力的侵扰。
作为诚意,林越当场宣布,赠予黑苗寨食盐百石、精良铁锄五十把、布匹两百匹,以及一套完整的《简易卫生防疫手册》(由蔡文姬主持编纂,图文并茂)。
丰厚的礼物、实用的知识、强大的实力展示,以及平等尊重的态度,彻底打动了蛮族使团。那位头领当场表示,会将林越的善意与合作意愿完整带回,竭力劝说孟獠长老乃至更多周边部落,与华国建立稳固的友好关系。
蛮使的到访,是华国南方战略的一次重大突破。它标志着林越不再仅仅是通过间接手段影响蛮族,而是开始以国家名义,直接、主动地经略南方群山,将文化交流、经济合作与武力威慑相结合,为自己打造一个稳定而有利的南部屏障,甚至未来的战略延伸地带。
送走蛮族使团,林越站在行台最高处,南望群山,心中豪情涌动。北面虽仍战云密布,但南疆的道路,已在他脚下缓缓铺开。煮海成盐,通蛮立信,华国的崛起,正沿着陆与海两个方向,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