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数日,杨锦深居简出。华紫嫣日日探望。为免过早暴露归一剑法引来觊觎,杨锦决定暂不用此剑法对敌。华思锐便将华青海及其门人惯用招数一一拆解演示。
杨锦内力与剑法已渐圆融,收放自如。闲暇时亦演练陈雄所授迷踪拳,然此拳法变化精微,仅能掌握皮毛,尚需时日打磨。
华英派比武选掌门的消息,如风般传遍江湖。武林中人皆以为华青海已内定,此举不过是走个过场,亦是华英派衰落的明证。
明眼人皆知,若无掌门令牌与归一剑法,何须比武?此派已江河日下。
七月廿五,华英派后山祭祖台上,擂台高筑。门内弟子与江湖看客齐聚,人头攒动,不下千人。华青海更请来本地几位名宿作为见证。
擂台前榜文高悬:“凡在籍弟子,皆可登台,点到为止,胜者为掌门。”
华青海宣读完毕,鼓号齐鸣,舞龙舞狮,一番喧腾。华紫嫣坐于杨锦身侧,低声指点着台上长老及有实力登台的弟子。
比武伊始,华青海门下刘秉春率先跃上擂台,意气风发:“二师叔门下刘秉春,抛砖引玉,哪位同门赐教?”
苏晋中素来看不惯此人,朗声道:“三师叔门下苏晋中领教!” 身形一展,已落台上。
两人拔剑相向,游走试探。刘秉春一招“百鸟朝凤”刺来,苏晋中以“画龙点睛”化解。斗至四五十合,刘秉春步法渐乱,苏晋中稳扎稳打,一招“声东击西”将其击落台下。
其后又有数人上台挑战,皆败于苏晋中剑下。三师叔门下弟子欢呼雷动。
此时,一人飘身上台,乃华英派长老之首段春堂,一手“斗转星移”剑法精妙非凡。
苏晋中与之拆解不到三十招,便被其一脚踢下擂台。又有外门弟子上前,皆不过十招便败下阵来。
台下冷场片刻,华思锐飞身而上,抱拳道:“段长老,请指教!”
段春堂回礼:“三师兄,请!”
华思锐身形一凝,连攻三招。段春堂步法飘忽,尽数避开。两人你来我往,斗至百余合。华思锐剑势忽变,步法如灵猫捕鼠,配合剑招,逼得段春堂连连后退。
段春堂眼见不敌,竟使出狠辣杀招!又拆数十招,华思锐右手长剑虚劈,左手化掌闪电般印在段春堂胸口!段春堂猝不及防,喷血跌下擂台。
众人皆惊,华青海脸色微沉,旋即恢复如常。能与华思锐一较高下者,只剩华青海。众人目光汇聚,华青海向身旁低语几句。
一名满脸横肉的壮汉应声跃上擂台,声如洪钟:“二师叔新收弟子武琼,领教三师叔高招!” 肩上扛着一对金刚戳,落地有声。
武琼站定,暴喝一声,一招“天崩地裂”,双戳携风雷之势当头砸下!华思锐闪身避过,脚踏八卦步,举剑横挡。
岂料双戳力道万钧,“铛”一声巨响,华思锐只觉虎口欲裂,气血翻涌,长剑险些脱手!心知不可硬撼,只得仗着身法闪转腾挪。
约莫一刻,武琼仍力大无穷。二师叔门下弟子起哄:“打不过就下来!躲躲闪闪算什么好汉?”
华思锐受激,怒喝一声,挺剑疾刺,同时猱身近前,欲以拳法突袭。
却正中武琼下怀!武琼双戳一合,“锵”地夹住剑身,同时一记窝心脚猛踹!华思锐避之不及,被踹得倒飞下台。
苏晋中急带人上前搀扶。
华青海嘴角微扬,门下弟子欢呼雀跃。武琼立于台上,睥睨四方:“还有哪个不怕死的上来?”
台下鸦雀无声。杨锦见时机已至,缓步登台。武琼见一少年上台,狂笑:“哪家娃娃,速叫你爹娘来,免得说我以大欺小!”
台下弟子不识杨锦,见他年纪轻轻,面对武琼竟面不改色,皆感诧异。
华紫嫣高喊:“杨哥哥,将这莽汉打下去!” 众人闻听是掌门千金旧识,议论纷纷。
杨锦充耳不闻。
他打量武琼,淡然道:“大块头,让你三招,出手吧。”
武琼怒极:“无知小儿,找死!” 双戳如怒龙出海,砸向杨锦!戳风凌厉,眼看便要及身,杨锦身形微晃,竟以毫厘之差避过!台下惊呼一片。
数招过后,杨锦总能险之又险地避开重戳,身法轻灵如燕。众人悬着的心渐落,对杨锦刮目相看。武琼久攻不下,面皮发烫,攻势愈发狂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