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府小住两日,杨锦、洛书玉与豪哥三人便欲辞行。
青远前辈闻讯,亲自携了厚礼相送。
那礼物,正是他先前许诺的十倍钱财,装在一只沉甸甸的皮囊之中。
三人见状,连忙推辞。
杨锦拱手道:“前辈厚赐,晚辈心意已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本是江湖儿女本分,岂敢贪图厚报?”
青远捻须微笑,目光深邃,语气却不容置疑:
“杨少侠此言差矣,其一,三位不计前嫌,能施以援手,救命之恩,恩同再造,区区黄白之物,何足言报?
其二,我青府立身江湖,首重一个‘信’字,言出必行,方是安身立命之本。
若失信于人,老夫心中难安,亦愧对青府列祖列宗。
其三……”
他话锋一转,神色凝重起来,“老夫托人耗费重金,探得些许长生门路径的紧要消息。
此去路途艰险,必经‘恶鬼岭’、‘千仞山’两处绝地。
那皆是深山峡谷,人迹罕至,但穷寇匪徒不少,所需之物更是贵不可语。
若无足够银钱傍身,恐寸步难行。
这些许资财,权作盘缠,只盼三位少侠一路顺遂。”
青远言辞恳切,理由凿凿,三人对视一眼,心知再推辞便是不近人情,反显矫情。
杨锦深吸一口气,郑重接过锦囊,入手沉重异常。
他再次抱拳:“前辈思虑周全,高义如山,晚辈等愧领了。
大恩不言谢,他日若有差遣,杨锦万死不辞。”
青府府主与青远等人亲送至青龙镇外,望着三人北上的背影消失在官道尽头,方才回转。
离开青龙镇,踏上北行之路。
长生门缥缈无踪,洛书玉也只知青龙镇是其门户,再往后的路径,连她爷爷也语焉不详,未曾细述。
三人只得沿着大道,依着模糊的方向摸索前行。
翻过苍翠险峻的青龙山,鹤鸣山遥遥在望,相距不过百余里。
然而这百里山路,却如盘踞的恶龙脊背,崎岖蜿蜒,起伏不定。
人烟愈发稀少,往往行至日暮,也难寻一处人家投宿。
三人风餐露宿,饱一顿饥一顿,随身干粮日渐消耗,沿途所见,唯余荒山野岭,荆棘丛生。
如此跋涉三日,周遭景象陡然一变,连绵不绝的赤红色砂石山岭扑面而来,仿佛大地被烈焰灼烧过一般,触目惊心。
“红石岭!”洛书玉低呼一声,秀眉微蹙。
按照青远前辈所告,这赤色的山岭便是恶鬼岭的前兆。
恶鬼岭,乃是通往那神秘莫测的长生门必经之途,然而,在这浩瀚如海的群山之中,要寻到这隐秘的恶鬼岭,又谈何容易?
幸而青远曾提及一个显着的标识:
每隔七日,待夜半三更之时,恶鬼岭的山头便会升起一盏诡异的红灯笼。
循着那灯影幽光,便可抵达一处诡秘的所在——鬼市。
鬼市之中,人人皆以面具或头罩遮掩真容,交易着各种光怪陆离的物品和秘闻。
可从鬼市中探得前去长生门的路径。
更有一桩奇闻:鬼市深处,盘踞着一位号称“鬼婆婆”的神秘人物,精于卜算之道,传闻能窥探过往,预知未来。
若能得她指点一二,或可逢凶化吉,趋吉避凶。
杨锦三人对此等传闻,心中自是半信半疑。
然前路渺茫,恶鬼岭是绕不开的关隘,寻那鬼市,便成了唯一的指望。
他们在红石岭的赤色迷宫中辗转了三日,所携干粮几乎耗尽,却始终未见那传说中的红灯笼踪迹。
三人心中焦躁,疲惫不堪。这日黄昏,天空阴云密布,沉甸甸地压在山峦之上,闷热无风,连呼吸都带着粘稠的湿意,仿佛酝酿着一场不测的风暴。
捱到三更时分,夜空如墨,依旧不见丝毫灯火。
豪哥一屁股坐在冰冷的赤石上,捶着酸麻的腿嘟囔:
“莫不是那青老头诓我们?这鬼地方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哪来的红灯笼?”
杨锦亦是心焦,正待安抚几句,耳廓忽然微微一动。
风声中,隐隐约约夹杂着极其细微的人语声,自下方深涧传来!
他立刻示意噤声,三人屏息凝神,循着那若有若无的声音,悄然潜行追踪。
翻过一道陡峭的碎石坡,眼前豁然开朗。
只见对面一座孤峭的山峰顶端,一点暗红色的幽光,在浓重的夜色中幽幽亮起,如同蛰伏巨兽的独眼,诡谲而醒目。
“灯笼!”洛书玉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的惊喜。
杨锦心头一松,不敢耽搁,立刻取出备好的面罩戴上。
洛书玉与豪哥也迅速用布巾蒙了面。
三人借着山石阴影的掩护,施展轻功,如狸猫般沿着陡峭的山脊,向着那点红光疾驰而去。
抵达红灯笼所在,才发现那只是起点。
一条通往山下幽深涧谷的小径旁,每隔十余丈,便悬挂着一盏同样暗红的灯笼,如同引路的鬼魅之瞳,排成一条蜿蜒的幽冥之路。
三人依着灯影指引,在曲折山径上七拐八绕,足足绕了半个时辰,才抵达一处隐蔽的石洞前。
洞口上方,镌刻着两个斗大的古篆字——“鬼城”。
洞口两侧,高悬着两盏巨大的惨白灯笼,映得石壁一片森然。
两名身着漆黑鬼纹长袍、头戴狰狞鬼面的守卫,如同石雕般矗立两侧。
凡欲入洞者,皆需缴纳十两纹银,洞内隐隐传来模糊的喧嚣,更添几分神秘阴森。
三人不欲节外生枝,爽快付了银子,守卫默然侧身让开。
步入洞中,初时狭窄幽暗,仅容一人通行,阴冷的湿气扑面而来。
摸索着前行约一里许,前方豁然开朗,竟是一处巨大的地下寨落!
眼前景象令人震撼:巨大的天然溶洞被改造得灯火辉煌,无数悬挂的灯笼将洞顶钟乳石映照得光怪陆离。
洞内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竟比寻常市集还要热闹几分。
只是往来之人,无论男女老少,皆以各种奇异的面具、头罩或面纱遮掩了容貌,只露出一双双或精明、或贪婪、或警惕、或空洞的眼睛,在这幽暗的光线下闪动,宛如百鬼夜行,诡异莫名。
三人置身其中,一时茫然,不知该向何处探寻所需。
正踌躇间,一名身着猩红短衫、头戴漆黑无面罩的小鬼无声无息地凑近,声音刻意压低,带着一丝谄媚:
“三位贵客,是来买卖奇货,还是打探消息?”
杨锦定了定神,沉声道:“寻人问路,打听消息。”
“好嘞,消息这边请。”
红衣小厮麻利地引着三人,穿过熙攘的人群,来到一处奇特的房屋前。
此屋没有正门,却在墙壁上并排开了两扇窗户,一扇殷红如血,一扇漆黑如墨。
红窗为售卖信息,前排着五六人,个个气息沉凝,显然所求非凡;
黑窗为收买信息,队伍更长,约有二十余人,各个神情紧张,气氛略显嘈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