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秀山屯,仿佛一锅煮沸了的饺子,热闹非凡。
鞭炮声从凌晨开始就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幸福和喜庆的味道……
陈卫东家那宽敞的院子,门槛几乎要被踏破了。
“陈副主任,过年好!给您拜年啦!”
“卫东哥,新年好!祝您新的一年带领咱们屯子更上一层楼!”
“卫东叔叔,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社员们,留下的知青们,还有穿着崭新棉袄、脸蛋红扑扑的孩子们,络绎不绝地涌进来,作揖拱手,说着吉祥话。
陈卫东脸上洋溢着笑容,手里拿着一叠早就准备好的红包,见着孩子就塞一个,里面装着崭新的五毛钱,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
老库管赵大爷也来了,他紧紧握住陈卫东的手,浑浊的老眼里闪着泪花:“卫东啊……好孩子!托你的福,大爷我如今吃穿不愁,屯子里还给养老……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他现在不用再辛苦看仓库了,每天就喜欢搬个小马扎坐在大队部门口晒太阳,跟人唠嗑,精神头反而比以前更足了。
年轻的社员们更是兴奋,围着陈卫东,一边嗑着瓜子吃着糖,一边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开春后的规划。
“卫东哥,听说公社要搬咱们这儿了?那咱们是不是要盖新房子了?”
“饲料厂啥时候建?我都等不及想去学技术了!”
陈卫东笑着回应:“都有都有!等开了春,咱们大干一场!保证让大家的日子比蜜还甜!”
沈清如、沈玉茹、韩婧、李春梅几人则俨然一副女主人的姿态,默契地分工合作。
沈清如温婉地招呼客人,端茶倒水;沈玉茹活泼地分发糖果零食;韩婧和李春梅则在厨房忙着准备待客的点心和小菜……
她们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似乎在这一刻达成了某种和解,谁也不再刻意排斥谁,脸上都带着真诚的笑容,共同维系着这个“家”的温馨氛围。
或许,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样齐聚一堂的日子不多了,都格外珍惜眼前的团圆。
陈卫东看着这和谐的一幕,心中暖流涌动,但目光扫过韩婧整理行装时露出的空箱子,看到沈清如偶尔望向南方若有所思的眼神,眼底还是不由自主地闪过一丝黯然。
不过,这丝黯然很快被对未来的憧憬所取代,路还长,只要心在一起,暂时的分离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趁着间隙,陈卫东去大队部给军区赵刚政委和杨司令打了拜年电话。
“小子!新年好啊!”杨司令的大嗓门透过听筒传来,“哈工大那边都安排妥了,你安心去!好好学,咱们部队未来有些技术上的想法,说不定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
陈卫东连忙保证:“请司令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对了,我弄了点虎鞭和虎骨,正泡着酒呢,等泡好了给您和赵政委送过去,强身健体!”
杨司令哈哈大笑:“好小子!有心了!老子没白疼你!”
赵政委接过电话,语气温和却带着郑重:“卫东,去了学校,既要学好本事,也要注意低调,和地方上的同志搞好关系。有什么困难,及时联系。”
“是!谢谢政委!”
接着是妹妹陈卫红的电话,声音雀跃得像只百灵鸟:“哥!新年快乐!我们团的演出可成功了!领导还表扬我了!”
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妈收到你寄的年货了……但她今年还是去舅舅家过的年……哥,妈让我跟你说,让你……先别去看她。”
陈卫东心中的疑团更重了,但不想影响妹妹的心情,只是嘱咐道:“好,哥知道了!你在文工团好好干,照顾好自己。”
最后是给县委书记李书记的拜年电话。
寒暄过后,李书记带来了一个重磅消息:“卫东啊,正式通知你,县里已经批准了白河公社搬迁到你们秀山屯的申请!文件年后就下发,开春就启动建设!你这段时间抓紧准备,担子不轻啊!”
陈卫东精神一振:“是!李书记!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初五晚上,陈卫东在家设宴,款待核心圈子的亲朋好友。
席间,大家坐在一起回顾着77年的辉煌,展望78年的发展,气氛热烈。
酒过三巡,陈卫东正式向顾翰霖、吴曼青等教授提出了请求。
“顾工,吴教授,各位老师,”陈卫东举起酒杯,语气诚恳,“我知道,开春后各位就要返回原单位,奔赴更重要的岗位很难再来到咱们秀山屯了。”
“但秀山屯,不,即将是白河公社,真的离不开各位的指导!”
“我想正式聘请各位,担任咱们公社的长期技术顾问!”
“不需要常驻,我们可以通过书信联系,各位假期有空回来指导一下就行……”
“公社这边会支付顾问费用,并且继续为各位保留实验田和宅子!”
顾翰霖等人相互看了看,眼中都流露出感动。
吴曼青代表大家开口,声音有些哽咽:“卫东,你这孩子……心思太细了,眼光也太远了!你放心,秀山屯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家!有事随时说话,我们绝不推辞!”
聚会散去,夜深人静。
沈玉茹像只树袋熊一样黏在陈卫东身边,小声嘟囔:“卫东哥,真不想大家走……”
韩婧在默默整理行装,将一件在羊城买的、厚实的妮子大衣仔细挂进陈卫东的衣柜。
李春梅看着在一旁安静看书的小石头和摆弄新娃娃的妞妞,眼神复杂,既有对女儿未来的期盼,也有一丝这个热闹大家庭即将分散的不舍。
新年过后,离别的序曲,已然悄悄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