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陈大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府邸,却在踏入院门的瞬间,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
府邸平日里灯火通明,今夜却异常昏暗,只有几盏摇曳的灯笼在风中发出微弱的光,投下斑驳的影子。
他快步穿过庭院,却突然感觉背后似乎有股无形的压迫,仿佛黑暗中藏着一双冰冷的眼睛,正紧紧盯着他。
陈大人下意识地回头,只见月光下,府邸的角落里影影绰绰,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悄然挪动。
他心中一紧,脚步却不敢停下,只想尽快回到自己的房间。
然而,当他踏入熟悉的书房时,那种不安并未消散。
书房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书架上的书本似乎被翻动过,纸张在微风中轻轻颤动。
陈大人刚想点燃桌上的蜡烛,却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轻微的“沙沙”声,像是有人在拖着沉重的铁链,又似是枯叶在脚下被碾碎。
一个冰冷的手搭上他的后颈,他捂着脖子猛地回头,“是谁?!”
却什么也没有看到,只有空荡荡的房间和摇曳的灯光。
他的心跳如擂鼓般急促,刚想安慰自己只是过于疲惫,却突然发现书房的窗户不知何时被打开了一条缝,冷风从外面灌进来,带着一股腐朽的气息。
陈大人试图关上窗户,可那窗户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卡住,怎么也推不动。
他越来越慌乱,却听到窗外传来一阵低沉的呢喃,声音细若游丝,却清晰地传入他的耳中:“闭嘴……闭嘴……”
他惊恐地回头,只见窗外的月光下,一个模糊的身影在黑暗中若隐若现,一双空洞的眼睛闪烁着诡异的光芒。
“你,你要做什么?!”
他惊恐地后退几步,却听到“嘎吱”一声,书房的门竟在背后缓缓关上。
陈大人转身,只见门缝里透出一丝微弱的光,而门外的黑暗中,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靠近。
他惊恐地大叫一声,却发现自己竟发不出任何声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身影缓缓伸出手,向他抓来……
——
第二天,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众人皆屏息凝神,等待皇帝发话。
大皇子微微侧目,向后扫了一眼,发现昨晚到他府中议事的几位幕僚竟未到场。他心中微微一沉,却仍强作镇定。
皇帝也察觉到了异常,目光如利剑般扫过朝堂,沉声问道:“几位大人今日怎的都未到?”
身旁的太监忙躬身回道:“回陛下,几位大人皆身体不适。”
皇帝微微皱眉,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悦:“身体不适?如此凑巧,皆是同一理由,莫不是将朕放在眼里?”
大皇子瞬间低下头,不敢与皇帝对视。
就在这时,朝堂下传来一阵窃窃私语。有人低声说道:“殿下,昨夜这几人被人撕烂了嘴,恐怕是遭了暗算……”
秦书微微一怔,随即缓缓转过身去,目光落在那几处空缺的座位上。
想了一下,这几人正是昨日在朝堂上附和大皇子,对她言语打压之人。
撕烂了嘴……
不知想到了什么,秦书不动声色地勾了勾嘴角。
大皇子心中一动,也觉得有些奇怪,忍不住回过头去,与江首辅对上了视线。
江首辅微微摇头,眼神中带着几分安抚之意,示意他不必过于在意,接着又朝他使了个眼色。
“好了,关于南方的洪灾问题,虽然已经派人前往,但至今仍未传来好消息。
再过不久便要入冬,不能再拖下去了。”
皇帝的声音打破了朝堂上的短暂沉默。
大皇子的眉梢微微一挑,这不是说到他的点上了么。
二皇子暗道不好,语气中带着几分恳切:“父皇,南方洪灾向来棘手,每过几年便会发作一次。
此次派去的利大人,素来以治水经验着称,相信再给他一点时间,定能传来好消息。儿臣……”
话音未落,大皇子便冷冷地插了一句:“是啊,利大人治水经验丰富,可这次半个月过去了,仍无消息,怕是经验也不够用吧。”
他语气中带着嘲讽,落井下石。
二皇子的脸色微微一沉,“父皇,利大人不行,难道你行?”
他微微一顿,目光转向皇帝接着说道,“儿臣认为,南方的水灾定是出了些意外。毕竟,天灾无情,人力有时而穷。”
皇帝微微皱眉,似乎对两人的争执有些不悦:“行了,不管是什么问题,总归不能再拖下去了。
昨日,朕与几位大臣已经商议过了,打算再推荐一人前往。各位有何看法?”
众人面面相觑,朝堂之上一时陷入寂静。
江首辅缓步上前,声音沉稳而有力:“陛下,臣听说尹大人的长子三年前在长泽偶遇一次大水。
当时众人束手无策,尹公子却主动配合当地郡守,解决了水患。
自那以后,长泽的水灾便再未泛滥过。
而且尹大人本就是南方人,对当地的地理和水情极为熟悉,也有丰富的治水经验。
不如就让他们父子二人前去,为陛下分忧,如何?”
皇帝微微颔首,陷入沉吟。片刻后,他抬眼看向江首辅:“那便这样决定吧。剩下的事,还请首辅大人妥善安排。”
“臣必当为陛下尽心效力。”江首辅微微躬身,语气恭敬而坚定。
秦书微微挑眉,她甚至不需要去查,便知这尹大人自然是大皇子的阵营之人。
她侧目扫向二皇子,只见他面色阴沉,低着头,眉间隐匿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怒意。
秦书心中暗叹,阵营之战,选择队友的重要性果然不言而喻啊。
瞧那江首辅,为大皇子卖力至此,而二皇子的人却连一句话都不敢说。
皇帝环视众人,语气平淡中带着几分倦意:“众爱卿今日可还有事启奏?若是没有,便散了吧。”
大皇子的视线轻轻扫过二皇子,嘴角微微勾起,他向前走了一步,朗声道:“启禀父皇,儿臣还有一事。”
“说吧。”
大皇子微微一顿,目光扫过朝堂众人,语气不疾不徐:“父皇,儿臣曾结识一位陆大人,二人志趣相投,私交甚笃。如今这位陆大人恰好在南方某郡县任职。
儿臣从他传递的书信中得知,此次前去南方治水的利大人,带去的赈灾粮竟没了踪影。
百姓们衣不蔽体,连吃食都无从谈起,只能靠啃食树皮、野草勉强果腹。儿臣觉得此事颇为蹊跷,故而特地上报给父皇。”
朝堂之上,气氛瞬间凝固。众人面面相觑,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
皇帝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震得朝堂上的烛台微微摇曳,烛光也随之闪烁不定。
“放肆!利大人乃朕亲自任命,怎会有如此荒唐之事?大皇子,你莫不是信口雌黄,扰乱朝纲?”
大皇子身子微微一震,却并未退缩,他抬起头,目光坚定:“父皇,儿臣绝非无的放矢。
陆大人在信中言之凿凿,南方百姓如今苦不堪言,若再不查明真相,只怕会激起民变。”
此时,朝中几位大臣纷纷出列,附和道:“陛下,臣等也略有耳闻。
听闻那边百姓居无定所,吃的都是下等糟糠。利大人是否有隐瞒赈灾粮之事,还望陛下明察。”
“陛下,赈灾粮失踪,往小了说,是失职渎职,百姓受苦;往大了说,只怕是有人囤粮养兵,怕有造反的心思啊!”
又一位大臣急切地说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惊恐。
朝堂之上,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二皇子。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利大人乃是二皇子举荐之人,此事与二皇子脱不了干系。
一时间,二皇子成了众矢之的。
二皇子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咬紧牙关,声音微微颤抖:“父皇,儿臣绝无此意!利大人一直以来勤勉尽责,为朝廷鞠躬尽瘁,怎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此事尚未查明,还望父皇明察,切勿听信一面之词!”
然而,皇帝已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打断了二皇子的辩解:“够了!此事关系重大。
老二,你先退下,禁足宫中,待此事查清之前,不许踏出宫门一步!”
二皇子身子一僵,嘴唇动了动,却终究没有再说出一个字。
他咬着牙,缓缓退到一旁,目光中满是不甘与愤懑。
皇帝的目光再次扫过朝堂众人,语气中带着几分疲惫与坚定:“此事关乎朝廷颜面与百姓生死,朕绝不姑息。
江首辅,你即刻安排人手,彻查此事。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查明真相,给朕一个交代!”
“臣领旨!”江首辅微微躬身,神色严肃。
皇帝摆了摆手:“退朝吧。”
随着皇帝的一声令下,朝堂之上众人纷纷退下。
朝堂之下的暗流汹涌,不知又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