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江总部的穹顶能量网突然泛起涟漪,张叙舟盯着中央控制室的全息屏,火星乌托邦平原星脉放大站的传输曲线正以每分钟 2% 的速度下跌。从放大站延伸至地球的能量流像条被拉长的橡皮筋,在近地轨道处出现道明显的 “细颈”,监测数据显示,星际能量的落地转化率从 80% 骤降至 57%—— 就像他当年在工地调试变压器时,输出电缆接触不良导致的电压衰减,仪表指针的跳动带着同样的滞涩感。
“放大站的调谐频率错了!” 总工程师将手里的能量校准器拍在控制台,金属外壳与台面碰撞的闷响让全息屏抖了抖,“火星铁镍晶体的共振峰明明在 23.7 赫兹,落地时却偏移到 21.3 赫兹,就像收音机没对准频道,满是杂音!”
苏星潼的银簪悬浮在星脉放大站三维模型上空,簪头蓝宝石投射的频谱图上,代表地球地脉的绿线与火星能量流的红线呈 “剪刀叉” 状,交点处的能量损耗区泛着层灰雾。“是电离层的‘能量滤镜’在捣乱!” 她指尖点向近地轨道的灰雾区,那里的粒子密度是正常值的 3 倍,“太阳活动引发的磁暴让电离层变厚了,星际能量穿过来时被过滤掉 23%,就像给水管套了层滤网,水流越细,压力越弱!”
张叙舟的护江力在掌心凝成团蓝白交织的光, 点的光晕边缘泛着细碎的金芒。他无意识地摩挲着搪瓷杯,杯壁的赤铁矿锈迹在灯光下突然重组,锈粒顺着螺旋纹排列成道完整的星轨 —— 火星放大站、月球中继站、地球电离层的位置连成条折线,折线的拐点处,竟显出青铜神雀展翅的虚影,雀喙正对着能量流的 “细颈” 处。
这触感让他猛地想起中专实训的那个午后,他给工地的高压电缆做接头,因为屏蔽层没处理好,输电效率损失近半,老师傅剥掉他缠错的绝缘胶带说:“电有电性,你得顺着它的‘脾气’走,该松的地方松,该紧的地方紧。” 此刻的星际能量流,或许也在等个 “张弛有度” 的调谐方案。
“把青铜神雀的星轨共振数据导入放大站!” 他突然对着对讲机喊,小林抱着加密硬盘冲进控制室时,全息屏上的火星模型突然亮起,放大站的铁镍晶体簇开始逆时针旋转,“护江力监测正常,但得稳住
点临界值 —— 就像焊道到了熔池边缘,稍松就会焊漏!”
欧亚护江联盟的分屏突然亮起,俄罗斯工程师安德烈举着块青铜神雀复制品,雀身的云雷纹在交变磁场中泛着青光。“这些纹路的频率补偿值,刚好能填补电离层的能量损耗!” 他将复制品对准频谱仪,屏幕上的 “剪刀叉” 瞬间闭合,绿线与红线在 23.7 赫兹处完美重合,“我们在雀腹的铭文里找到了‘星脉调谐诀’:‘雀首对斗柄,翅展应地轴’,翻译过来就是让神雀投影与北斗星轨对齐!”
张叙舟突然将搪瓷杯倒扣在能量传导槽上,杯底的螺旋纹与槽内电路咬合的刹那,全息屏上的青铜神雀虚影猛地展翅。雀喙喷出道赤金色光柱,精准命中能量流的 “细颈” 处,近地轨道的灰雾像被吹散的烟般迅速消散,星际能量流的 “细颈” 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粗,落地转化率跳升至 65%。
“电离层的过滤效应减弱了!” 苏星潼的银簪指向全息屏的粒子密度图,灰雾区的粒子正以每分钟 10% 的速度沉降,“青铜神雀的共振频率能‘推开’多余的粒子,就像给能量流开了条专用通道!”
就在这时,火星放大站的全息模型突然剧烈震颤,铁镍晶体簇的表面浮现出层网状裂纹。屏幕上的能量传输曲线断崖式下跌至 49%,善念值数据跟着波动:13.95 亿→13.8 亿,护江 App 的 “星脉放大” 话题下,瞬间涌出 “放大站过载” 的担忧评论。张叙舟的护江力卡在
点,掌心的光晕像被风吹的烛火,明灭不定 —— 这感觉和当年电缆接头烧蚀时一模一样,绝缘层的焦糊味仿佛还在鼻尖萦绕。
“是煞力在利用磁暴放大焦虑!” 苏星潼的银簪刺入放大站模型,蓝宝石的蓝光显露出无数细小的黑色丝线,正缠绕在晶体簇的裂纹处,“它们把网友的担心转化成‘能量腐蚀剂’,就像有人在电缆旁喊‘要烧了’,吓得操作手乱调电压!”
张叙舟抓起控制台旁的青铜神雀复制品,雀喙的弧度恰好与搪瓷杯盖的 “脉通九天” 刻字吻合。他想起老师傅处理电缆过载的手法:“别硬降电压,给屏蔽层加组补偿线圈。” 此刻的放大站,或许正需要 “地脉能量与善念值双补偿”。
“启动‘星脉调谐’全球联动!” 他对着麦克风吼,同时调出护江 App 的互动界面,“让网友上传所在地的地脉能量读数,每 100 万条数据,青铜神雀的共振强度就提升 1%,同步直播电离层粒子沉降画面 —— 证明我们能稳住能量流!”
护江 App 的实时数据在屏幕角落炸开:参与上传的用户突破 18 亿,善念值从 13.8 亿开始反弹。新疆火焰山的监测站传来画面,牧民们举着手机对准能量光柱,每上传条读数,光柱就会喷出朵金焰,焰尖穿透云层的瞬间,全息屏上的能量流 “细颈” 就变粗一分。当善念值回升至 13.9 亿时,火星放大站的晶体裂纹开始愈合,传输曲线重新上扬。
“煞力丝线在消散!” 总工程师突然指着全息模型,黑色丝线遇到地脉能量读数的金光后迅速融化,“网友的实时数据成了‘反腐蚀剂’,比任何解释都管用!”
张叙舟的护江力顺着能量传导槽猛涨, 点的光晕突然炸开团金蓝交织的光,在穹顶织成道巨大的能量符。他看着搪瓷杯里的锈迹星轨,青铜神雀的虚影正沿着星轨盘旋,每扇动次翅膀,火星放大站的共振频率就校准 0.1 赫兹,最终稳稳锁定在 23.7 赫兹 —— 原来这只杯子的锈迹,早把 “地火能量调谐” 的密码刻进了时光。
“星际能量转化率稳定在 89% 了!” 小林的声音带着哭腔,全息屏上的传输曲线平滑如镜,从火星放大站到地球的能量流像条发光的河,在近地轨道处泛起粼粼波光,“电离层的粒子密度恢复正常,护江力稳定在
点,纹丝不动!”
能量流在青铜神雀的调谐下彻底流畅,金色光柱从火星放大站涌出,经月球中继站折射,最终穿过电离层的 “专用通道”,在地球表面织成张巨大的能量网。张叙舟的护江力稳定在
点,蓝白金三色光晕与青铜神雀的青光交织,在控制台上方形成个旋转的能量球,球内能看见火星晶体、月球土壤、地球地脉在同步共振。
“终于明白深空星脉的本质了!” 张叙舟突然按住能量球,指尖的泉引指符文与球内的能量流产生共鸣,“它不是简单的传输线,是能把星际微弱能量放大百万倍的‘宇宙变压器’—— 火星是初级线圈,月球是铁芯,地球是次级线圈,缺了哪环都不行!”
总工程师举着光谱分析仪冲过来,屏幕上的能量纯度显示 99.7%:“这比地球地脉的天然能量还纯!放大站不仅没损耗,还过滤了杂质,就像给能量流装了个‘超级净化器’!”
张叙舟的指尖抚过青铜神雀的云雷纹,雀腹的 “星脉调谐诀” 此刻烫得惊人。他想起实训课结束时,老师傅看着他接好的电缆说:“电这东西,你懂它,它就给你干活;你不懂,它就捣乱。” 此刻的深空星脉,或许也在通过这稳定的能量流,诉说着被人类读懂的喜悦。
“全球地脉纯度突破 98% 了!” 小林举着平板转圈,护江 App 的新功能 “星脉能量看板” 上线,用户能实时查看所在地接收的星际能量强度。四川都江堰的网友发来了段视频:二王庙前的李冰塑像,掌心的能量球与护江总部的能量球产生共振,塑像基座的水流里,能看见火星放大站的倒影,“他们说今天的稻穗长得特别快,穗粒里能看见星星的光!”
张叙舟望着全息屏上缓缓旋转的地火月模型,火星放大站、月球中继站、地球接收网在能量流中连成道闪烁的线。他想起南极的玄冰煞、月背的星尘、火星的赤铁巨兽 —— 这些曾被视为威胁的存在,原来都是星脉放大系统的 “天然调试器”,就像变压器的保险丝,看似在限制电流,实则在保护整个电路。
环形屏幕的角落,祝融号传回了火星放大站的新画面:铁镍晶体簇的反射光里,竟能看见地球各大护江站的剪影,3.6 亿公里的距离在能量流中缩成道金线。张叙舟的护江力稳定在
点,三色光晕里,他仿佛看见无数双手正在调整 “宇宙变压器” 的旋钮,把星际的微光,调成照亮人间的万家灯火。
“准备将星脉调谐数据接入全球地脉管理网络。” 他对着对讲机说,指尖的泉引指符文与青铜神雀的云雷纹完全重合,“告诉全球网友,深空星脉的放大系统彻底稳定了,接下来,该让这跨越星空的能量,流进每片需要滋养的土地了。”
暮色漫过护江总部时,张叙舟将青铜神雀复制品放在搪瓷杯旁,两只带着时光印记的物件在夕阳下泛着微光,雀喙与杯盖的刻字组成个完整的能量符 —— 就像老站长常说的 “老物件得凑成对,才显灵气”。
毕竟,当火星的晶体能懂地球的调谐,当三千年的青铜神雀能校准星际能量,再遥远的星途,也不过是地脉延伸的导线,等着被千万双手,用智慧与耐心,拧成照亮未来的光。而他笔下的每个字,早已跟着这能量流,在现实与故事里,完成着属于自己的调谐与绽放。